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與網路上 , 對於單車用的陶瓷珠有太多形形色色的唬爛與盲從文 , 所以 , 為了讓山港的車友在選用時有正確的觀念 , 藉著在網路上跟他人嘴砲的機會 , 讓大家可以一窺陶瓷珠的面面觀.
PS1. 已經有改的珠珠車友可以轉台了 , 因為 , 看完你會吐血.
PS2. 以下僅代表個人看法 , 不是要檔人財路 , 看完文章後再去買也不遲.
PS3. 若真有車友服用後 , 覺得陶瓷珠真有如此之神效者 , 歡迎Po個心得來聊聊 , 但請記得 , 提供一下改裝的細節與陶瓷珠的精度 , 讓腳癢想改的人多參考.
PS4. 本篇不是一言堂 , 歡迎大家來聊聊 , 但遇有爭議 , 請提供規格或標準的數據來討論 , 別用"強者我朋友" , "聽說" , "好像" , "店家說" ... 等要來資訊分享 , 這對車友在選用上一點幫助也沒有 , 別浪費大家的時間.
請收看:
1. 請觀賞 19F / 28F / 30F / 33F 不材我對於陶瓷珠珠的淺見:
碎碎唸嘴砲文第一發
2. 請觀賞 26F 再度出馬唸陶瓷珠珠
碎碎唸嘴砲文第二發
件,例如同樣新的輪組、同樣新的花鼓、同樣新的陪林之下,改裝之後能有顯著的不同(差異應該還是有的
,只是是否可達具體明確的感覺或明顯數據改變?),這樣的改裝方有其意義,而不是以不對等的比較方式
(更換前的舊裝備去比更換後的新裝備或低精度的配備去比高精度的配備)來作比較,誠然如果原裝備確實
因設計不良(像X牌的BB)或已經損壞不堪使用(壞了還不換要收起來作國寶喔?)更換陶瓷XX等配備當然
可以,不然真的....車子只是種工具,不要鑽到配備的牛角尖裡了,是我們在駕馭車,而不是被車子的配備駕
馭了你!
以上為個人淺見,無預設立場,只是希望大家在一窩蜂之際,多想想再決定...畢竟花錢要花在刀口上啊!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ranny4071 wrote:
請收看:
1. 請觀賞 19F / 28F / 30F / 33F 不材我對於陶瓷珠珠的淺見:
碎碎唸嘴砲文第一發
2. 請觀賞 26F 再度出馬唸陶瓷珠珠
碎碎唸嘴砲文第二發
R大這樣的表現太不專業了
要像下面的做法:
碎碎唸嘴砲文第一發
19樓
先簡單回應版大的問題 , (花殼換陶瓷珠問題)
兩種金屬磨擦必有一傷 , 這道理跟小學唸書時毛與盾的故事一樣.
答案是:
看珠珠or花鼓誰硬? 材質較軟的就損耗快.
個人的看法是 , 以設計觀點來說 , 花鼓應該要最硬 , 然後把珠珠當耗材 , 因為換珠珠比換花鼓容易阿.
再回到珠珠的問題上 , 用啥珠真的不是重點 , 因為 , 單車的轉速不會比機械設備的轉速高 ,
所以珠珠要磨損 , 若在單車一般的使用環境中 , 說真的還不容易喔.
說到這 , 應該會有車友跳出來反對 , 但先讓我把珠珠特性說明一下:
陶瓷珠優缺點:
陶瓷珠的優點:耐腐蝕/耐高溫/耐磨耗/重量輕/摩擦係數低,
陶瓷珠的缺點:低韌性(較脆)/單價高
鋼珠的優缺點:
把陶瓷珠的優點變成負面答案(缺點) ,
缺點變成正面(優點)答案即可. (迷之音:這人真混的可以... )
Q1:為何陶瓷珠單價較高?
>>看一下圖就知道,又要燒,又要磨,往往在磨的過程當中會有精度不同的產生.
工序煩雜 , 自然就會貴一點點. (我加的迷之音:其實鋼珠的作法流程都是這樣)

Q2:陶瓷珠較脆且易碎,如何耐的住路面與騎乘時的衝擊?
