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分享] 腳力騎不贏人沒關係,最有效的登山車升級方案

我想大家一直在強調龍頭比坐墊高,而且還講的很開心
但是.....大家應該沒發現比坐墊高的是人間肉球的牛角
因為我照說明說調整到147度的位子
所以測拍拍起來看到的只有牛角的高度
實際上,車子現在在我旁邊,我現場怎麼比都是坐墊比龍頭高........


而且我今天剛好去了一趟車店
發現照大家講的龍頭比坐墊高的登山車還真的很多
單單是fuji的我就看到很多輛了

------------------------------------------------------------------------------

至於有沒有效,是不是心裡因素,是不是肉腳進步了.......
用個最簡單的比較好了

這次出去扣掉肉腳不算
總共包括我還有四輛車
這四輛車每星期都一起騎車,騎同樣的路線,甚至有一輛公路車是用5天時間環台一圈

以前爬坡時,我騎輸登山車,因為另外兩位年輕了我10幾歲
體重也比我少了40KG以上(而且都是籃球隊的喔)
其平路時,一樣用巧克力胎,河濱逆風速度最高在32~35間
當然不管平路或是爬坡速度都是輸給公路車

但是當我換了輪組跟大盤後
登山車從平路一起步開始,就直接輸了一大截
基本上速度可以維持跟公路車一樣
爬坡時,本來會比我快的登山車以整條集集綠色隧道隧道來講,我大概快了10~15分鐘左右
公路車,我大概快了1~2分鐘左右................

當然,你可以說出一卡車的原因,那又如何呢??
同樣的人,同樣的車,同樣每星期一起騎車.........
只是換了某些零件,可以有這樣的差別,最後一定要被某些人講成"腿力"勝過一切....


大家為什不回頭想想,到底是什變快了??

因為換了公路胎變快嗎??這是肯定的......腳力再好,你去用2.0巧克力胎跑公路,還是會有極限
尤其這次兩天南投,日月潭騎了150km左右,這種路你一定要說我是登山車所以我要用2.0巧克力胎嗎??
我又不是去司馬庫斯,也不是去桶後,到底要執著什??只因為用細胎不夠殺嗎??

換了DURA ACE飛輪,改變齒比沒差嗎??難道一樣的腳力踩DURA ACE跟XTR的飛輪
速度會一樣嗎??不同的東西本來就是用在不同地方

最後,橢圓盤.......你要說他沒功效我也沒意見
但是這東西在起步,在加速時,他就是提升很多效能.......
或許每個人的腳不一樣........

那個上述這三項加起來不夠提升速度嗎??不夠增加效能嗎??
不然為什麼公路車跟登山車在速度上會有差異呢??
難道只是因為車架設計角度不一樣??難道只是因為公路車比較輕而已??
--------------------------------------------------------------------------------


曾幾何時,01上很多本質都變得不一樣

如同某人質疑的是輪框大小,有沒有雙抽絲......
但是這真的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嗎??
或許你真的很要求,我可以給你拍拍手
但是回過頭來,全台灣有多少車店老闆跟你一樣要求??更不要講有多少在01上的車友了...


如同很多人或許是自我安慰,騎車慢慢騎,騎車自己爽就好,腿力最重要.....
難道我不是這樣嗎??
但是這樣的論點就跟相機版上講的副廠鏡比原廠鏡好....,因為重要的是相機後的腦袋嗎??
真的是這樣嗎??把話講難聽點.......只是因為他花不起五萬元去買隻原廠鏡
去試試CONTAX 120用的定焦鏡,ZEISS出的ZF定焦鏡
你要拿SIGMA等級的鏡頭比什??最後你只能比的是CP值..............
如果你的技術夠好,不一樣的色散,色彩飽和度,銳利度,變形控制等等...拍出來會是一樣嗎??
有些東西你後製再怎麼強都還是會有差異的.....當然沒那個天分眼睛看不出來是另一回事...

