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說的應該是調整完後,第一次騎會有的張力釋放聲,那個不會太多,通常是一上去就會聽到磞磞聲
然後就不會在聽到了
因為交疊是有其必要性的,如同傑克所說的 花鼓壁的左右要對稱,但又怕鋼絲會打到飛輪跟後變
故是會用花鼓壁內側的鋼絲去壓住飛輪側的鋼絲
這是就其物理性跟安全的考量
所以交疊是有其必要性的
除非是用特殊花鼓
如果是正常勾耳式的花鼓,為了其安全性及左右張力平衡,交疊是有其必要的
謝謝
忘了回答張力釋放的方式
如果你的鋼絲是扁鋼絲,因為在編的同時,為了不讓扁鋼絲變麻花捲
所以會固定住,這個動作,其實就是一種的張力釋放
但如果你的是圓鋼絲,因為他變麻花捲你是看不出來的,
固校正完輪組後,就需要張力的釋放
但張力釋放有很多種方式,有的很暴力,會傷到輪組
通常你在店家看到的方式 就是最快速 但容易傷到輪子的方式
就是用花鼓那頂住地板,然後往下壓,會聽到磞磪聲,那就是張力的釋放,
有的人則是用扳的來釋放張力,會保護到輪組較不易受傷,但也相對釋放較少的張力
這些動作就是讓框跟銅頭間產生些微的間隙讓捲曲的鋼絲拉正
所以就看你用那樣的方式去釋放張力
謝謝
說真的, 我當然也是外行, 不過網路上如果你自己爬文, 就有一些內行的人, 相信布魯新他們也都研究過這些文章
就在這邊PO一下, 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研究囉
Building Bicycle Wheels by Sheldon Brown
在台灣有人解譯的很有名, 叫做ohmylife, 不過因為版權問題, 現在只有文字, 請自行對照的看
除了這些外, 其實還有好多好多資料與書, 而且除了原理外, 編功還需要經驗, 技巧, 手藝與耐性,
顯見這功夫還真的是一門藝術
我有編輪的藝術的書
如果您有興趣,歡迎您來找小弟借
我是覺得每次編都會有不同的體悟
所以我覺的很好玩
特別是當你騎的是自己編的輪,自己組的車
那種成就感
很難形容
玄燁跟凱恩的輪組是很特殊的編法
沒一定的功力不會自找麻煩,去編那種編法
我是都用最傳統的方式去編
但每次編還是會有不同的感覺、想法
然後就會想下次要怎麼編
所以就變成家裡一堆輪組
有些是編了又重編
哈
還是買廠輪單純點

而且那天騎闊瀨時, 大家也都說有偏擺, 還不敢騎在我後頭 (但, 我看就沒有啊 ..)
所以就拿出黃油在後輪鋼絲交叉處上油, 狀況有改善, 但心裡總是不太開心,
我那住在心裡的工程師又出現了, 希望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
當然出門在外, 靠自己是不行的, 所以就拿去給我們熟悉的車店調整,
老闆幫我調整完, 給了我以下的評論,
你這個輪組我有幫你把輪幅重新拉緊, 但也不能拉太緊, 否則容易損壞
還有你這輪組如果氣打太飽, 會造成一點點偏擺, 不過還在容忍的正常範圍內
會造成這個原因, 也有可能是這輪框不夠硬的關係
跟老闆再三道謝, 回家後心魔又起
那如果要完全不偏擺, 難道氣就不能打太飽, 因為我平常都把胎壓打到120左右 (open胎, 建大925)
就在當時, 剛好偶像彼打來, 問說要買胎壓可以打高一點的open胎
所以我的問題就來了,
請問你們公路車胎壓都打多少, 是打到標示的最大值嗎 ? 還是都大概100就好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