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這才有資格叫做下坡賽XD


eastpeak wrote:
很簡單嗎?或許現在來說連AM都算不上吧?

果然有種古風!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AOI-AERO wrote:

護具都來了!!接下來就等團了...
五月二十後才有空
引言 2010-05-06 23:09 by AOI-AERO

說的簡單,就是不想把問題複雜化…
就你的回應,你真的不了我想表達的…

而下一則, ts080的留言,大致上就是我想回應

再補充一下,你會比較了解我想說的
比技巧的攀岩車,mbx, 座椅一定最低,攀岩車還沒座椅
比腿力的公路車,xc, 座椅拉最高
若座椅拉最高能贏的比賽路線,一定不難,腿力比較重要
而難度高的的比賽路線,座椅拉高又衝快一定摔
而下坡賽不一定要用下坡車才會贏,選手會依路況選擇適合的車種(xc、am、 土坡、dh)去比
上述的理論,玩off road 的人都了,你一定更懂,所以之前的才懶的打
我是想讓沒玩off road 的人知道,從比賽時選手座椅高低,大致就可分辨路線的難度


哎呀
這就對了嘛
講清楚就不會誤會嘛
還可以讓大家懂得更多

不過這整個討論串主要是在討論'下坡'
因為發文者就是在講下坡
(我可不是下坡基本教義派, 最近都在騎xc)
一時要把又擴大的命題(登山車)放進來討論
難免會失去對主題的焦點

討論總要一個邏輯性
不然就只是抒發情感
落到一個我是你非的嘴砲
claudedore wrote:
哎呀這就對了嘛講清楚...(恕刪)


拍謝阿 各位大大
太高興了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 自行車為您添上一對翅膀! 大家來騎車 有騎有健康!
Bruce815 wrote:
因為同樣的路線,我可能必須將坐墊放到最低,用最長行程的車子才能玩!
可是說不定別人就可以將坐墊拉到最高,用單避震甚至公路車就可以通過了!!
...(恕刪)

我的說法是建立在要贏得比賽原則上
誰叫你去觀察 外卡選手
Bruce815 wrote:
只能說比賽時同一條路線單看選手坐墊的高低,只能略約知道選手的實力以及身材,不能據以判斷該路線的難易!!
要判斷該路線的難易.......除了坐墊,大多數選手的選用的車架行程,胎寬,傳動系統......等等的都要考慮啦!!
...(恕刪)

車架行程,胎寬,傳動系統......
這不就是使用車種的區別????
若下坡賽道的路況適合xc車,重視腿力,那選手椅子一定會拉到最高
若下坡賽道的路況適合dh車,重視技巧,那選手椅子還會拉很高嗎???
而你覺得不玩off road的人分的出xc. am, dh車種的區別嗎?
所以車種大可不用看,看椅子的高度,大致就可知道,這場賽事所使用的車種
再依所使用的車種,就知道賽道的難度與種視腿力還是技巧的程度

ps:而我說的座椅高度是相對於跨下到座椅之間的距離,這跟選手身高沒太大關係
AOI-AERO wrote:
我的說法是建立在要贏...(恕刪)



是這樣嗎?
我記得在非高速衝刺,而是技術取勝的賽道上,SAM HILL的坐墊都還是拉得蠻高的耶?
我就相當驚訝他坐墊拉那麼高,卻還能在那種別的選手需要放低坐墊的賽道上贏得比賽!!

所以,結論是選手的技術及個人的喜好跟坐墊的高低比較有關,跟賽道的難易比較無關!!


而且......賽道的難易對每種類型的車手都有不同的定義!!
同樣是DH的賽道,陡峭技術型的對SAM HILL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平緩需要踩踏衝刺的,對他來說要贏得勝利就比較困難!!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下坡賽就是用下坡車
難度再低也只可能用到am或ss
決不可能用到xc
我剛開始騎車的時候遇到陡坡也是會把座椅放低
可是現在已經很少這樣做了
反而比較注重踩踏效率
座椅高不高還是要看選手的習慣
我的意見是拿座椅高度來看路線難度有點奇怪

ps: 同意樓上布大的看法
騎車要找我
Saxo5930 wrote:
我剛開始騎車的時候遇到陡坡也是會把座椅放低
可是現在已經很少這樣做了
反而比較注重踩踏效率
...(恕刪)

所以說,大家都知道拉高椅子可增加踩踏效率
當然椅子能高就高,沒人會想把椅子降低,來累死自已
但遇到需要大動作的地型,不得已也要降低座椅,來增加活動空間
我騎下坡道,也是看地型,以不影響活動空間,椅子能高就高,這樣坐著踩踏時比較不會累
若遇到急陡型的埸地,煞車都來不及,並不需要踩踏,不知有誰會想拉高座,提高重心,讓自已不穩定
相反的若遇到平緩型的埸地,需一路抽車,不知有誰會想降座椅,累死自已
這樣不就是依難度、踩踏,來調整座椅高度嗎?難到你是不管任何地型座椅都拉一樣高…

當然技術高的人,座椅不用降太多,就能發揮實力
但我想SAM HILL也並不是任何場地,座椅都是拉的一般高吧…
當SAM HILL座椅降的比別的埸地低時,那是不是表示他覺得這個埸地比較重技術,不重踩踏
相反的當SAM HILL座椅拉的比別的埸地高時,那是不是表示他覺得這個埸地比較簡單,但要靠踩踏衝速度
以下坡車的角度來看
大大的理論我同意
不過這也只代表地形的種類而已
我個人比賽經驗
踩踏多的不一定容易
下坡多的也不是就一定很難
賽道的整體感比較重要
以座椅高度來看賽道難度
還是太簡化了
騎車要找我
Saxo5930 wrote:
踩踏多的不一定容易
...(恕刪)

可以讓車手想要踩踏的地型,一定是選手覺得在裡車身是穩定的,而這種地型相對是平緩的
難道在急陡亂石的地型,穩定車身都來不及了,還會讓人想踩踏嗎??

Saxo5930 wrote:
以座椅高度來看賽道難度
還是太簡化了
...(恕刪)


而我說的一切,泛指一般大多數的情況,而且就是要簡化太多複雜的理論,那外行的人容易分辨
若你們要往某些特殊情況來討論,那就到此為止吧,我也不想再回應了

反問自已,你在平緩地型騎車時,座椅的高度,相對於急陡埼塸,有時還要飛躍的地型,是高還是低吧????
深入淺出讓更多人了解登山車是好事
可是太簡化造成誤解又是另外一回事

下坡賽場地通常是綜合型
你說的地形都有包含
請問如果是你的話座椅會拉多高?
在不裝可調座管的情況下(下坡賽好像沒人裝)
我大概都是放在自己平常練車習慣的高度
遇到較平緩的地形就是站起來抽車
因為下坡賽的節奏很快
平緩部分設計者大都會做一些跳台等的障礙提高賽道難度
所以屁股能安穩坐在椅子上的機會極微

至於"急陡亂石的地型,穩定車身都來不及了,還會讓人想踩踏嗎??"這個問題
個人觀察高手之所以能比別人快
除了煞車技巧外
在越多的地形仍能維持踩踏來提高速度也是制勝的關鍵
畢竟車速是重力加速度及踩踏帶出來的
而這些地形通常也不一定是平緩
騎車要找我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