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hwihwihwih wrote: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讚...(恕刪) 詹姆士/旺 wrote:中午前可回家太讚了,...(恕刪) 我在圖片中,偷偷放了一帖引人入勝,想入非非,非服不可的毒藥好像沒有人發現雲海翻騰的南插天山這座山要有伴我才會去有興趣的請舉手
20101101_龍山巖稜線縱走五寮尖五寮尖山H639M(或稱湊和山、鳳髻尖,九龍山),而五寮尖山才是眾所周知的稱呼若以高度而論,只是一座不顯眼的小山,但若以驚險刺激的角度衡量,北台灣只有皇帝殿與之齊名所以變成一條非常熱門的登山路線,沿途山路幾乎被登山客踩到寸早不生.Tony 的遊記對五寮尖有深入的記載攀登過無數次的五寮尖山,每次都由台七乙起步,三個主要的登山點,玉觀音,濟公廟,合作橋玉里商店,已經走過數回,登頂前的鞍部會看到往龍山巖的步道,每次均充滿好奇,但因接駁問題,從來沒有走過該步道去年曾經騎過單車上龍山巖,也看到往五寮尖的山路,這2.12公里的瘦稜就一直長存心中,今日特地來一償宿願,因為目標是中午前回家用午餐所以就略過最精華的峭壁雄風,只登頂五寮尖山便回頭.時程參考:大學城->五寮龍山岩叉路 42分鐘五寮->龍山巖 50分鐘遊歷五尖十景 60分鐘龍山巖->五寮尖鞍部 41分鐘五寮尖鞍部 ->登頂 10分鐘五尖:龍山尖(h713),貳龍尖(H660M),神木尖(h650M),絲仔樹尖(H651M),阿屘()尖(H650M)十景:三聖神木,黑松三姐妹,天然浮雕,龍神聖水....PS.今日於山上詳閱地圖又發現有一條沒走過的路,改日再訪...google map 路線圖高度圖旅行照片:1.在台七乙8.3k,看到這個路標,就要右轉產業道路而上,一開始就會來段震撼教育,約2公里坡度大於12%的陡坡2.到一較平緩的彎道,停下來拍路況,這段路老早將所有濃烈的秋意蒸發到無影無蹤3.應該是刻意種植的數木,高大俊拔4.龍山第一景龍山尖前的通信(廣播)電塔5.今日的最高點,海拔713公尺的龍山尖,可鳥瞰鴻禧山莊6.由龍山尖鳥瞰桃園台地7.龍山巖停車場8.步道說明牌與坐騎9.到互助橋的步道總長 4.2公里10.維護良好的步道11.路標12.第二景貳龍尖13.步道上佈滿體貼的座椅14.黑松三姐妹之大姊15.位於邊陲的小妹16.路標17.豪放的二姊18.五葉松19.稜線上挖出的步道20.豔陽下的阿屘尖21.龍神聖水22.大聖神木(號稱2000歲以上)23.自然浮雕,判斷為珊瑚礁,表示這曾在海裡24.稜線的的步道25.稜線旁挖出細小的步道26.五寮尖山鞍部27.路觀圖28.五寮尖三角點(總督府圖根點)29.麥可說那塊三角點是山神土地公.30.五寮尖鳥瞰三峽市區31.在雲裡的是北插天山32.桃園台地33.三角點上往玉觀音的峭壁約10米34.三峽的柳堤岸
20101102_玉觀音_竹腳薰路_五寮尖昨日由龍山巖沿稜線越嶺登五寮山時,再登頂前的鞍部,發現有一條路基明顯的登山步道可以通往玉觀音,而玉觀音剛好有一產業道路往上,依相關的地理位置判斷兩條路應該相通,今日特地來一探究竟,若路線良好,說不定單車可以直上鞍部.為了不走相同的路線,清晨特地經由三峽老街,走中園街,清晨的老街少了人潮,顯得格外寧靜,06:27 抵達互助橋,選擇右轉直接上山,迎面而來是介於 12%~20%的陡坡,這段約百公尺的路段馬上使心跳加速到接近滿載的程度,到達玉觀音泉水的口的農舍,才得到短暫的喘息,趁著拍照短暫休息,聽說此處山泉水的品質直追佛山神泉,短短的50公尺平路,馬上面臨長約900公尺的超級陡坡,坡到表一下就飆到 20%,最高達到 30%,大部分的路段介於15%~22%,這段路騎過兩次每次均力竭下馬,很神奇的是本次雖然氣喘依舊,居然一氣呵成直達玉觀音.