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這才有資格叫做下坡賽XD

mstanley wrote:
XD~摔車的痛!
誰想摔啊~談什麼被什麼輾過? 你會不會離題了..

上面是你在0503的留言
今天早上的新聞你知道
先為那位機車騎士默哀

自行車OnRoad也是一樣
就是要擔這種風險
偏偏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我說的Offroad安全, 是基於這樣的觀點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不出門不騎車也會意外阿
與其死在家裡,我寧願出門去
但自己生命別人是無法保證的
還是要自己小心掌控

我喜歡RB的半徑範圍,讓我更遠更快
最近愛上林道,原來台灣山林如此美
舉凡沒去過的台灣面貌
我都想去打分數
我生在這,住這,用這,活這,享這,老這,愛這
這=台灣
我想把單車分那麼開
會不會也把台灣人分本省外省?
每個人都有些想法
色彩繽紛也不錯
但硬要別人跟自己同色
你不累,我看的都累
聽不懂火星語請撥翻譯專線♀♂@#%$&§¥〒¢£※
聊個單車都可以扯到本省人外省人
你要不是作賊心虛,就是身上有屎,你說啊你!

真有你的...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阿量 wrote:
不出門不騎車也會意外...(恕刪)


那會不會順便也分藍綠XD...... 騎車就騎車 別亂弄一些不正確的資料或者不正確的騎乘方式來害人出事情就好了...

哀 我也好想天天騎車喔...................... 退步的不像話 .................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這些影片太厲害了....除了稱讚還是稱讚!!
護具都來了!!接下來就等團了...
五月二十後才有空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 自行車為您添上一對翅膀! 大家來騎車 有騎有健康!
claudedore wrote:
把結論說死簡單化了
往往會流於誤解
或許我沒懂AOI大的意思
...(恕刪)

說的簡單,就是不想把問題複雜化…
就你的回應,你真的不了我想表達的…

而下一則, ts080的留言,大致上就是我想回應

再補充一下,你會比較了解我想說的
比技巧的攀岩車,mbx, 座椅一定最低,攀岩車還沒座椅
比腿力的公路車,xc, 座椅拉最高
若座椅拉最高能贏的比賽路線,一定不難,腿力比較重要
而難度高的的比賽路線,座椅拉高又衝快一定摔
而下坡賽不一定要用下坡車才會贏,選手會依路況選擇適合的車種(xc、am、 土坡、dh)去比
上述的理論,玩off road 的人都了,你一定更懂,所以之前的才懶的打
我是想讓沒玩off road 的人知道,從比賽時選手座椅高低,大致就可分辨路線的難度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自行車OnRoad也是一樣
就是要擔這種風險
偏偏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恕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6/today-so2.htm
這位順帆,是我同事朋友的老公。
真的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馬路如虎口,自己再怎麼小心,被別人的不小心 or 無意 ....賠了性命。
要說座椅高度如何,不如直接看看那時的賽道長怎樣...



很簡單嗎?或許現在來說連AM都算不上吧?

但那個時候連V-brake都還在研發階段,1995年的XTR還是吊煞


那個年代的Judy DH行程多少?不長73mm而已,還是現在連XC都不想用的快拆軸心,
更不用說那個阻尼調整,搞不好連XCR都還贏過它...


與其要說那時的賽道不難,不如說那時的科技只能負荷這樣的賽道吧?

登山車競賽持續的在成長中,也來越往專業分工,要讓Tomac晚生個15年,
或許他也沒辦法這樣XC/DH雙棲,那也無損於他是那個年代的偉大車手。
還是因為那時的賽道比不上今日,Nicolas Vouilloz就不配稱為法國車神?
AOI-AERO wrote:
說的簡單,就是不想把...(恕刪)


你舉的例子不一定說得通!!!

因為同樣的路線,我可能必須將坐墊放到最低,用最長行程的車子才能玩!
可是說不定別人就可以將坐墊拉到最高,用單避震甚至公路車就可以通過了!!

看看阿姆哥的廣告,最後那個下坡......我自認絕無法用公路車騎,用雙避震的的也需要將坐墊放低:





只能說比賽時同一條路線單看選手坐墊的高低,只能略約知道選手的實力以及身材,不能據以判斷該路線的難易!!

要判斷該路線的難易.......除了坐墊,大多數選手的選用的車架行程,胎寬,傳動系統......等等的都要考慮啦!!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