每件事都有動機(或許之前敘述的那些被海放應該解釋為小學生學寫作文的"起承轉合"),
你說我被海放會不爽嗎??老實說,並不會
但是每次大家一起出去,如果你怎麼踩就是那麼慢
如果你每到一個點就是讓公路車等你那麼久,難道你不會想要快一點嗎??
你騎在河濱,騎在山路上,看到T2,T3....一輛輛從你身邊過去
就算你不跟他競賽,難道你就不會想想怎樣會比較快嗎??
我從來不會在下坡時比快(怎麼快就是40左右),
但是我會希望在自己的極限下,在上坡,在平路更快........我想這是人之常情

換公路車嗎??
如果我跟你說我家也有ISP車架的公路車.....那又如何??
我並不想寫開箱文....要寫開箱文,單單相機版跟單車版就可以寫很多.......
對我來講那並沒有意義

重點是我喜歡的騎登山車,登山車比公路車有樂趣得多,也輕鬆得多.....
因此,我覺得如果我可以把輕鬆騎的登山車發揮出類似公路車的效用....
為什麼不介紹給其他想知道的人呢??

不要以為你很專業......但是不要忘記在01上像我一樣不專業的人應該是比專業的人多了100倍以上
單單越野胎,公路胎問題的文章,需要用DEORE還是XT的文章,幾乎已經變成這邊的"月經文".........
郭紅人 鍋弘人 鍋紅仁 這三鍋人到底差在哪我也搞不懂
鍋兄,沒什麼好說的。
實驗樣品不足所以沒有什麼說服力也是正常的…
所以哩…

約下星期日(或是星期五)時,應該會有一篇爛車裝上橢圓盤的測試報告上來吧。
(真正的爛車…那鳥盤可以買這車兩台…只是車主有研究精神而已…而且知道零件是可以互換的)
不知是呼應還是呼上當…我也很期待呢。

(公路車版還真輕呢…本來想當場直接換掉大二盤的…差點忘了二十五號還沒到。)
鍋紅人 wrote:
我想大家一直在強調龍頭比坐墊高,而且還講的很開心
但是.....大家應該沒發現比坐墊高的是人間肉球的牛角
因為我照說明說調整到147度的位子
所以測拍拍起來看到的只有牛角的高度
實際上,車子現在在我旁邊,我現場怎麼比都是坐墊比龍頭高........


而且我今天剛好去了一趟車店
發現照大家講的龍頭比坐墊高的登山車還真的很多
單單是fuji的我就看到很多輛了
...(恕刪)


何謂講的很開心,你這種語氣難怪會被凸槽....

本身的體力與腿力本來就是影響騎乘速度的最基本因素,

01不久前還有一位車友騎著18段變速的淑女車上武嶺,

為何人家不用改那麼大可以爬抖坡,而騎高檔車的你連在平地都會被海放?

你去車店看到龍頭比坐墊高的登山車很多,

請問那都是已經賣出去了有人在騎了還是只是在展示?

沒人在你的車子旁,而相片的角度看起來就是座墊低於龍頭,

若你無法很坦然的聽別人的意見那真的沒必要po上來,

不然花大錢還得不到掌聲真的是很嘔......



01基本上是個論壇對吧.....樓主何必執著於大家的認同.....透過正反的意見讓自己有更多思考的方向不是很好
........如果真的很在意別人的言詞....寫部落格真的會必較合適
denny.w wrote:
何謂講的很開心,你這種語氣難怪會被凸槽....

本身的體力與腿力本來就是影響騎乘速度的最基本因素,

01不久前還有一位車友騎著18段變速的淑女車上武嶺,

為何人家不用改那麼大可以爬抖坡,而騎高檔車的你連在平地都會被海放?

你去車店看到龍頭比坐墊高的登山車很多,

請問那都是已經賣出去了有人在騎了還是只是在展示?

沒人在你的車子旁,而相片的角度看起來就是座墊低於龍頭,

若你無法很坦然的聽別人的意見那真的沒必要po上來,

不然花大錢還得不到掌聲真的是很嘔......


我是說你講的很開心,可不是說我講的很開心
你看不懂"中國字",或是另有一番"說文解字"我也沒意見

至於照片你都看不清楚是"龍頭"還是"牛角",我能怎麼辦??
每個零件都要拍一張嗎??
每個角度也要拍一張嗎??