沒有停下腳步,直入未有撲面的產業道路,產道初段平緩好騎,終於減輕心臟的負荷,但可騎的路段約只有800公尺,隨後的產業道路佈滿石塊,已經只能推車前進,約續進約1公里,路上的石頭佈滿青苔,濕滑無比,只好將愛車暫時停放路旁,此刻時間為07:08:03,沒有單車的負荷,雙腳宛如脫韁野馬,腳程加速07:31就到達登頂鞍部,其實整個產業道路已經築到海拔535公尺,距離鞍部只有九分鐘,尾段的步道雖然無法牽車要扛車前進應非難事,而鞍部到三角點只需五分鐘的腳程,要一次扛上單車可能有實質的困難若將單車拆解,則可提高可能性,擇期專程來嘗試一次.07:37 順利登頂,今日很遺憾沒有瘋狂的將單車扛上三角點,俗話說"人不輕狂枉少年"雖然老早過了輕狂的少年期,但輕狂並非少年的專利,今日沒有瘋狂的將單車扛上來媲美阿淯突然有一輕狂的念頭閃過腦際,迅速環顧四週,並發出山友常用的獅子吼,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於是迅速解除身上的負擔,拍了輕狂的照片留念(這可能是五寮尖第一人),完成後迅速回復,還有沒有任何山友在這短短的1分鐘登頂,否則就糗大了.昨日才爬到此山頭,今日還要探訪峭壁雄風,這段峭壁雄風才是五寮尖的精華段,短暫停留11分鐘,就下山轉往峭壁雄風.約八分鐘的時光,就下到茄苳巨木,左下可直接下山,直走開始進入瘦稜段,一開始就是三層樓落差的山壁,還好山壁早已刻好落腳的地方,加上繩子的幫助,很輕易的爬上幾乎垂直的山壁,瘦稜上上下下,雖然驚險萬分,山上安全措施良好,所以有驚無險,在瘦稜停留一個小時,見到今天唯一的登山客,於09:25:02下山,10:38分回到單車停放處,結束輕狂的清晨.騎車記錄:全部里程:24.62km全程均速:13.1km/h最高速度:40.1km/h累計爬升:908m騎車時間:1:40:24出門時間:06:02:32回家時間:11:32:13歷程時間:05:29:41時程參考:大學城->合作橋26分鐘(06:02-06:28)互助橋->玉觀音14分鐘(06:28-06:42)玉觀音->停車處26分鐘(06:42-07:08)Offroad停車處->登頂鞍部23分鐘(07:08-07:31)步行鞍部->三角點6分鐘(07:31-07:37)休息11分鐘三角點->茄苳巨木8分鐘(07:48-07:56)茄苳巨木->峭壁雄風30分鐘(07:56-08:26)google map 路線圖高度圖旅行照片01.清晨的老街,少了遊客顯得冷清02.互助橋叉路,此處要右轉,直上玉觀音03.玉觀音山泉水取水處04.竹腳薰路offroad路況05.玉觀音取水處06.暫歇07.產業道路的泥土早已流失,留下長滿青苔的石頭08.炭坑(不知是否曾經在此開採煤礦),坑內有青蛙叫聲,及鳥叫聲09.產業道路終止,登山步道路況10.整片杉木林11.登頂鞍部,往龍山嚴2.12公里12.登頂路況13.三角點自拍14.輕狂照片,未滿18及女性請勿按下連結,可能會使人不舒服須要有一點想像力的裸照15.茄苳巨木16.特異的樹根17.幾乎垂直的步道18.回望五寮尖19.登上垂直的獨立山頭,山頭自拍20.回看對面的稜線21.114道路兩旁山景22.峭壁雄風的登山繩,落差超過30公尺(10層樓的高度)23.驚險的瘦稜,早期沒有繩索,更加刺激24.瘦稜的另一方向25.回望剛剛爬上的獨立山峰,以前沒路可以抵達,不知何時,山友在峭壁上鑿出山路26.呆會就要攀繩而下27.來個自拍28.獨立於山峰的五葉松,姿態顯然比龍山嚴的眾姊妹優美.
