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6迷上環法以來,幾乎都在騎公路車。登山車已經是很早很早以前的故事了。這陣子心血來潮,重新整理已年紀一把 (12年) 的舊愛 Giant NRS,發現騎登山車奔馳在大自然真是件非常舒服暢快的事。但是NRS偏向XC車款設計,前避震 REBA 行程僅 100mm,後避震反應就像硬尾車,後三角更是側向鋼性不足。在林道間遇到起伏較大的地形,就完全得靠技術 & 體能克服。偏偏小弟已過用膝蓋當避震的年紀,且技術不佳、反應很差、腿力普普 & 完全摔不得,故心中小惡魔油然而生,想要...昇級。考慮可能騎乘的風格,中度越野+輕度林道+萬不得已才小飛小跳,故希望:
1. 避震行程長些
2. 前後避震於上坡時可鎖定
3. 空車重不要多老 NRS 太多(carbon 車架 & 亂改一通,不到11公斤啦),不然北部坡多,太重的車會踩的狠狠狠辛苦
4. 27.5輪徑 (好像是趨勢)
5. 純種 full suspension
6. 不介意前單或雙盤、不介意座艙角度之細微差異(因為也分不出來)
目前口袋名單有3款(都是27.5,2017年款),比較如下(以建議售價排列):
SCOTT Spark 720
優:台灣有代理;世界冠軍同門車款;碳纖車體重量可接受;專利的三段避震搖控、新款後避震據稱反應靈敏、效能亦佳;專業網站評價最佳,但評論以高階 Spark RC 為多。
憂:畢竟是國外品牌,會擔心有狀況要出保拖拖拉拉,要不就沒庫存零件;避震行程只有120mm、稍嫌不夠;除避震器FOX、前變XT外,其餘零件SLX等對應價格,C/P普普;專利避震搖控似乎很方便,但依據經驗,拉線太多易出問題,故耐用度有待時間考驗;走線在BB下方,個人不喜歡,尤其新款後避震採內管倒置、線控拉桿亦藏在下端,有易沾泥故障之風險;黑白圖裝非最愛。
CANYON Spectral CF 9.0
優:避震行程150、讚;碳纖車體重量可接受;黃黑圖裝與眾不同,超喜歡;上管曲線較低,不小心沒踏穩落馬時,較不會撞機機,適合短腿族我;專業網站評價亦還不錯;極有可能為全台稀有品種,徹底滿足XX感;單就網上訂價,比對零件等級,C/P值不錯
憂:要外加運費&關稅,林林總總加一加,實際要花的錢暴增許多;畢竟是國外線上購物,國內無代理亦無實體服務店面,除常見延遲出貨、訂購物品少送、走線雜亂,再考量幾乎無法享受的售後服務,國外網上抱怨真的不少,有點要賭人品的感覺。
Giant Trance Advanced 1
優:台灣品牌,店多,維修保固較容易;避震行程150、足夠;全碳纖車體重量輕;圖裝質感很喜歡;自製碳框好像蠻酷的;後避震器 &後三角新設計,令人期待;專業網站評價亦多正面(卻也有人不買單!?)
憂:伸縮座管Giant自製,耐用度有待考驗;碳纖輪框是優點也是缺點,林道稍一不慎撞到邊石裂掉不就 GG了;其實碳纖車架亦有此擔憂,但是考慮重量以及自己騎乘的”風格”,應該不至於發生啦;建議售價實在不優,高階車款貴一點我可接受,但是台灣生產製作的自家品牌,少了運費,在鬼島賣得卻比國外貴?? 這點小弟完全無法接受。
以上三台各有優缺,不知版上大大可有上述車款(或相似血統)實際騎乘經驗,可以心得分享,或是還有其它林道車款的建議,可供小弟參考。當然,若有相關購買經驗,亦歡迎不吝分享。
感激不盡,謝謝再謝謝!
