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8gh5gh2 wrote:
大哥的攝影技術竟然能...(恕刪)
小楊,
唉~我只是忠實傳達。
真的稱得上神奇的是神奇的捷安特變色眼鏡
1) 10點30分在社區用完早午餐。出發~
2) 在關西喀了2根大香蕉(中餐?)加上一杯85度C冰咖啡。眼見山區烏雲籠罩,改往海邊騎去。
3)南寮漁港舊港區的濃濃休閒風,讓我依依不捨。
4)下午回程就開始走走停停躲雨,人家是漫步在雲間,偶是躲雨繞路繞了100公里才回到家XD
這種帶狀雲由山區一直延伸到新埔、芎林。

當來到118公路起點時(竹北),海邊倒是晴日高照

舊港區 之【追風英雄】雕刻品

一點風帆

我的下午茶?!

遠方的山頭(鳳鼻隧道)已經飄著濛濛細雨

由蓮花寺往南寮漁港方向俯瞰

新豐永寧寺躲雨中

湖口、楊梅、校前路直上乳姑山,回到龍潭。

非例假日攻宇老。可惜太晚出發,天氣酷熱,9點在台三線就已經被曬得哇哇叫,只攻到竹60第13K左右。(約海拔1000)
大部分照片為回程下坡所拍。原來竹60今天吹的是微弱西南風,剛好與上坡同方向,怪不得今天在上坡時感到特別酷熱呈無風狀態。下坡就很涼爽。里程數77公里。

龍潭乳姑山,事業線被竹林所遮擋!

在關西菜市場補充香蕉

內灣台三入口(上午九點多,太陽正毒辣)

內灣吊橋上游

竹60第11公里處第一回下馬休息(雖然有到處走動,但還是爆出汗)

今天到青蛙石用了20分,明隧道41分。(以尖石大橋為起點)狀況相當不錯,如果能持續的話,應該有機會2小時以內攻頂。

在休息時,尖石鄉的資源回收車看我滿身大汗,竟然停下來,說要載我回山下。如果他是要上宇老的話,我倒是可以考慮搭便車^.*
接下來的13/14/15K幾乎無法遮蔭,同時坡度又陡,為了避免熱衰竭,只好在13K打道回府。

回程時遇到的蚱蜢(?)

一處民宅

青蛙石與那羅一部落

充沛又冰涼的溪水,真想跳下去游泳(險地勿游水)

青蛙石公園。前幾年有一小本暢銷書【誰拿走我的乳酪?】
看圖說故事,顯然是青蛙拿走了乳酪。

青蛙石

觀賞青蛙石之遊客

原本是想拿拳頭讓青蛙靠一下,可惜沒對準

公園內可以聽濤

聲音就來自這河床落差

要不是大太陽,這裡可是蠻愜意的

再與青蛙石合照一張

嘉興橋下的那羅溪

非例假日的內灣老街

本周六日內灣火車站前將舉行一系列【大嬸婆漫畫節】

哇!光天化日之下,有人在動刀~

咱們就遠遠的拍照,不要驚動這些角頭姊妹...^.*
(她們正在彩排)

來一碗綜合冰豆花壓壓驚

不是火車站前那家(都是糖水而已),這家主要是賣粉圓

店內一角,我就喜歡磚牆。

這裡有內灣老街的介紹

磚牆再來一張

一支冰棒

三支冰棒

豆花的介紹

合興火車站的新販賣機
里程:89K
路徑:龍潭、內彎、玉山、關西、新埔、龍潭
照片有包括台積電八五山計時賽終點照片(上回原本要上宇老,結果被百來名單車騎士所組成的主集團簇擁而上八五山)
晨曦中的龍潭大池



抵達內灣時已經七點半了,這回均速28K,有進步了

但也因為還沒吃早餐,體能出現空窗期。(昨晚忘了多吃一點米飯)

內灣大橋

在這裡除了用餐,就是開始塗抹本日第一回的防曬乳液

*************回憶中***********************************************************
記得上回七點鐘一口氣攻到內灣,還沒休息,也沒用餐喝咖啡(在家裡有先吃少量早餐),更重要地是還沒擦上防曬乳液。結果在我預定休息進食的尖石大橋萊爾富前2公里(北角吊橋),號角響起,100多位單車騎士一擁而上。逼不得已只好起身抽車了一分鐘,才沒有被大軍吞沒。一直保持在第二排外側的位置。

說真格的,躲在集團中騎車還蠻輕鬆的,除了一開始變更騎乘節奏避免被集團吞沒。但我在心理上,會有陰影。擔心後車追撞,遇坑不能閃,加上這一群騎士到底來自何方?要往哪裡去?

