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雜誌)MTB Action 2009一月號上面的,我節錄幾個要點...
一、首先是正負氣室的調整,這部份由下沉量(sag)來決定,這在前叉左邊(以騎在車上的位置來看),先打正氣室的氣壓,再打負氣室。
文章中是寫說由前叉上面那張「騎乘者體重與氣壓」的貼紙來決定,我自己的習慣則是那張僅供參考,真正決定氣壓大小的還是sag,RS原廠說明書是建議sag為「全行程15%~25%」,我自己通常就抓20%。
打完正氣室之後要打負氣室的氣壓,兩者氣壓大小會有兩種狀況:
1. 負氣室>正氣室:這種狀況下前叉會較為敏感,適用於崎嶇不平的地形
2. 正氣室>負氣室:1.的相反,騎乘時較不會被前叉作動影響(bob)
根據RS原廠說明,負氣室不可以比正氣室多15PSI以上的壓力,我自己是會讓負氣室多出10~15PSI。
二、第二個步驟,調整回彈阻泥,也就是俗稱的烏龜兔子。
這在前叉右邊底部(....有沒有2009 SID TEAM版的烏龜兔子很難調的八卦?)
基本上是兩個狀況:
1. 往烏龜的方向轉("正對旋鈕"的話是順時鐘),較大阻泥、較慢回彈
2. 往兔子的方向轉("正對旋鈕"的話是逆時鐘),較小阻泥、較快回彈
================================================
以上調整在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我自己覺得這篇文章裡面讓我感興趣的是下面的,
三、「三種簡單的微調方式」,分別是XC Open、XC Speed、XC Control。
(1) XC Open
這是最基本的設定,適用在高低不平的地形,需要避震器盡情作動的狀況。簡單的說就是「全開」,把前叉右邊頂端的Motion control往逆時鐘方向轉到底。
XC Open的設定可以在騎乘過程中完全不用管它,調完就忘了它吧。
(2) XC Speed
對XC賽事選手來說,他們常常在爬坡時用上XC Speed的設定。
這設定要把Flood gate跟Motion Control都「順時鐘」轉到底,這會讓前叉大約祇剩下「半吋」左右的行程,幫助輪子可以留在地上。
與XC Open不同,XC Speed的設定下,萬一在下坡前忘了把Motion Control調回去,鎖定裝置將會被「撞開」(blow-off),但這樣子當進到安全地段後,得重新調整前叉設定。
(3) XC Control
這種設定結合了上述兩者的特性,先把Motion Control順時鐘轉到底(跟XC Speed一樣),不同的地方在調整Flood gate。將Flood gate逆時鐘轉到底,再往順時針方向轉3~5下Click(刻度)。
XC Control的設定跟XC Open一樣,調好了之後衝全場都可以不用去管它了。
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