Supersuperlee wrote:
但是NRS偏向XC車款設計,前避震 REBA 行程僅 100mm,後避震反應就像硬尾車,後三角更是側向鋼性不足。在林道間遇到起伏較大的地形,就完全得靠技術 & 體能克服。
NRS,真的好久了,還雷諾汽車的設計。
早年這種連桿車,側向剛性都很差,現在的車完全沒這個問題了。
Supersuperlee wrote:
1. 避震行程長些
2. 前後避震於上坡時可鎖定
3. 空車重不要多老 NRS 太多(carbon 車架 & 亂改一通,不到11公斤啦),不然北部坡多,太重的車會踩的狠狠狠辛苦
4. 27.5輪徑 (好像是趨勢)
5. 純種 full suspension
6. 不介意前單或雙盤、不介意座艙角度之細微差異(因為也分不出來)
單盤雙盤,主要考量齒比的範圍。
如果有打算騎林務局林道類型的路,雙盤齒比範圍大,還是比較好用。
單盤,就看閣下的腿力。
Supersuperlee wrote:
SCOTT Spark 720
優:台灣有代理;世界冠軍同門車款;碳纖車體重量可接受;專利的三段避震搖控、新款後避震據稱反應靈敏、效能亦佳;專業網站評價最佳,但評論以高階 Spark RC 為多。
憂:畢竟是國外品牌,會擔心有狀況要出保拖拖拉拉,要不就沒庫存零件;避震行程只有120mm、稍嫌不夠;除避震器FOX、前變XT外,其餘零件SLX等對應價格,C/P普普;專利避震搖控似乎很方便,但依據經驗,拉線太多易出問題,故耐用度有待時間考驗;走線在BB下方,個人不喜歡,尤其新款後避震採內管倒置、線控拉桿亦藏在下端,有易沾泥故障之風險;黑白圖裝非最愛。
SCOTT是極鴻代理,也代理很久了,自從售價變得比較親民後,SCOTT的車數量變很多。
售後服務方面,我只有遇過後變吊耳斷掉,零件一下子就來了。
我目前的車是2013年版本Scott Genius 740,對於TWINLOC LEVER SYSTEM鎖定系統,非常的喜歡。
TWINLOC LEVER SYSTEM鎖定,其實可以改變車架幾何。
鎖定時,立管角度變大,重心不會過度落在後方,爬陡坡的明顯有幫助。
和很多朋友聊過,其實前後避震車,
避震器鎖定對於爬坡的幫助,真的沒有很大。
幾何的幫助,反而更有效。
一般自行車的後避震鎖定,因為原本有體重的負載,
鎖定時,還是維持鎖定前的長度,無法改變幾何。
而TWINLOC LEVER SYSTEM鎖定時,避震器會恢復到原本的長度,
立管角不會變小,重心往前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三段避震鎖定,全開,半開,鎖死。
避震器設定,SAG可以抓多一點,對於下坡也比較有利。
SCOTT Spark 720來說,身邊有朋友在騎。
120mm放軟一點,避震行程可以完全用完,其實夠用了。
加上新一代SCOTT Spark,避震器初段行程很靈敏,地形很小的起伏也可以處理。
現在的XC賽道,設計的都比15年前的下坡賽道還困難,SCOTT Spark還能勝任,沒什麼問題。
至於保養方面,TWINLOC LEVER SYSTEM會多兩條線。
只要組車細心,管線長度簡潔,沒什麼問題。
車子管線走下管,現在很多車都這樣,全包覆管線,耐用度很好。
尤其新款後避震採內管倒置、線控拉桿亦藏在下端,有易沾泥故障之風險.....我是沒遇過線控卡土。
塗裝就看個人。
Supersuperlee wrote:
CANYON Spectral CF 9.0
優:避震行程150、讚;碳纖車體重量可接受;黃黑圖裝與眾不同,超喜歡;上管曲線較低,不小心沒踏穩落馬時,較不會撞機機,適合短腿族我;專業網站評價亦還不錯;極有可能為全台稀有品種,徹底滿足XX感;單就網上訂價,比對零件等級,C/P值不錯
憂:要外加運費&關稅,林林總總加一加,實際要花的錢暴增許多;畢竟是國外線上購物,國內無代理亦無實體服務店面,除常見延遲出貨、訂購物品少送、走線雜亂,再考量幾乎無法享受的售後服務,國外網上抱怨真的不少,有點要賭人品的感覺。
網路直銷品牌,很少見,沒涉獵,跳過。
Supersuperlee wrote:
Giant Trance Advanced 1
優:台灣品牌,店多,維修保固較容易;避震行程150、足夠;全碳纖車體重量輕;圖裝質感很喜歡;自製碳框好像蠻酷的;後避震器 &後三角新設計,令人期待;專業網站評價亦多正面(卻也有人不買單!?)
