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很多朋友在初次聽到我說要七天完成單車環台的計畫都大吃一驚,有些朋友存著負面懷疑的態度回應:「你瘋啦!」、「很累吧?」、「可能嗎?」、「櫻櫻美代子?」﹝台語:閒閒沒事做?﹞、「寒流很冷吧?」﹝親身經歷後真的很冷﹞,當然也有正面支持的朋友如此回應:「好棒喔!」、「我也想試試!」、「祝你好運!」,然而無論朋友怎麼說,都不曾改變我的決心,不幸的是出發前兩天,我的雙模待機行動電話遺失在高鐵列車上,更不幸的是隔天就胃腸不適,不知是否為緊張、興奮還是其他原因所引起,因此出發前一天的準備日幾乎都是在處理掛失而奔波,儘管氣象預報行程第一天東北季風增強,寒流來襲最低溫將出現個位數,中部以北降雨機率大增,出發前所遭遇的種種阻礙,依然無法降溫環台的熱忱。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七天的單車環台計畫事實上也不是一促可及的,而是經過縝密的思考與規劃,從大學時代的夢想慢慢發酵,從第一次借車試騎長途旅行﹝南橫公路西部登山口 ─寶來單車之旅﹞,到購買愛車開始,規劃練騎三個月,其中最遠從屏東市郊區騎到台東關山鎮﹝關山環鎮自行車道之鐵腿行﹞,這段期間算是我與新車的謀合期,藉由一次的長途騎乘才能發現環台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除了練習肌力與耐力外,也改善了騎姿,當然也改善了車體的設定,包含挑選適合自己的座墊,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即使更換舒適座墊也只能延緩疼痛的時間,此外手把和牛角同等重要,否則很可能在鐵腿之前,臀部與手臂已疼痛不堪。出發前一個月上網蒐集資訊並申請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認證,到處請教有環台經驗的朋友,以及規劃路線與住宿連絡等相關事宜,以「食宿低預算,裝備輕簡化」為準備方向,到底要準備什麼東西呢?
三孔插座、手機、GPS、旅充、大頭燈、防曬乳、防水袋、面紙、健保卡、iCash、頭巾*2、車衣*2、車褲、短褲、牙刷、睡袋、充氣枕、手套、安全帽、風鏡、運動鞋、防風雨外套、營養食品、補胎工具、備用電池。
檢查胎壓、燈系、煞車及變速系統、GPS測速感應裝置、避震前叉、座椅高度、通訊設備電量。
除了委託車店提供較專業的檢查與調整外,最後一天準備日再進行通訊設備的充電,包含GPS、行動電話和基金會的航跡記錄器,並對愛車做行前最後檢查,將胎壓增加至50-60psi,測速感應器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接著就是好好地休息,儲備體力,為明日首航的引擎﹝雙腿﹞充電。
讀百本書,騎百里路
這七天的行程下來,雖然每天都在騎車,似乎很累,卻過得很愉快,因為小小的寶島台灣竟然讓每天的體驗很不一樣,或許七天的行程真的很短,收穫有限,但對我而言,它是一種自我挑戰,一種渡假方式,可以在七天之內走遍全台,滿足視野及對陌生地區的好奇心,也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說「讀百本書,騎百里路」,學習計畫一趟自助旅行,學習如何降低旅遊風險,諸如交通意外、氣候變化、體力不繼、生病、行程延誤等風險都要設法預防,學習與陌生人組隊共騎,互助合作。
屏東→嘉義→台中→台北→宜蘭→花蓮→台東→屏東
行程第一天不巧遇冷氣團南下,嘉義通常是全台最低溫地區之一,前往嘉義的途中,遭遇乾冷的逆風吹襲,尤其是下午行經嘉南平原的時候,風力更是強勁,所幸踩踏所產生的熱能可以維持體溫一段時間,使得休息時間不能拖太久,以免失溫,抵達嘉義時約下午四點半。第二天行程最短最輕鬆,約下午兩點半抵達台中,正好為明日艱苦的行程做好準備,我在台中將胎壓增加到60psi,以增加騎乘效率。第三天是環島全程中騎乘時間最長的一天,抵達汐止時已是午夜十二點鐘,超乎意料之外,分析後有兩個主要原因導致行程延誤,第一是苗栗至新竹路段選擇濱海公路,沿途無遮蔽,逆風風力更強,再加上湖口台地使得上坡時時速僅個位數,第二是行經台北市時,GPS電力用盡,僅能用連絡方式導航,最後還請人擔任前導車引導至目的地,其中等待和連絡所耗的時間甚鉅,行程的延誤使得隔日出發時間改為九點。
第四天台北至宜蘭全天下雨,考驗裝備的防水能力,抵達武荖坑的時間約為晚間七點多。接著第五天是環島全程中交通最危險、風景最壯觀的「蘇花公路」,也是唯一日間需要照明的路段,而意外的是隧道內竟有禁行自行車的告示牌,所幸天氣已放晴,能見度良好,沒有發生任何交通意外,抵達花蓮時約下午四點左右。第六天是全程騎乘最舒適,風景最秀麗的花東公路,也是行程安排距離最長的路段,雖然東北季風已減弱許多,但順風而騎,微微的風從背後吹來,輕鬆踩踏即可維持時速二十公里以上,真是苦盡甘來,沿途遇到的車友更是絡繹不絕,沿途風光使人不禁延長停留時間,抵達台東時約晚間十點整。最後一天雖然有點不捨,但心中仍存著趕快騎回家休息的念頭,然而南迴公路總升落差為全程之最,使得回程路起起伏伏,抵達終點站「屏東」約晚間九點整。
單車環台未來規劃
騎過風風雨雨,卻沒用到補胎工具,愛車也沒發生任何問題,實在是非常Lucky,若是不幸破胎,又沒補好的話,不知行程會延誤多少,這要感謝美利達屏東店協助完成單車檢查。此外,還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感謝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提供的所有服務,及提倡單車文化的所有努力,使越來越多人完成單車環台的夢想。感謝來自嘉義的俊佑,提供免費住宿及美味的砂鍋魚頭驅逐冬天的寒意。感謝台中的老妹擔任環台助理,協助連絡及提供資訊,以及舒適的套房。感謝來自台北的建輝提供免費住宿及協助處理行程延誤的問題。感謝來自花蓮的柏均提供免費住宿及豐盛的年菜佳餚。感謝來自台東的聖傑提供舒適的和式雅房與美味的宵夜,以及老爺知本溫泉招待券。還要感謝所有在背後支持我的親朋好友,包含提供識別旗幟的叔叔和嬸嬸,提供單車環台經驗的欣俊、光輘,旅途中所有共騎的車友,以及所有關心我的朋友。
如果你問我七天騎完1000公里,還會有下次嗎?我想,如果還有一次長途旅行的機會,我希望交通工具依然是我的愛車,而且不止一次,不止1000公里,不管幾天,10000公里都能接受。未來無論是武嶺大會師、北中南橫貫公路、大小環島、中央山脈縱貫公路,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和我一起征服吧!

單車環台更詳細資訊在:http://tw.myblog.yahoo.com/aero-logbook/
Powered by Aero World:http://aero.myt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