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17giant前後避震登山車

還沒發表的前後避震登山車!!
看起來好像變貴了……




2016-06-28 22:57 發佈
2017年的trance 4怎麼比2016的貴了一萬......

卡車飆仔 wrote:
2017年的trance...(恕刪)


從照片看來,好像前避震器從EPIXON 140MM升級成AION 150MM,還多了伸縮座管的樣子。
https://www.giantcyclingworld.com/bike.php?id=20045170
2017 new trance
MT01 wrote:
從照片看來,好像前...(恕刪)

可是官網發布的新車資訊上面沒有伸縮坐管耶!?只是普通的giant connect坐管而已


MT01 wrote:
從照片看來,好像前...(恕刪)

可是官網發布的新車資訊上面沒有伸縮坐管耶!?只是普通的giant connect坐管而已
卡車飆仔 wrote:
2017年的trance...(恕刪)
要注意到 2017 年 TRANCE 的幾何已經改變:BB 高度變低,上管拉長。

不是很清楚做這樣的改變是為了什麼,G 牌從 27.5 的 REIGN 開始也有類似的做法:拉長上管,搭配短龍頭。上管拉長,意味著如果你選擇同款同樣尺寸的車,騎起來會更趴。

我個人純猜測有個可能性,應該跟競速有關,另一方面,也應該可以說這也是登山車近年來發展的趨勢。

至於這樣的改變是好是壞,見人見智,也很有可能有人會選擇小一號的來騎,在此引用一篇國外測試文的說法:
Conclusion
So far, so good – I’m yet to regret my decision for the large Giant Reign! Its precision inspires me to keep riding faster and attempt ever more technical sections. Costing 4,299 €, the bike’s spec is a sure-fire hit with any race-orientated rider. If you’re looking for a slightly more agile and playful bike, the Reign is perhaps not for you.(引自:ENDURO Long-Term Test 2015 | Review: Giant Reign 1 2015 | ENDURO Mountainbike Magazine)
大大你貼的這張圖是ANTHEM,不是TRANCE 捏......當然沒有啦~
A,CHAI wrote:
不是很清楚做這樣的改變是為了什麼,G 牌從 27.5 的 REIGN 開始也有類似的做法:拉長上管,搭配短龍頭。上管拉長,意味著如果你選擇同款同樣尺寸的車,騎起來會更趴。...(恕刪)


更寬的把手、更短的龍頭 (讓穩定性提升)

頭管角度減少可以增加下坡穩定性,長上管讓騎車的重心可以趴更低、在做髮夾彎的技術過彎時可以有更多的重心移動範圍。
減少後輪的RC長、降低BB高度、使用更寬的外胎、改善外胎重量、減少輪胎中央顆粒阻力 優化輪胎兩側顆粒以利過彎時咬住地面。


以上都是目前這幾年流行的 AM中行程 Enduro車


至於一般民眾是否能發揮新一代車子的功力,就看本身基礎功有沒有練紮實。
andyssky1985 wrote:
更寬的把手、更短的龍頭 (讓穩定性提升)
我曉得,除了穩定性,也包含操控性。最主要是想說,隨著幾何改變,騎乘時重心掌握與前一代肯定不同,前一代的車架做得還不賴,但,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夠輕鬆駕馭同尺寸的車,還是要選小一號比較妥當。

改版後的評價也因人而異,我還沒有騎過 2017 年的,這次的改版,也不單單是幾何的變化,設計師應該也是希望改善什麼,或是讓某部分再最佳化,才會這麼做。前一代其實不錯騎,也多少會對新一代有更多的期待,只是,新一代的改版重點,感覺比較是針對碳版的車架。而且,或多或少有那麼點 Santa Cruz 化的樣子(含塗裝,但理論上懸吊系統是不可能的)。

找了一下,國外也正好有幾篇針對新版 TRANCE 的體驗分享:
1.Giant Trance - 初體驗 - Pinkbike(車友幫忙中文化)。
2.First Look: Giant Trance 2017 | ENDURO Mountainbike Magazine

另外,也發現 CANYON 在促銷自家的 Spectral AL 5.0,滿想入手這一部,也期待接下來的改版。


來去騎車吧!不然,有人會說咱們都是用鍵盤騎車。

A,CHAI wrote:
我曉得,除了穩定性...(恕刪)


CANYON的車似乎真的不錯,價格不會太貴,各項綜合評比又落在均標以上的高分!



其實也不用調侃自己是鍵盤車手啦,網路上車友資訊交流不就都是鍵盤車手嗎? 實際出來騎才知道。

反正每個人騎車風格不同,很難說你玩攀岩車技術很強,就說其他人基礎功很差。 你騎XC很快,就說下坡車玩家的體力很差,只靠裝備在死衝。 也很難說你玩街道飛飛跳跳很強,就說單避震可以這樣通吃,你們花大錢買雙避震車幹麻?

車是死的,腦子才是活的,網路上言論看看就好別太認真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