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可惜-----台27茂林-扇平高雄縣一級景觀道路

今天又騎著我的125跑去停之探路,
來回騎了200K,
在山裡還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了,
結論是真是難騎,
超過15K的off-road,路上砂石、坑洞、水坑加上超陡坡,
這這這我的車可以過嗎?
回頭可能也頭大了,只好繃緊神經,冒險往下騎,把速克達當成越野車來騎,
真慶幸自己是下山,如果是往上騎,不知道這速克達可以嗎?
憑著多年前的記憶,雖然有些地方地貌已經完全改觀,
但上天保佑最後還是鑽出來了,只不過,當年可以高底盤車子可以走的路,
幾年後已是柔腸寸斷,全程不敢輕忽大意,所以相片就沒拍了。

好了切入重點了,
經過台27茂林-扇平段,
看到新威大橋已經好了,就等大人來剪綵就可以通行了,
以後可以走台27從茂林繞道六龜轉新威大橋回茂林,
方便多了。

台27茂林到六龜段,沿老農溪畔而行,
平常日車不多,連假日都很少看到有大車在行走,
最近每次經過都幾乎會看到騎車的車友,
這一段路它給你什麼樣的記憶呢?
路不寬、車少,
最重要的應該是景色優美吧,
兩旁綠樹成蔭,行進期間讓人不知覺得輕鬆不少,
更是許多自行車車友騎乘的黃金級路線,
不過可能要配合通車,大橋北側到扇平可能要拓寬了,
以前一直以為要拓寬的路段可能是茂林到新橋出口,
但今天經過山下的扇平山莊不久,
看到地上噴著里程,有些還標示的其他資訊,
讓我想起了以前的工作,
這不是道路中心點嗎?
難道這一段路也要拓寬了,
每次行經這裡時我都會放慢速度或搖下車窗,享受兩旁的林蔭和清新的空氣,
相信許多遊客也是,
這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景觀道路,
在這段路放慢速度變成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享受,

但....
這種享受可能會隨著未來道路拓寬而消失了,
如果這段路真的拓寬,兩旁的成蔭大樹及綠色隧道將嚴重受影響,
想想美濃到六龜那一段已經拓寬的路吧,
景觀大不如前,
道路拓寬會增加便利性,
扇平也可以增加人潮,
但去過扇平的人都知道,
扇平可以承受蜂擁而至的人潮嗎?
它的腹地不夠大,停車就是一大問題(今天的藤枝,車輛停到滿到距離藤枝大門1~2公里的路邊都停著車),
而且扇平林道會車不易,大巴進不去會有問題,
道路拓寬會不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
茂林往藤枝一帶未來可以走新威大橋經六龜一樣可以到達。
試想當這段路拓寬後,
兩側的景觀不見了,剩下的是疾駛而過的車輛,
有誰還會慢慢的開去看已經破壞的景觀呢,
美好的風景將只留在我們的記憶中,過了幾年在從人們的記憶中濁見淡忘。
就像走中橫、北橫和南橫,
兩邊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如果將這三條橫貫公路的精華路段改成像南迴公路一樣,
提高了速限,大家都疾駛而過,
這值得嗎?
有時候旅遊的樂趣不單單只是建立在目的地。

我想我會找一天特地去騎一回。

2009-07-12 22:52 發佈
的確拓寬工程已是現在進行式了,這條路據說拓寬原因是因六龜大橋常因豪大雨封橋而要拿來當替代道路,不過據我所知這條路有幾次嚴重坍方跟被水淹的紀錄,也就是說如果六龜大橋不行了這裡通常也行不通了,所以說一切都是藉口,有建設有錢收才是真的。
坍方主要是葫蘆谷那一段吧因河川沖刷的緣故,拓寬無法解決河川沖刷吧,淹水只要把路基墊高就節決一半了。
六龜橋改建其實可以用半半施工(屏東新埤橋目前採行方式),先敲一半,建一半新橋,
等一半新橋完工通車後,在敲剩下一半建新橋。
或在旁搭建新的臨時橋,
今天經過茂林前大津橋,看到舊橋旁搭建新的剛構,應該是要搭建臨時橋。
臨時橋也可以做得很堅固,
高雄中博高架橋就是一例。
大津橋&六龜大橋因為都已被列入危橋,所以是要拆除重建的。但要等新威大橋通車才會拆。
由這次莫拉克風災證明只靠這條橋的交通功能真的有限,還是要強化其他周邊道路及橋梁,可是卻要犧牲生態環境,原有橋梁新建麻煩做強一點好嗎?
我們政府就是學不到教訓!!
抗旱防洪應該列為施政重點
為了選票 所有公共工程都是以人為考量
我想 大自然的反撲
不會只有這一次
~ 嗡 嘛呢唄美 吽 ~ Allen ~ 嗡 邊咱 薩拓 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