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家騎車的問題真的都差不多那我就來簡單的解釋一下這個病症吧像我自己建議病人從事運動都會從對膝關節壓力比較小的運動開始比如說游泳和自行車因為游泳是上下肢混合型的運動而自行車大部分的運動是來自下肢但由於和地面接觸的比例較低所以壓力也較小髕骨軟化症就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前症如果不理會就會演化成退化性關節炎不是危言聳聽是真的而且因為骨盆男生女生大不同所以女性得到的比例比男生大一倍這不是性別歧視也是真的以我專業的角度我認為有三件事情要注意1. 騎車的時候,注意下肢彎曲的角度大小,也就是說坐墊和踏板的距離就會影響這個病症的發生率。2. 強化自身的肌肉力量,比如說重量訓練等,強化自身的力量,絕對比任何都有效,但是,人性就是惰性,我根本不相信一般人會很努力的去訓練自己的肌力。3. 選擇適合自己的護具,我看其他的網友有提到Mueller護具,裡面有個MUA985型號,聽說這是黃金護具,我仔細的比較了幾個牌子,我發現這個系列有專利,上下的軟管,硬度和尺寸大小最恰當,設計還蠻有水準的(裡面有註明是骨科醫師和復健科醫師的傑作),護具好壞差很多,有菜市場一個50塊,有一個快四千的,像上次蘇麗文騎車的時候,穿的護具也是Mueller的,一個要3,280,超級貴,跟NBA那些大頭穿的護具等級差不多。以上,由於髕骨軟化症碰過的人很多,書也是看得多得不得了,所以,請切記,有病不要拖,要不然後面付出的代價,更大~
膝蓋已痛了一年多,騎中橫傷到的,膝蓋活動有問題,無法受力、蹲下起立有聲音....等等。看過至少10位醫生,傷勢無明顯進展。因大家的推薦,5/13日由台南出發遠征台中,找澄清醫院復建科-蕭醫師,蕭醫生叫我騎單車復建1.騎單車穿卡鞋,用拉的方式騎車,由下死點往上拉,且卡鞋與卡踏連接點往腳中心移,比較好拉。2.坐墊要高一點,我身高170跨下76.5cm建議69CM﹝BB到坐墊中心點﹞,他表示坐墊太低,比較容易造成傷害。之後每星期復建兩次,也就是說每星期騎兩次車,直到今日6/9日,已經好了約7成,膝蓋明顯可以受力,爬樓梯可以感受出來,走路姿勢漸恢復以前的樣子,但還有一點點不舒服。希望可以康復到以前的狀況,我會一值努力復建的,直到一切OK。蕭醫師是我目前看過最有效的一位,以上報告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