>>藉由改良粉體的製造處理與新材料的進化 , 故目前多數的陶瓷珠韌性已大大提高 , 現在用於單車的幾乎都是Si3N4 (氮化矽)這個材質.
Q3:輪組使用鋼珠與陶瓷珠的問題
>>珠珠選用首重精度 , 再來就是使用的環境 , 使用環境這邊就會帶出鋼珠與陶瓷珠的差異性.
多數輪組使用的多是一般鋼珠(鍍鉻之類)或是不鏽鋼珠(培林內的珠珠也一樣啦) , 先不考慮精度下原因無它 , 就是便宜夠用.所以,輪組廠多樂於使用.
但問題來了, 輪組一般不是全密封的結構 , 而且內含潤滑油 ,
一但遇上水氣 , 油會變質然後酸化 , 最後就會開使狂咬珠珠與其他金屬件造成腐蝕或精度跑掉的現象 ,
這時輪組會順嗎? 所以說 , 先不考慮精度下, 使用的環境與保養才是重點.
目前 , 多數輪組廠的高價位輪組 , 多打出陶瓷珠與陶瓷培林的產品 ,
說穿了, 就是藉著陶瓷珠的優點,要輕點 , 磨擦係數低點 , 耐腐蝕點 , 提升輪組在使用上的效率
與降低因保養問題所造成的損害. (我的迷之音:拆卸保養方法不當亦會造成損壞,人為損害不在保固範圍)
這邊我沒提到耐高溫與耐磨耗 , 那是因為 , 以單車的轉速 , 溫度與磨損可以不用考慮 , 因為單車的轉速還不夠看 ,
多數人單車上的珠珠會出狀況不外乎是
a. 花鼓預壓過頭
b. 保養不當 所造成 .
所以說 , 鋼珠與陶瓷珠在相同的精度與定時的保養下 ,
以單車的轉速來說 , 其順暢度的差異幾乎是一致的 ,
有差的是因為爽度提升了心裡因素 ,
心裡因素去驅動肉體 , 然後就會產生速度或爬坡比較快錯覺.
若大家不信 , 可以用同一個輪組 , 換上精度相同的不鏽鋼珠與陶瓷珠 , 在適當的油品潤滑下 ,
同一路段的試乘 ,你會發現, 所謂的進步相當有限 .
這邊要先提到一點 , 一般鋼珠由於磨擦係數不如陶瓷珠 , 所以要騎上一點距離 , 一般鋼珠才會有近似陶瓷珠的順暢感受 , 否則會有種澀澀的感覺. (我的迷之音:一般稱之為磨合)
但若是要輕量化的考量 ... 看來陶瓷珠會是較好的選擇.
28樓
看輪組的花轂爆炸圖會知道 , 以下圖的跑系列花鼓來說 , 爆炸圖已經告訴我們是珠珠而非培林阿.

陶瓷珠珠 5/32" G5等級的台製品 , 約25 元/每顆 . 給你參考一下.
最後貼上珠珠的誤差表給各位參考 , 各等級的差異都是小數點以下幾位的(我的迷之音:這裡單位是英吋) ,
這些差異 , 人體真能感受的出來? 若行 , 還真是神人阿 , Ha Ha.

預壓調整與定時保養上油 , 偏擺調整乃輪組順暢之不二法門 , 其它的 ... 看看就好 , 別太認真了
30樓
有車友提到"更換陶瓷珠是否有提升騎乘效率"
1.心理作用
>>贊成+1
2. 陶瓷珠自潤性比較好,可以用比較稀的油,油的內阻變小了。你如果換個比較好的黃油也有一樣的效果。
>>陶瓷珠若是Si3N4材質的會上些低阻力潤滑油 , 若是ZrO2(氧化鋯)還不用加油 , 只是 , 目前沒用在單車上就是了.
3. 你拆完後會去調整間隙,一般來說你自己為了要順,會仔細調到比較鬆而不會晃動的程度。原廠輪組一般都會調得略緊一點。
>>贊成+1 , 預壓自己多調幾次就會知道差異了.
33樓
陶瓷珠說穿了只是一個字"輕" , 這在輪組輕量化中很重要 , 所以說改裝的價值 ... 也只有輕吧 ,
不然真的改了, 只有"笑果"與自我感受良好而已 , 車友有需求不是問題 ,
重點在於販售的人與店家是否真瞭解其中的差異然後對消費者說明?