20101103_白石山去年五月十九日,愛騎團辦打鐵寮古道,發現了有一條越野路線可以通往白石山就對白石山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今年八月十日和小旅大哥騎過一趟白石湖越野三民就已經將白石山列入未來的路線,今日就來個圓夢之旅.時程參考:07:19:13o櫻花公園07:23:16o三民07:33:33o百吉隧道前往白石山叉路07:38:50o白吉林蔭步道叉路07:50:50o白石湖岔路口,取左為越野路線,往白石山的另一登山口,白石湖也有登山口08:10:44m產業道路終點,進入登山步道,其實還可往前推到樟木林08:37:17m登頂白石山,無基點09:35:56o回到停車處10:14:21o接回台七百吉隧道西側10:34:39o大溪ok10:45:17o娘子坑農路口騎車記錄:全部里程:53.62km全程均速:15.1km/h最高速度:56.7km/h累計爬升:963m騎車時間:3:25:58出門時間:06:02:30回家時間:11:30:13歷程時間:05:27:43google map 路線圖高度圖影像記錄01.百吉隧道口叉路02.白石湖及東興橋叉路,東興橋方向為白石山的另一登山口03.往白石山登山口的產業道路04.路況205.看似叉路,其實殊途同歸06.很多布條的小路,路小而平07.往東興橋的路標,左轉往東興橋,直走往白石山登山口08.高聳的樟木林,約有10~20米高,樹型完美,從未見過這麼高大的樟樹09.白石山與白石山腳路標,其實該好構成一個迴路10.白石山稜線,有點五寮尖的味道,但安全許多,高聳的岩壁約15米11.稜線上看石門水庫12.看得出來嗎?這是透天別墅耶,過了此地,山頂就快到了13.白石山頂,無任何基點,剛好有一山友從白石湖上來14.白石山頂遠眺鳥嘴山(金面山),龍山尖與五寮尖山,由這個方向看,金面山真的很像鳥嘴15.請山友拍的照片16.由白石山腳望白石山壁的湖穴,與龍山岩天然浮雕的地質相同,應該是珊瑚礁17.幾近垂直的白石山壁18.回到停車處19.美麗的百吉林蔭隧道120.美麗的百吉林蔭隧道221.美麗的百吉林蔭隧道322.大溪花海
2010-11-05-鳶山趴趴走昨日原來預計要爬大溪八景之一(註1)的鳥嘴含煙,清晨發現雖然沒雨,可惜馬路是濕的只好睡起回籠覺,今晨起來,氣候依舊,也是不適合騎車的日子,但腳癢無比,知道小心肝即將遷來北大試住,喜歡跑步的小心肝,應該會在北大校園找到新的樂園,記得上次聚餐時我曾經粗略估算校園跑一圈約3公里(北大校園有54公頃,經過大腦運算一下,若是方正格局一圈大約3000公尺,但校園並非方正,所以會略多,但馬路在圍牆之內,所以又會略減),一個念頭閃過心理,何不利用清晨來個量測之旅,經過測量結果得到下列數據.自行車道一圈:3100公尺柏油路逆時針:3160公尺經過計算人行道一圈:3084公尺柏油路順時針一圈:3124公尺騎完北大後,氣候涼爽,雖然隨時可能"落水",今天剛好騎登山車,順便爬爬鳶山好了,即便下雨也可以很迅速的回家,爬上鳶山,真的下起毛毛細雨,只好迅速下山,取道鳶尾路下山到達長春園叉路時,雨居然停了,臨時起意,不走左也不走右,就直直往鳶尾山的Offroad前進這段 Offroad 約只有一公里,騎起來非常舒適,下到弘道路時,天氣又更好,又想將弘道路旁往鳶山方向的所有產業道路全騎.騎車記錄:全部里程:42.97km全程均速:10.1km/h最高速度:52.5km/h累計爬升:1283m騎車時間:3:58:41出門時間:07:15:46回家時間:12:21:24歷程時間:05:04:38時程參考:07:43:18o鳶峰路起點07:59:41o鳶峰亭08:05:18m光復鐘08:10:25m登頂,08:19:37下山08:28:43o往長春園叉路,直走Offroad08:44:11o接回大同路08:45:53o大同路286巷叉路,右轉上山08:53:48o于園(天國裡的超級別墅)09:01:34o產業道路回頭點,產業道路仍然往上,聽到割草生,表示前方路況很差,所以到此為止,依地圖研 判該路可以通抵福德坑山東峰09:09:51o茄苳產業道路叉路,右轉直上09:24:48o叉路先往左,到達高點後,發現產業道路往下,所以回頭找尋往福德坑山的產業道路09:30:22o產業道路長滿姑婆竽與雜草,沒看到登山布條,也沒有開山刀,放棄此路.09:33:14o果園終點,前方已經完全沒路,後來比照地圖,此點距離福德坑山三角點最近,高度差只有30公 