k-phat wrote:
我是說譬如喔,
譬如 brembo 的煞車真的最好用?
譬如單轉點 TFR 真的和 CCDB 最合?沒有更好的選擇?
譬如前叉只有 Fox 可以選?不考慮 XXXXX 或是倒叉?
譬如鋁腿沒有更好的選擇?
譬如單轉點加上內變速=最好用?
樓上的已經說得很好了,不過小的不才,也發表一下意見吧:
(1)brembo 的煞車真的最好用?
說實在的,我沒用過沒法說好不好用!
但是我想以brembo得實力應該不會做出一組會漏油,強度差,又很難用的碟煞吧??
用不用得到那麼強的煞車力道是見仁見智,手感的感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所以最有資格嫌它不好用的人應該是擁有過它的人吧?
(2)譬如單轉點 TFR 真的和 CCDB 最合?沒有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如果朋友計算得沒錯的話,TFR是falling rate(下降率車架),


說實在的CCDB原廠的設定用起來像是硬掉的大便......
但是會調的話.......嘿嘿..........功力爆升一級呀......!!
小的不材,除了JU大(惡魔黨主席)之外,我想在台灣對CCDB最熟悉的就是本人我了.........
有任何CCDB的問題可先參閱我之前的文章:
Ohlins代工的Cane Creek Double barrel後避震器,更新中文說明書在72樓
或是跟我聯絡,大家一起研究吧!!
另附國外車友配CCDB的照片:


(3)譬如前叉只有 Fox 可以選?不考慮 XXXXX 或是倒叉?
如同樓上講的,當然還有許多選擇,甚至國外還有用"左撇子前叉的",但是好用的,不代表配色喜歡,不代表保固容易,維修容易!
PO一些其他車友的TFR:





(4)譬如鋁腿沒有更好的選擇?
有!請NICOLAI幫你客制化一份CNC的鋁腿,圖案隨你選.........
要不然看原車配什麼腿就用什麼腿了吧!!
(5)譬如單轉點加上內變速=最好用?
所有 Horst link或是VPP的車架無非就是在解決傳統變速系統所產的踩踏效率,鍊條拉扯,煞車干擾.....等問題!
而使用中置內變這些問題都沒有了,而且單轉點的避震能力是最靈敏的,何必本末倒置在去用其他的連桿的方式呢??
除非你不玩OFFROAD,而且都騎上坡...............
以上!!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Hostility wrote:
抱歉,小的這方面知識...(恕刪)
更適合或更好不一定更高級... 組車時一定要先定位組車的用途或目的.定位是DH,FR,AM或XC.是為了一般使用還是為比賽,為了炫耀還是為了好騎,決定好方向再去找自己喜歡的零組件.以Nicolai TFR原廠設定是Freeride,All mountain,Enduro來說,預算沒問題的話,我會以配合車架使用方向為前題下選擇較佳的零組件.如大家所知,腳踏車是以人為動力,以零組件強度為前題下輕量化是必然的.玩車比較久的人不難發現,不論登山車或公路車,從XC車到DH車,不論成車或零組件,通常重量越輕價格越高...所以方向出來了,為了讓車發揮到極緻1.輕量化 2.好的避震器 3. 好的輪組 最後還要讓車主可以炫耀風格跟品味...
目前看這台車時看不到車主組車的邏輯...這次就先以功能來討論...
1.前叉 : 以FOX系列來說,相似的有 FOX VAN RC2,FOX FLOAT RC2,FOX TALAS RC2.評價最優最貴最輕的是FLOAT RC2,既然用到了CCDB,怎麼可以不讓TFR發揮到極緻?
2.頭碗 : RESET 強度夠,但重量呢? 用在All mountain似乎太超過了.選ChrisKing Ti,更貴更炫又輕
3.踏板 : 為了輕量化跟炫耀用Reset ?用10倍價錢好像不會比較好用...