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就一股腦鼓吹改裝(如果要輕量化的不在此限)?
結果改完了 , 車友一上車 , 即使效果沒差也要說很順?
(面子問題 , 怕感受不出來被笑? 還是認為車店就是專業的代表,不容懷疑?)
個人認為肉體很難察覺差異...
妙的是 , 這方面也沒有所謂的順暢與否的標準 , 一切以個人感受為主 , 容易讓人有種錢沒花在刀口上的感覺.
真的 , 除非要偷輕 , 否則把花鼓清一清上個油後調一下預壓 , 保證不用換珠珠也能有暢快感受.
真要說有感受的話 ... 我認為 BB 的培林 or 珠珠在感受會比輪組來的明顯.
(我的迷之音:因為腳是踩踏板轉動大盤去帶動輪組,當動力傳到輪組前,中間已經有許多損耗)
34樓
還有一個部份 , 就是花鼓裡面與鋼珠 or 培林接觸的"槽(抱歉,我不知道該叫啥較正確→我的迷之音:珠碗或珠巢)" , 其角度, 材質 , 公差也是影響順暢的關鍵.
37樓
老問題 , 看珠珠or花鼓or珠巢碗三者誰硬 , 材質較軟的就損耗快.
你所擔心的真的要靠時間來證明 , 或拆下清潔花鼓時看看三者的外觀與量一下尺寸 , 心裡就有譜.
以我拆頭碗,輪組,花鼓的經驗 , 通常是鋼珠先掛點.
一般來說 , 固定珠子的珠巢碗常有些毛邊沒處理的很好(有點銳角) , 加上若材質是鋼 or 鐵 ,
通常是珠珠被刮傷 , 然後精度跑掉 , 嚴重的話花鼓珠槽就會有刮痕.
(培林就沒這問題 , 只需注意花鼓培林巢的角度 , 因為會影響培林運作或壓到培林)
這是"預壓"的技巧,
45樓
網頁上的"為何使用Enduro培林" 內容說明實在有點令人覺得無言
(我的迷之音:說明中得知所謂的在Enduro陶瓷培林我們採用Kyodo Yushi PS-2,它能在陶瓷滾珠與金屬環之間提供一層保護介面所以只有珠珠本身是陶瓷),
不論是BB or 輪組在培林或珠珠的選用 , 會依等級的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等級的培林(或珠珠),
這當然是與價格(成本)有關 .
E牌在網頁上的說明無疑是拿大砲打蚊子 , 拿自家的好貨去打次級品 , 贏了又如何?
說穿了不就是選用培林的問題 , 以它的說明來看 , 要找深溝的培林又要高承載能力的是嗎?
找個常見的SKF 6001-2RSL 來看看規格吧 (如下圖)

該產品為深溝式培林 / 動態負載承受力為 5400N(約1215磅) / 靜態負載承受力為 2360N(約531磅)
這種相近規格的產品看來也沒比較差吧 !
廠商應該拿相近規格的產品來比較才有說服力 , 也比較容易比出"規格"上的差異 ,
在此還是要說明一下,不是E牌不好喔 , 只是廠商在說明產品時 , 若要用比較法來示意產品的優點 , 應該引用更多的數據 ,行業標準與測試報告 , 否則 , 產品的好壞只是文宣口號而已.
車友也常說XX牌比XX牌培林差 or 好用 , 但車友是否想過 , 所比較培林的等級是否為相近的規格?
光防塵(水)蓋的密封性與材質就有差了 , 若比較基準點不同 , 如何可以談優劣?
以輪組而言 , 各家輪組在花鼓設計上 , 各有專利與方法 ,
以Shimano 滾珠來說 , 最大優點就是好保養, 耗材便宜 , 安靜 , 缺點就是重上一點點.
使用培林的輪組的優缺點就是滾珠的相反.
阿~ 好像說太多廢話了 , 總之 , 價格決定一切這是永不變的真理 ,
廠商在選用零件時必定是分使用條件,環境,等級來區分 ,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 , 在相近條件, 環境, 用途, 等級的培林或珠珠 , 品質都不致於太差 ,
所以 , 在不同價位的產品中 , 只要作好保養與調整 , 一定都能發揮該價位產品最好的效能.