尺,可惜沒有找到任何可登頂的步道09:40:02m看到登山步道,而且路況不錯,研判循此步道可抵達三角點,上山時的確看到登山客所留的布 條,可惜路況的確不佳,到處是蜘蛛網,放棄攻頂,回產道循產業道路另一方向,嘗試下山09:53:36o路的終點只看到一片檳瑯園,只好回頭10:04:59o回到弘道路10:07:28o弘道宮叉路往右,太早右轉,很快騎到產業道路的終點10:17:21o產業道路路基仍看得到,但路況實在太差,只好回頭10:28:40o陳媽墓園叉路往上,這條產業道路很長,10:47:09o到達產業道路的折返點,前方有一個分叉路,右方的分叉路往下,研判前方不遠就是終點,左方的 產業道路芒草阻道,若要強行通過,保證遍體鱗傷,只好回頭,後來查來google map 右邊的路和 茄苳產道相通,只是即將回歸大自然,對照地圖此地距離鳶山步道落差只有22公尺,只要有開山 刀,確定可上福德坑山10:57:12o回弘道路11:01:24o五十分山登山口,曾經騎過,這次略過,此刻已經確定放棄由弘道路登福德坑山的計畫11:12:07o分叉路口,用繩子圍起來,顯然是私人道路,眼觀路況良好,且有電線桿,從繩下通過11:16:48o看到登山布條,以方位判斷,應該是往烏塗窟山三角點(後來對照地圖,果然是往烏塗窟山三角 點)11:19:04o到達一民宅後,四條黑狗狂吠,引來主人關注,和農舍主人打完招呼後就下山,主人特別交代,要 將繩子復原,告知是鑽繩而入.11:31:48o弘道路終點,進入Offroad11:37:54o到達台三11:39:49o娘子坑農路叉路(信義路789巷口)11:46:37o有機料理叉路,右轉可抵烏塗窟11號農舍(可登烏塗窟山),左轉陡坡直上,前行701公尺就可以 翻過越嶺點11:55:28o通過越嶺點google map 路線圖01.北大環校道路,左邊為車道,中間為單車專用道,右邊為行人步道02.北大地標,飛鷹03.北大運動場04.北大運動場-跑道05.美麗的路樹06.北大綠色隧道107.北大綠色隧道208.大型車輛停車場,師生通勤專車09.鳶峰路旁小公園10.鳶峰亭11.鳶峰亭覽二高12.鳶山登頂13.鳶山鳥瞰二高14.長春園叉路,今天走左邊水泥路,前方50公尺就進入Offroad15.鳶尾山步道,三角點就在步道旁,沒有特地尋找三角點16.鳶尾山步道二,全程可騎17.茄苳產業道路終點18.陳媽墓園旁產業道路,前方尚有路跡,但路況太差,只好回頭19.陳媽墓園旁產業道路終點註:大溪八景八景之一:溪園聽濤(即現在的中正公園)花木平原拓崁頭,溪聲浩浩繞園流,風前與後臨崖聽,恍惚松號萬豁秋。(林文昭)八景之二:飛橋臥波(大漢溪上曾有一鐵索吊橋,拆於民國48年)跨崖虹影線高懸,不借秦王石一鞭,百丈浮梁同鳥道,題詩我欲擬成仙。(劉彥甫)八景之三:崁津歸帆飄搖幅幅似張弓,欸乃聲催兩岸風,點指石門明滅裡,大溪警似畫圖中。(溫武卿)八景之四:石門織雨(此石門並非石門水庫,是石門山,山雨欲來,美景似天仙織錦。石門水庫民國52年才完工)雨絲入扣走梭紛,谷口迷濛對夕曛,絕好沛然風剪就,水簾千尺捲寒雲。(張奎五)八景之五:靈塔斜陽(靈塔在齋明寺後方)員樹林中祇樹林,別開法界境幽深,落霞彩散浮圖影,禪味偏從玄外尋。(呂傳琪)八景之六:蓮寺曉鐘(蓮寺指蓮座山觀音寺)芙蓉嶂上古香台,百八聲催曙色開,警醒大千迷夢覺,餘音飛過斗山來。(林文昭)八景之七:鳥嘴含煙(永福里後山,今之金面山,狀似鳥嘴)留住閒身未出山,鳴聲從不和關關,慢嗤飲酌渾無力,霖雨權操口吻間。(葉文樞)八景之八:角板行宮(為日天皇太子所建,曾是臺灣12勝地之一)靈疊層巒傑古幽,臺灣十二勝誰儔,自成少海覃恩俊,爭說名山太子樓。
土城小胡 wrote:剛剛想起以前有收錄一...(恕刪) 感謝小胡提供多一個選擇地圖很清楚,而且條理分明以往我都是參考 偶爾獨步山林間,他還提供gps 資料下載我會將資料轉為 kml,轉入 google map,查出登山口附近的產業道路或者轉入 google earth 查各位置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