4.碟煞 : 花那麼多錢買brembo的確有炫耀到!但對性能提升似乎有限!要提供這樣的制動性AVID JUICY 7,XT就很夠了
5.輪圈+前花鼓 : DT EX5.1D輪圈用在All mountain不錯,用在DH不優 EX5.1D配440花鼓很怪.以花鼓而言,價格相近的產品有Chris King,DT240,DT340,DT440.如果用DT440應該用更強壯的輪圈才對,要炫應該選Chris King,要輕量可以選擇DT240.
由這些零組件來看不知車主是要組DH bike還是All mountain bike花這麼多錢,結果看不到FOX FLOAT RC2,看不到ChrisKing前花鼓和ChrisKing Ti碗組.組這車,沒有充分輕量化,沒有充分炫耀到,看到的是無意識的選擇零組件!
其他想到再說
陽光可魯 wrote:
1.前叉 : 以FOX系.............
1.FLOAT RC2或許是最貴的,但畢竟在避震性能沒有比VAN RC2還要好!!
因為VAN RC2是彈簧的,FLOAT RC2是氣壓的(我沒記錯的話!)!!
而且VAN RC2的故障率比FLOAT跟TALAS都低很多!
這在國外已有諸多討論...........請自行查詢!!
2.RESET並不會比ChrisKing Ti差!!
光是培林密封的技術就比CK的還要好喔!!
您沒注意到嗎??RESET的頭碗是沒上蓋的........因為原廠說不用上蓋也不怕任何的髒物滲進去!!
PS:原廠的網址圖片是有上蓋啦,不過有特別註明要另外購買,而就算不用也沒有關係!!
本車好像有裝上蓋,不過下列車友就選擇不裝,已凸顯風格: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5&t=859054&last=9273633
3.這個我沒用過,實在不敢說好不好用........
4.AVID JUICY 7,XT........漏油,異音一堆,時有所聞........
5.如果是後花鼓當然會選擇CK或是I-9了!
但是本車後花鼓是NICOLAI原廠的原配的,無法更改!
前花鼓只要順暢度及剛性夠即可...........CK在前花鼓會比DT的還要好嗎???
那可不一定!!
還有,這輛車的官網是定位在AM,不到DH的程度.........所以選5.1已經足夠了!!
當然了,像我選6.1也不是不可,但是就會偏重了吧!!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陽光可魯 wrote:
更適合或更好不一定更...(恕刪)
小弟不敢說用過很多花鼓,但至少Chris King跟DT我都用過~
我唯一能講的就是,讓我挑,我還是用DT的花鼓!
那種順,是順到有點讓你覺得很扯的順!
十年前騎車看到有人用Chris King的產品確實會很羨慕~
但現在我是覺得CK的產品有點被過分的神化了~
如果真的這麼神,怎麼UCI的下坡選手都還是用FR2350+FR 6.1居多~
另外.......20mm或是15mm軸心的前花鼓,就算用白牌的沒打標花鼓,都可以很順啦!
RockShox Totem 40mm 前叉 重建方案:http://www.mobile01.com/mpitemdetail.php?id=176346
陽光可魯 wrote:
更適合或更好不一...(恕刪)
我覺得零配件選得非常OK呀,
1. 前叉 :車主是為了配色的前提下為了不失去功能所作的妥協, 而且VAN 36的FR性能也很好, 何錯之有
2. 頭碗, Reset Racing的頭碗遠比Chris King高級多了, 無論是精度材質與加工, 目前仍是僅見於賽事與車展的精品, 去查一下資料, Reset Racing也有全鈦頭碗, 但是以FR的強度來說, 仍是以此套上鋁下鋼的來得好, 下方鋼殼深入頭管有一寸半深, 確保了強度, 上方較不受力的部份以鋁來降低重量, 可以在確認強度的前提下, 降低不必要的重量
3. 踏板, 是目前大面積最輕的, 當然用料是到頂, 鈦軸, 鈦釘, 雙滾針軸承, CNC 製造, 當然人家有錢, 捨得花錢摔到刮到不心疼, 我們無權評論
4. 碟刹, 以FR車用到Brembo是有點超過, 但是如果車主的體重較重, 就非常合理了, 加上不妥協的性能, 拿XT, Juicy 7來比, 完全是不同等級的東西怎麼比, 請問您用過Brembo嗎?還是用過 Magura Gustav M, Hope V2, Hope M6?