在01上對或錯真的有真理嗎??
去看看上次"海豚車車架斷掉"事件
在沒拿出原廠那篇公告文章時,有多少人是如何的海批呢??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
只聽一面之詞就如同"瞎子摸象"一樣,
如同看一張車子的側照,只看到人間肉球的牛角的高度,你就硬要說他是龍頭高度....
話是你在說的,你在看不清楚的狀況下,要跟其他人一起人云亦云,我能怎麼辦??
(難道我會連這種坐墊跟龍頭的高低都不知道嗎??)

我絕對不是那種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見
但是我只對那種"瞎子摸象"、"人云亦云"的人所講的意見....有很大意見而已........


被海放會怎樣??
被騎淑女車上武嶺的人海放會怎樣??
是不會怎樣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求知心跟好奇心
或許"腿力"就是你好奇心的終點.....
但是你的"腿力"真的比得上山地人的"腿力"嗎??
60歲的人的"腿力"就真的比得上20歲的人的"腿力"嗎??

那為甚麼在環法賽中
原本講究傳統的歐洲車隊,會開始慢慢輸給以科學為依據的美國車隊呢??

人天生出來就是有遺傳的差別
絕大部分黑人的運動天份就是好過白人
絕大部分山地人的運動細胞就是好過一般人
當人在臨近自己的極限時,你所追求的是什??這也是你不能否認的事實

難道奧運百米短跑可以跑出9秒多的成績,所以你每天跑就可以跑進10秒嗎??
難道JORDAN可以彈性那麼好,所以你每天練也就能出下一個JORDAN嗎??
但是以前那些打籃球的人會不會去買AIR JORDAN呢??肯定是會的.............
郭紅人 鍋弘人 鍋紅仁 這三鍋人到底差在哪我也搞不懂
體力與腿力是基本因素之一
但器材的好壞也是其中之一
對於我們這些破百體重
但是口袋有點小錢的民眾
花點小錢的確比較容易使騎乘感覺較為愉快
當然練車還是要練
只是我們用好車練(器材好,減少無謂的體力浪費、減少重踩所增加的負擔)
跟某些人用爛車練(器材差,增加無謂的體力浪費、增加重踩所增加的負擔)
練體力是一樣練到的

我騎Anthem 2去烏來一趟
回家就累倒
跟我騎SCOTT騎到桶後
回家一樣累倒
練的功是一樣的(回家一樣都累癱)
差異在中間我可以跑更遠看得更多
騎同樣距離當然好車就比較少練到
但是要騎到耗盡體力然後癱掉
好的器材可以確實增加運動時間

這兩天我去換了大盤跟BB
aerozine X12
目前騎乘的感覺
比起原廠Anthem 2那個鳥大盤
順暢多了
騎乘速度也快多了
我上下班通勤的時間也可以縮短
這難道跟器材無關嗎

沒錯
練體力的感覺是少了一點(移動距離不變、騎乘時間變短、移動速度增加)
但是我回家後
可以有多出來的體力、精神、時間
來玩玩自己其它的興趣
來幫忙家人做做家事
來陪陪家人
我只能說
這個錢對我來說花得值得

那些自認為是普通車
體力勝過一切的
在上烏來的時候
也許你騎XTC SE上坡可以拼過SCOTT
但也不需要得意
說不定你的騎乘出發點是新店捷運站
SCOTT的騎乘出發點卻是淡水捷運站或永寧捷運站
你的折返點是烏來老街
SCOTT的折返點是桶後
別人騎車有計畫的分配體力
想要好好的騎完計畫路線
以均速、迴轉數為首要目標
並不是騎不贏你
只是不想隨你起舞而已
上班圖畫到一半,摸魚看個討論區,剛好看到這篇,手癢弄了下面兩張圖。



我試著把原來的照片還原成2D的側立面圖

各色階分別對應地磚及圍牆的各段水平線
最上端的紅色區域應該可以看出龍頭,車手,牛角及座墊的相對關係:

恕我問一句話....

龍頭高度是.....和上管相接那端的高度....還是和車手相接那端的高度啊...

就我自己的想應該是...和車手相接那端才是龍頭的高度..
真是有夠猛的一台車...
小弟騎的是萬元的入門登山車
也是常被海放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