PS. 話說回來 , 版主到底想要什麼答案阿 ? 版主的問題答案不就是口袋的深度而已嗎?
版主問的 "bb與輪框更換陶瓷滾珠哪個效果效明顯?"
我的看法是:
勤保養 , 多練車 > BB > 鋼珠= 陶瓷滾珠 (精度相同的條件下)
為何是BB比珠珠重要? 很簡單 , 想想看 , 輪組是靠啥帶動的? 鍊條是靠啥帶動的? 大盤的轉動順暢與否是啥?
人在踩踏時最有"感受"的是啥? ... 這樣答案就出來了.
關於珠珠的問題 , 01與網路上充斥太多虎爛文 , 但市場的形成是起於需要 , 需要是人的慾望 , 既然有人要就會有人賣 , 但為了要"賣"與"買" , 買賣方有作足夠的知識嗎? 另外 , 陶瓷珠的問世與應用在那 , 大家知道原因嗎?
消費者往往在買東西時會去比較差異與規格 , 然後才看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 但在單車的世界裡就很奇怪 , 消費者只會騎車 , 但就不去想是否滿足需要? 店家 or 賣家說了算? 這種不夠理性的消費行為 , 除了成就了賣家的口袋與消費者自我良好的感受外 , 消費者是否當了冤大頭?
碎碎唸嘴砲文第二發
26F
回顧一下底下的表 , 珠珠的精度是小數點後面幾個零的公差? 單車光車架的公差就不止了 ,
消費者會感受的出小數點後面幾個零的差異?

換裝上陶瓷珠 , 多數是因為有拆花鼓後的清潔 , 保養 , 換上新珠再上油 , 然後消費者就覺得順?
若反過來說 , 拆花鼓後的清潔 , 保養 , 換上舊的珠珠再上油 , 若騎出來的速度與陶瓷珠一樣 ,
那請問是換心酸的喔 ?
珠珠與培林都會上油潤滑 , 但花鼓內不是個密封的環境 ,
水與細沙會進入花鼓 , 加上使用環境的冷熱變化也會產生水氣積在花鼓中 ,
這些水氣往往不易排出 , 就會使油脂劣化(易變酸) ,
然後油脂就會由潤滑的角色變成腐蝕的角色(陶瓷培林抗酸蝕的能力優) , 所謂的不順就會產生 .
在單車的世界裡 , 要讓珠珠磨損是不可能的 , 因為 ... 單車的轉速太低 , 磨損有限 ,
往往都是油脂變質所造成的不順或是使珠珠酸蝕 ,
此時車主若去換個珠珠 , 一定會清潔保養 , 完成保養後的順暢是本來就應該有的效能 ,
這些原本就應該有的效能常會被解釋成"換陶瓷珠~贊~" ... 真是一整個無言 ...
還有 , 有車友常談花鼓與珠珠磨擦所造成的傷害 , 是否花鼓也要陶瓷化?
關於這點就是毛與盾的問題 ,兩個硬的東西來磨擦 , 一定會是較不硬的一方會先投降 ,
那此時換花鼓便宜? 還是換珠珠便宜?那個東西當成耗材比較適當?
我想各位車友都有能力判斷那個好吧 ~
總之, 若車手本身不愛保養與調整花鼓或是有偷輕幾克重的需求 , 那陶瓷珠是好選擇 ,
除了這個以外 , 個人認為 , 精度夠的鋼珠就足以滿足單車騎士騎乘上的需求 , 口袋夠深者不在此限 ...
親愛的車友 , 陶瓷珠是否真的這麼好? 看你用何種角度思考了 ?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保養及預壓的工作很重要呢?
跟R大談過,山港的保養課程也應該要開了,
不過這次是進階班,而且要付一點點的費用。
因為這次想開的課程就是花轂的清潔及鋼珠的預壓,
因為不適宜在室外操作,可能要租場地,所以會有費用,
當然報名也會因此有人數的限制,而且培林花轂者不在此範圍內。
以上,所有課程細節尚待討論。
SP8進化成SP18,我的改車:安全第一、舒適第二、輕鬆騎為目標,輕量化不考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