5. 前花鼓, DT 5.1D配440非常合理, 因為440是DT中Through Axle最高級的, 適用DH以及FR, DT340是經濟型低價位產品, 定位不同, 而非功能差異, DT240 20mm 是以AM為主的, 所以不適用於這台車, 所以以440搭配FR框5.1d做FR用途是完全正確的, 說了半天您好像只知道Chris King不錯, 其實還有很多歐洲精品前花鼓也都比Chris King好, 例如Hope, tune, 甚至美國的超級精品, 少量生產的White Industries花鼓, 比Chris King還高級
這台車的定位是很明確的FR, 其中一些零件的選用相信是配合車主的特質, 看不到鈦彈簧的磅數, 不然許多設定應該就可以明確了,
騎車的是人, 零件的選用應該要配合人的需求, 而非表面上的用途定義, 這才是真正組車的意義
當年 Tara Liane用XC輪組參加FR比賽, 她自己說, 因我的體重輕, 我可以使用XC輪組而不會損壞, 這是我的優勢, 我應該善用.
那您會不會說她組的不對? Steve Pete用DT EX1750參加下坡賽, 您會不會說他用錯了?
同樣的, 此車車主的需求以及特質我們並不知道, 不應該如此評論, 也許她的體重超過100, 裝DH碟刹只是為了更好操控, 裝彈簧前後避震只是因為避免在他的體重下漏氣, (車主抱歉, 我只是舉例子, 您的體重我真的不知道)
再不了解車主需求的前提下, 這樣的評論是不是有失公允?
純粹只是因為看到 "沒有更好了" 這幾個字而懷疑...
1. 懷疑 Brembo ,是因為我真的沒用過,收尋國外的心得,卻都看到還好的評價。如此而已...
畢竟在汽車的領域, Brembo 不敢說自己是最好啦,而且我自己比較愛用 AP ...
我會真的很期待有用過的人拿出 Magura 和 Hope 的相對應等級來評比一下...
Brembo 真的能擊敗另兩者?
(我從來不認為 brembo 會敢做出漏油或是強度差的東西喔,我也沒有說過喔...)
2. 在它站看到布大將 SAG 調到接近 50%,原諒我太資質駑鈍,我怎麼想都想不透,
於是我主觀的惋惜那些行程就這樣被 SAG 掉了?
如果感覺太硬,是否考慮換輕一些的彈簧?
a.如果是阻尼的部份太硬,那 woddie,chubie 不考慮嗎?
Avalanche
據某勸拜王前輩表示,HSC 非常快呢...
b.Elka 不考慮試試嗎?粗軸加上大油壺,一股腦的討喜,雖目前未查到相關心得,連我都好心動...
Elka
c.反正那麼難設定, Push 不考慮試試看嗎?等同於直接訂製一隻適合自己體重與車子的避震器呢?把搞不定的設定交給他們去煩討吧。
Push
d.還有一個超大油壺的國產 HLR,我也很期待呢...
HLR
我看 CCDB 在 TFR 上面不見得完全擊敗眾對手吧?
當然,個人的感受是主觀的...
3.前叉已經說是為了配色(而且我也相當喜歡 VAN 36)就不再聊了。
不過,我想都目標是 "最" 了,何必擔心保養維修問題呢?
4."鋁腿請 NICOLAI 幫你客制化一份CNC的鋁腿,圖案隨你選......"
有沒有最好我不知道,不過我也會想要一對...
5.說實在的,
不是因為踩踏效率,完全是因為下降率...
我想不到要怎麼用彈簧避震器去克服下降率...
我是認為這種東西,應該是有一好沒二好,選自己能接受的就好...
我是從來沒有考慮過單轉點的車耶...
既然有信心一口咬定單轉點加上內變速 "最" 好...
那我想了解各位是怎麼克服下降率的?
以上,重申一次,我依然覺得版主的車是上上選,
只是因為 "沒有更好的" 了,讓我拿放大鏡看它...
如有得罪,請說一聲,我自刪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