於是我在尖石大橋前的攤販空地往外撇,駐車觀察。他 們直走,不是右彎往宇老。

等集團通過後,我便改騎八五山,所有的比賽訊息都是從騎在後頭的騎士口中問出來的。
這次比賽,除了台積電內部單車社團外,新竹幾個主要單車社團,也都有派人過來觀摩。像是e-MA與幻象車隊。
不過這回e-MA的主力似乎是擺在北橫與羅馬公路上。因為我在回程時,經過關西玉山、白石下,於金錦山切入羅馬公路,往羅浮避暑回程時,11點在馬告餐廳用餐與天空咖啡喝飲料時,分別看見e-MA騎士往關西方向前進,隊伍拉得很長,應該是回程。

頒發證書的速度非常之快,只要選手一通過終點線,幾乎就可以領到完賽成績與證明。
這麼優質的比賽,連老外都過來捧場^.*

至於我自己的成績? 我只知道在倒數4公里時有碰到撞牆期,很是辛苦(從龍潭出發後,我原定的補給點尖石大橋沒休息,也沒補給)。但最後三公里,狀況稍微恢復,利用較高的回轉速抽車,還好有追過一票選手。從照片拍攝的時間(八五山大橋減掉內灣吊橋),我是剛好花了一個鐘頭。
**************回憶結束*********************************************************
回到現實,玉山道路處處有樹蔭,外頭雖然酷熱,這裡倒是有一點像是大山背道路。

(涼爽度還是大山背道路比較高)
如果我今天是直攻大山背,那回程時為了避免台三道路酷熱,同時兼練車,那我還是會取道玉山道路,回龍潭。
在關西7-11與85度C小歇一陣後,趁著天空轉陰,趕緊加碼新埔,取道霄裡溪,11點多回龍潭馥園吃中餐。
底下照片便是霄裡溪沿岸的農家風情,雖然還是有被太陽曬到,118公路又遇到逆風,但是心情還是頗high的~






周二龍潭夜騎55K入袋。

今天早一點回到家,不到五點就開始夜騎。
經過關西麥可單車時,有車友正在購買維多莉亞320tpi環義賽促銷包(2外胎+2乳膠內胎)。可是車友不想買乳膠內胎,因為胎壓只能維持一天。
我是已經習慣每回出發前打氣的,所以我就將內胎頂了下來。每條比我原先的GP Race Light輕了25克,來到50g。
二話不說,馬上騎上童話世界測試。到中間點八寮(第4K)所花的時間快了將近一分鐘。但天色已晚,我怕曾家大滷麵打烊(我已經吃了三次閉門羹),所以趕緊折返。下坡時,QQ的騎乘感受很好,非常平穩讓人放心。
但是抽車時,比較軟Q,因此回到麥可單車時又將胎壓各往上調5psi。後來回程攻坡時,特地試了一下抽車,只要抓住新的節奏感,倒是蠻輕快的。

吃完曾家大滷麵後,在關西85度C點了一杯西瓜汁降暑解渴。

一位長腿妹妹(鏡頭有出現)突然放一顆拉拉山水蜜桃在我桌上。(謝謝妳)
這是我今年第一回嚐到水蜜桃,因此回程爬坡特別帶勁^.*
乳膠內胎初步使用觀察:
1)原先慣用的胎壓最好能夠在加個10~20psi,可以避免抽車時過度軟Q
2)當充飽氣【靜置】一天後,胎壓會減損10~15psi
3)當充飽氣,隨即騎乘120公里,隔天胎壓會降低15~25psi。(越動,胎壓降越快?)
騎乘記錄:
A.羅馬公路上午去程(關西到羅浮)費時100分鐘以內,實際騎乘時間約92分。(胎壓稍Q,抽車費力,因此大部分時間採坐姿)
B.羅馬公路中午回程(羅浮到關西)費時77分鐘。實際騎乘時間未記。(中午天氣火熱,利用踩踏慣性,配合變速+握下把,使用最小力氣,讓迎面而來的風,替身體降溫。)
C. Giant太陽眼鏡密合度高,風沙比較不會灌入眼睛,回家後用面紙擦拭眼睛時都還蠻乾淨。
D. 山區下坡時,速度控制在40K以內。下坡彎道30K以內。上坡與平路不設速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