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北縣自行車道路面車震問題,今年5月即引眾人的注意,
而如很多車友所言,自行車在這兩年內成為台灣社會焦點,並在2008年全面引發風潮,
此一力量崛起,當然是台灣社會整體良善力量累積而成,
但也變成一種壓力測試,一次檢查既有設施與環境的測試,既有環境的不足與缺失,
也就因此展露無疑(比如,初任父母就會知道,家裡樓梯對大人沒什問題, 但對學步嬰兒有多危險)

過去政府營造公共環境,多採委託專業者提出方案的模式進行,但政府跟專業者其實未必理解使用者的需要,
以致公共營造結果與使用者的期待與真實使用結果,常常出現巨大落差,
為了避免重覆這種遺誤,以及回應自行車友此一公共力量,我們在6~8月邀請了北縣車隊一起踏騎問診,

在眾多熱心車友的協助與指認下,我們對各車道問題做了全段的診視與紀錄,
在問診完成後,也要求各段細部設計團隊對議題提出解決方案,
在此階段,我們研擬了一工作期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681939&p=4)

(一)2008/04~07 五段易震動路面緊急改鋪工程
(二)2008/06~08 踏騎問診
(三)2008/07~08 編列下年度預算,以應98年自行車改善計畫所需
(四)2008/08~12 專案方案規劃(如越提設施,主題路段營造等)
(五)2008/10~12 (經指認)優化路段升級工程
(六)2009/01~08 發包執行2008/08~12各項專案規劃之工程

到目前為止,在各單位推進下,各項工作尚在上述進度計畫中並有部分超前,

針對車友最關心的自行車道問題,我們從已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標準路面形式,在條件可行的路段中盡可能極大化高規格路面的鋪設範圍
(二)路面材質改鋪柏油、混凝土(部份路段柏油路面易因洪災被刮除採混凝土方案)
(三)以曲彎修正 90急彎危險路形
(四)板橋-土城段加設五座[機車-自行車]水門車道分流橋樑

首先, 說明車道規劃方案,我們檢視用地權屬、汛期侵害次數,建立三種路面模式,
並全面改鋪柏油或水泥路面,提升車友用路品質: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各路面類型係因以下條件設定之:

1.用地條件良好:人車分道並以綠植栽區隔其中,車道寬4米,人行步道寬1.5米(如剖面圖一)
2.用地條件中等:以人車分道為原則,車道寬3米,人行步道寬1.2米(如剖面圖二)
3.用地條件嚴峻:以改良現有鋪面為原則,路寬需視各路段現況(如剖面圖三)

各路面類型因為各路段件不一,所以配置情況有所差異,車友如果有興趣,我們可視網路條件上傳提供討論。


經爭取擴大內需,獲得自行車道改善預算共2.1億,目前各路段發包情況尚屬順利: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這裡須特別說明的是 :

1.大漢溪右岸段因為有重橋處[特二號道路]的相關工程,為配合工程整合事宜,所以排至明年度發包施工,請板橋土城車友多給我們一點時間。
2.縣府對二重疏洪道還有一個大臺北都會公園的計畫,三年內預計投入十億改造經費,所以疏洪道內自行車道將不做大規模整修,而整合至都會公園計劃中,避免資源重覆投資。


此外,板橋--土城段,因為堤防內快速道路機車肇事死亡率高,在地方與社區要求下設置了堤外機車專用道,但也因此造成了自行車與機車在水門橋的衝突問題,為解決此一問題,縣府另新建五座分流橋梁: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1.工程位置:四汴頭抽水站、新海水門與土城水門前新建自行車五座橋樑
2.工程經費: 5千200萬
3.目前進度為50%, 預估明年3月底完工


等路面改造完成,確認相關交通法規後,我們將引入彩色標線與里程加註標示,以提供車友方便辨認路段、計算里程、以及參予舉發機動車輛等功能: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另外,針對自行車主題客群(如off road車友),我們與off road車隊在新店溪也有一個協作方案,由車友提出需求並參予規劃方案的修正,off road的車友如果看到這篇回應,也請繼續在施工期間繼續參予討論與指導: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新店溪off road練習場基地(中安便橋旁)


[有話要說]   北縣自行車道提升計畫進度說明

(由off road車隊參予討論, 協助規劃的方案)


我想,對於北縣自行車環境提升計畫我先說明到此,以免過於冗長。

再一次謝謝參與騎診的車友,以及在版上建議與指教的車友,
各位的實際參予,提醒我們怎麼把工作做的更好,
但限於職權與資源,有些各位期待甚深的議題,我們也必須誠實向大家報告其中的挑戰與障礙,
確實有困難的,我們會跟各位報告其中原因,並邀請大家一起參予討論,形成共識。


有些議題涉及造價與機會成本(一座越堤設施1500~4000萬,要提升路面還是一次用在這裡?)
有些議題涉及社會共識(河濱內該不該有機車道?這是不是降低機車肇事死亡率的解決方案?)、
有些議題則涉及長久的公共債務(某段河濱未徵收土地最少需要80億)....等,
所以無法短期內一次解決,也不是政府或少數人說了就算,
這些待解問題,我想,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公共對話,需要更多的共識,才能找到大家可接受的方案。


政府是大家的,公共環境也是大家的,
請大家繼續提供意見,該做好而我們沒做到,還請大家指教。

2009-01-02 7:56 發佈
我還是再次建議
這兩億多的公帑放在社會福利公益會不會較有意義
例如小學營養午餐.高中職清寒學生補助.............
台北縣太多事可做了
縣長目前民調不好看
是否他之前做太多不是大部分縣民期待的事了
????????????????????
thtc001 wrote:
我還是再次建議
這兩億多的公帑放在社會福利公益會不會較有意義
...(恕刪)


就小弟所知,這筆擴大內需的預算是屬於"資本門"的支出,依國家的制度,任何人都不能隨便流用(調整用途)的。

依媒體報導,有關社會福利救急的支出,政府部門會於其他可以動用的部分做調整。

公共政策,需要多討論,才能聚集焦點,就本案而言,觀察重點,因經費動用空間有其法律上的限制(不能調整),建議將焦點放在自行車道設計良窳、施工品質是否良好等角度,將這幾億花得淋漓盡致,比較有實質上的意義,期待臺北縣有更好的自行車空間。

(個人認為對於水利局此次自行車道規劃,能一直不斷蒐集民意調整,是個很棒的作法;就小弟的觀察,水利局的官員一直有在上本團網頁蒐集民意喔)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