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breeze wrote:
感謝大師開釋歡迎更多...(恕刪)
不要叫我大師,真正的大師應該快出書了,我講這些只是想界定一下鋼管車而已
否則大賣場有很多鋼管車....繼續....
因為Cr-Mo鋼管經過抽管加工,加上早期台灣市場上有很多老獅燒出來的無牌車架,以及各進口名牌貼紙,因此,彈一下車架"聽音辨位"的一指神功就此流傳至今,現在很多人彈得不知所以然,然後被白眼,以前是聽聲音來判斷車架份量,是有其時代背景的

在鋼管獨尊的年代,管材生產廠商投入很多研究,加入各種稀有金屬來改變管材特性,都是不公開的商業機密,如今市面上看得到的品牌只有Reynolds.Columbus和Trutemp(不曉得拼得對不對,號稱白金管材的美國品牌,但應該是十多年前的配方了
)再加上日本的Tange再來講車架的組成,一共有七支主鋼管,全部都是特殊配方管材當然最優,但也有是前面大三角的上.中.下管用名牌管材的組合,早期用lug套管銅焊,我覺得稱之"銅管仔車"倒也名符其實,能組到低於10公斤以下,已經是環法級的車了,現在鋼管車隨便組都有,我覺得是相對便宜多了
後期管材的接合發展出tig直焊,把lug重量省了下來,性能當然更優,但因鋁管材的出現,沒能在賽場上活多久,如今的鋼管車,我覺得只要不參賽,鋼管車應該是最經濟.最環保又最舒適的車了,單就以經濟性而言,一般人的疑慮是生鏽問題,前面已經講過管材理加入Cr鉻金屬就有防鏽的效果,除非風吹雨淋都不保養,否則是有一定的耐用性,不會像鋁材有金屬疲勞,或是碳纖有脆化的年限問題,只要保養得好,騎十年搞不好還可以原價賣出,樂觀估計花費等於0,夠經濟了吧!上班工作去



,反正以後原價賣出,現在的持有成本可以算0
請多包含



so~關於鋼管車,可以條條框框設限應該如何如何,也可以只要是鋼管就好,重點還是騎它的人如何看待跨下坐騎.......
,胯下是披著白亮鎧甲的名駒
,肩上卻站著兩隻columbus小白鴿
,戰爭與和平間的抉擇,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