憂:伸縮座管Giant自製,耐用度有待考驗;碳纖輪框是優點也是缺點,林道稍一不慎撞到邊石裂掉不就 GG了;其實碳纖車架亦有此擔憂,但是考慮重量以及自己騎乘的”風格”,應該不至於發生啦;建議售價實在不優,高階車款貴一點我可接受,但是台灣生產製作的自家品牌,少了運費,在鬼島賣得卻比國外貴?? 這點小弟完全無法接受。
Trance一直都是很均衡的車款,下坡也蠻好下的,還保有一定上坡能力。
g牌身邊太多人騎,以g牌伸縮座管來說,便宜好用,周邊朋友都用得蠻好的。
伸縮座管是下坡救星,真的必備。
碳纖維輪框的安全,也不用擔心。
youtube很多影片,都證實碳纖維輪框的強度比鋁合金輪框高。
價格就看個人買不買單。
不過這車是單盤,要考量一下常騎的路線。
Supersuperlee wrote:
以上三台各有優缺,不知版上大大可有上述車款(或相似血統)實際騎乘經驗,可以心得分享,或是還有其它林道車款的建議,可供小弟參考。當然,若有相關購買經驗,亦歡迎不吝分享。
感激不盡,謝謝再謝謝!
若以Giant Trance Advanced 1 v.s SCOTT Spark 720。
這兩台基本上就是你倒底要選擇爬坡,還是選擇下坡。
以我自己的經驗。
SCOTT Spark 720,爬坡是100分,下坡90分。
Giant Trance Advanced 1 ,爬坡80,下坡100分。
(我們以4月近期的比賽,55馬xc賽來評論這兩台車)
真的要看車友您,倒底重視什麼?
以我個人來說,個人20年前一路用硬尾xc車騎過來的。
給我任何一台像樣的前後避震車,下坡對我來說都很輕鬆,沒壓力,
只有差在做出來的時間快慢。
以每年11月的真級八Enduro挑戰賽來說,我騎26吋的老trance一樣可以順順騎完。
騎了Scott Genius 740下去跑,還覺得有點太平淡,不刺激......XD
個人的建議是.....
若有家業,經不起摔,選下坡能力好一點的車,比較能保障你安全回家。
如果有些體力,OFF ROAD的技巧很不錯,選一台能爬能下的車,樂趣會比較多。
不妨多說自己想騎的路,或是住在哪邊,有什麼路線可以騎,再針對路線做車種推薦。
對了,這兩年有很多越野車教學訓練營,還有越野車書籍,可以多參考看看。
越野車教學訓練營,FB找Simple Gravity。
越野車書籍,掌握登山車技巧,登山車騎乘技巧聖經。

其實最早看到的就是SCOTT的Spark,是黑黃塗裝的RC World Cup(個人偏好閃亮一點的),太閃了。但RC款太貴又是屬XC車種,故沒考慮。台灣代理一般carbon Spark 的只有進黑白圖裝的720,黑黃塗裝730偏偏沒進...殘念! 要不然小弟口袋名單中就屬 Scott 國內售價和國外比起來最有誠意,尤其TWINLOC LEVER SYSTEM更是獨門絕活,僅此一家,是首選。
搞不透,平平都是台灣巨大代工,為什麼咱這低工資的鬼島,自家車的價格反而最沒競爭性。
小弟住台北,其實只騎過西坑、桶後、內洞及一些短到不行的林間小徑,倒是有在US騎過一陣子純 single trail on hardtail。不過那都是10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年紀尚輕,膽大反應快、不怕摔。前陣子心血來潮,跨上NRS騎了一小段北縣雙溪的林道,還在河濱公園試了些飛跳,明顯發現不管是腰力、反應、膝蓋耐受度都大不如前,也發現NRS似乎是真的不太保險,後三角側向剛性很差...
