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高越嶺古道簡介:
"能高越嶺古道"位於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南邊。西側由台14甲線經霧社、廬山部落,轉屯原產業道路由屯原登山口進入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東從花蓮秀林鄉銅門村台電拓建道出,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262公尺的能高山,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高」字而與玉山(新高山)、雪山(次高山)合稱「台灣三高」。
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
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能高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行程主要目標~征服光被八表紀念碑:
國民政府遷台後,台電公司延續日人所遺留下來的輸電工程,在當時台電總工程師孫運璿的率領下完成了台灣東西向輸電線路。並於民國42年完成東電西送的創舉,便於能高鞍部設立這座由總統蔣中正所提「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的紀念碑,而這些輸電塔則被譽為電力萬里長城。

PS:小弟想說自告奮勇代表汐萬車隊,在紀念碑前插旗紀念,屆時可否向版主借隊旗一用~

以上照片皆轉載自網路....
出團日期:
4/30(五) PM 14:00台北→埔里(晚餐)→霧社分局辦理入山證→廬山住宿
5/01(六) AM 04:30起床→廬山檢查哨→屯原登山口→組車整裝
5/02(日) AM 08:00埔里周邊觀光→PM 12:00出發返回台北
越嶺行程:
06:00 到達屯原登山口
06:15 出發,開始推車(0km,2000m)
06:38 通過崩壁,推車終點(1.4km,2122m)
07:50 到達第一座吊橋(4.9km,2350m)
07:53 廣福宮(5.2km,2351m)
07:58 雲海保線所,休息(5.3km,2360m)
08:20 出發
08:38 白木林崩壁無法通行需高繞
08:50 白木林吊橋(6.9km,2397m)
09:00 大崩壁6k,坍塌嚴重,需下切谷底(7.2km,2404m)
10:49 古道10k處(12.2km,2750m)
11:24 三疊瀑布,第三座吊橋(14.8km,2856m)
11:32 天池山莊(15.4m,2860m)
11:51 到達光被八表,休息、拍照。(18.2km,2816m),12:28 離開光被八表
13:10 返回天池山莊用午餐
14:00 束裝下山
16:00 返回屯原登山口,行程結束~
難易度:★★★★☆
注意事項:
雖然能高是經典的路線,卻也隱藏了許多危險需要特別注意:
1.路面平行的木板鋪路有縫隙,濕滑的舖木板路面
2.坍方後還不穩定的碎岩邊坡、大大小小的石塊路面
3.崩塌需拉繩扛車的地方、高山氣壓容易讓人氣喘需需...等等

參考資料:
1.單攻光被八表紀念碑.能高越嶺西段
2.每年都要來一下「能高越嶺西段」
3.夢幻能高單車行
4.騎上雲海的感動 - 能高越嶺
5.能高越嶺~西遊記
6.能高西段越嶺
7.大崩壁 近況
8.【比基尼自行車隊】能高山單車越嶺 (2010.04.04~05)
註1:請報名車友需換上越野胎。穿長褲,長指手套。
註2:為個人安全著想,未戴安全帽謝絕參加。
註3:保險相關事宜請自理,為應付緊急事故,請攜帶健保卡。
註4:此行程為較困難的路段,請自行斟酌要不要參加。
註5:遇雨取消。
註6:建議攜帶飲水1.5公升以上+必要補給+現金NT$2000以上。
註7:由於高海拔山道狀況比較多,若可以的話,請攜帶簡單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註8:本約騎為非營利活動,所有車友均為自發性參加,參加者須自行評估風險,如發生不可預期之意外,不得以法律起訴追究領隊及其他車友承擔事故責任,並放棄求償權利。
(以上條款感謝北臺灣OFFROAD團提供)
參加人員:1)兔子 2)Goretex 3)喝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