in fact,只是河濱公園喔,一個飛跳不慎撞台階,人就前翻出去了...WTF,車損事小,好險只有肩膀挫傷,但已經嚇了我(還有老婆)半條命了。
爬坡的確是在北部要騎到林道無法避免的宿命,除非4+2;但是穩定平順的穿越高低起伏亦是小弟升級的重點之一。
北市近郊能一路騎過去的林道是有一些,但多少都會與登山客衝突到,自己很不喜歡這樣。特別懷念 US的single trail,高速奔馳,rider only, no hiker. 故還在蒐集路線資料,待天晴出發。
已經報名 Simple Gravity的初階課程,"掌握登山車技巧"就擺在電腦旁...呵呵呵,萬事俱備,只差...新歡 & 信心
還是得向白馬大說聲感謝,提供這些寶貴的經驗。或許小弟應該先暫用NRS多騎一些不同的路徑,如白馬大提醒,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風格是什麼吧

ps.除非 Trance Advanced 有漂亮的價格,不然 Scott 720 是唯一的選擇了。自己進730加運費加稅似乎划不來,那,有可能請極鴻進730嗎? 有這樣的管道嗎?
Supersuperlee wrote:
非常感謝白馬大分享這麼多經驗,還是大半夜2點多
因為未滿一歲的孩子,還不睡呀~只好回文撐下去.....
Supersuperlee wrote:
小弟住台北,其實只騎過西坑、桶後、內洞及一些短到不行的林間小徑,倒是有在US騎過一陣子純 single trail on hardtail。不過那都是10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年紀尚輕,膽大反應快、不怕摔。前陣子心血來潮,跨上NRS騎了一小段北縣雙溪的林道,還在河濱公園試了些飛跳,明顯發現不管是腰力、反應、膝蓋耐受度都大不如前,也發現NRS似乎是真的不太保險,後三角側向剛性很差...
早年連桿的宿命,側向剛性。要跳,落地最好是輪子垂直地面的降落。有角度落地,不穩定感很強烈。
Supersuperlee wrote:
,只是河濱公園喔,一個飛跳不慎撞台階,人就前翻出去了...WTF,車損事小,好險只有肩膀挫傷,但已經嚇了我(還有老婆)半條命了。
本來我就不太跳,有家庭更少跳了。除非是別人刻意設計好的跳台,有接坡,充足的緩衝區.....不然還是算了。
何必勒?跳又沒錢,騎太快沒錢又沒朋友,平安回家就好。
Supersuperlee wrote:
ps.除非 Trance Advanced 有漂亮的價格,不然 Scott 720 是唯一的選擇了。自己進730加運費加稅似乎划不來,那,有可能請極鴻進730嗎? 有這樣的管道嗎?
去探探經銷商的口風,問看看2018年的款式開放預訂沒?
我確實有遇過Scott給客戶特別訂車,訂了一台Spark的女用車款,塗裝特別又漂亮。
這車是經銷商拿到新年度型錄,請總代理特別訂的,據說全台只有一台。
這個是在完全沒有看到實車的狀況下訂的,其實有風險。
還好到手後,車子非常漂亮,非常棒。

其實做避震器較常見的不外乎是那幾家,真要維修是不難,但若國內有代理,保固內出問題比較省事&小朋友不會大量出走啦!
現在口袋名單暫縮到2台: 就G牌 trance advanced 和S牌spark 730 (已詢問到門路,白馬大大也熟的店)。trance 行程長些,似乎較符合小弟膝蓋疲軟、需更多吸震避震的需求,但價偏高,或許真要過季才會出現車價甜蜜點吧;spark 730黑黃夠嗆,遙控平台很方便,但120mm的確偏XC設定。
Anyway, 先去阿倫租台trance 騎看看再觀察

不知道板上超過45歲、有在騎林道的多不多呢?可以也一起來分享中年大叔騎林道的心得和風險嗎?以前沒那麼肖想,這陣子不知是更年期還幹嘛,成天腦袋就在想些以前沒完成的事,真糟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