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男子組過半選手(除了前五(六?)名申騰美利達隊員)還"快上許多"
選拔賽男子組個人計時第一名 申騰美利達隊 巫帛宏 15分09秒 (12KM) 平均時速約48km/h
你知道台灣有哪幾個人可以做到嗎?....
選拔賽男子個人公路賽 申騰美利達全包...1-10名? 領先的6人集團比主集團提早約10分鐘完成...幾乎快抓下主集團一圈,實力上的差距...?
選拔賽女子個人公路賽 申騰美利達也是幾乎囊括所有名次,另一選手為林園高中張婉琳,以及高雄CKT蔣家紋
男子M13-35個人公路賽
男子M36-35個人公路賽
富士車公開組個人公路賽
三組公開組個人賽,報名起碼也有兩百人吧(抱歉沒查證,不過我看到的人少說也有這麼多)?這些參與活動車友都不想比全運嗎選拔組又沒限制只要是居住高雄市三年以上高雄市民都可以選...
..大家都是騎興趣,不是業餘騎或半職業性質,實力上的差距,不會不明白.....
他們一年到頭都在練習,每週六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每周日 年假頂多4-5天,一年練習300天以上,公路調整與強化期每週最大練習量約1000km上下,辦選拔賽說真的也是形式上的手續....說句白一點的真的要拼誰拼的過...
~~~~~~~~~~~~~~~~~~~~~~~~~~~~~~~~~~~~~~~~~~~~~~~~~~~~~~~~~~~~~~~~~~~~~~~~~~~~~~~~~
話說回來...選手終年訓練...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幾度掙扎....還是選擇了放棄現實追求理想,付出你我都在房間裡吹冷氣看電視的時間,在烈日下,在寒風中,在身體無限的痛楚中完成所有的訓練要求...
您知道要成為一個好選手,到底要付出多少的努力,要花上多少的時間和金錢嗎?
您真的了解台灣的競技自由車運動環境嗎? 請不要以您個人對台灣自由車的競技運動的錯誤和狹隘的看法,造成廣大01車友們對高雄市或國內其他車隊的誤解,了解競技自由車,不是光查資料,成績就可以知道一切的.運動不是只有結果論,如果您真的如此急公好義,倒不如多多幫忙推廣,讓更多人可以投入競技自由車運動,提高競技水準和成績.......看了幾年的單車論壇...都少不了這些情況...看了實在很灰心.
以下摘自黃信華文章
環台賽賽前訓練心得!!
.黃信華寫於 2011年4月26日 21:22. 為了準備這次100年的環台賽我們花了長達三個月的集訓,在這三個月中參加兩場小型的比賽外加將近9000公里的訓練真的很累,一場是南投公路賽另一場就是北海岸,從去年亞運會結束後我整整放鬆自己一個月多完全沒碰車
直到公路國手選拔前一個禮拜開始做一些適性訓練,單日不超過75公里直到國手選拔完的下個禮拜地獄真的開始了
第一個禮拜訓練總里程800km,但是集中在4天完成以我當時的狀況只能用苦不堪言來形容,隨即而來的是連續8天1600km的訓練每天擠乎都200有的時候240這也是我這輩子練車練最兇的一次,接下來的幾個禮拜依舊是如此的痛苦,當時我的狀況都沒有隊友好,有時還騎輸學弟當下都會有點難過常常在想我真的不行了嗎?就在集訓到第7週的時候我生病了~~當下我決定停止練習先將身體養好再說,畢竟這樣子騎下去也沒用練不到甚麼!休息2天後開始緩和訓練,狀況真的變好了感覺像死了一次又活過來過沒多久我們就參加了北海岸的比賽,在過程中我們車隊幾乎沒讓比賽冷場過攻擊是沒有停過的,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幹嘛一直做自殺式攻擊呢?我們只是當訓練並沒有說要得到多好的成績,最後我已第五名作收但當下的感覺是很滿意了,那天的平均心跳高達166這是很好的數據也讓我對環台賽增添了許多信心~~~個人心得總結心態很重要 ,身體健康更重要 ,假如沒有健康的身體就不會有好成績,所以生病時竟量讓自己休息,不要浪費不必要的體力 ,要多給自己信心不要小看自己,小比賽時多多嘗試自己的能耐,不要怕攻擊
引用黃金寶在環台賽跟我說的一句話,要敢衝衝出去就是你的了!!所以各位同好車友衝就對啦!!希望自己的小小心得對各位能有所幫助,假如有任何騎車上的疑問都可以來問我喔!!我會用心回答各位的~~祝大家騎車快樂!!
死都不下車 wrote:
選拔賽女子組個人計時...(恕刪)
"平均時速約48km/h"~暫時姑且相信!
相信的是在12KM飆出的時速,
希望在下一場"競賽"(10月份的全國運動會-男生40公里個人計時賽/女生24公里個人計時賽),也能看到平均時速約48km/h的"佳績"!加油!等著拭目以待!
那個盃賽本來就與選拔賽沒關係!
選拔賽的公路賽是60公里,不是每一次都能選到"海邊路",
94年雲林全國運動會,選的就是"古坑"上"華山",一圈是50公里,上山下海,
原定4圈共200公里,比賽當天裁判長"考量"變為3圈150公里,
公路賽每縣市可以派"6員"參賽(全包...1-10名?人海戰術的現象,根本不可能發生!)
選拔還是要考慮到全國運動會的現實面!
選拔就使出渾身解數?!
既然你要選擇擔任"運動員","訓練"就是最基本的沒人拿著槍逼你,
你如果覺得訓練過程很辛苦,那你可選擇其他的運動出路:運動設施經理.....等等!
這個社會上,比辛苦比勞累比不完.
能力所及,你就去追求,天生我才必有用,
運動員就是做好平時的訓練,在賽場上完成你的競賽,因為這才是你的戰場.
教練就是做好平時的培訓工作,在賽場上運用你累積的經驗及戰術,取得最後的勝利.
觀眾就是了解這項運動,在賽場上看到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賽,展現支持車隊的決心及支持運動發展的原動力!
這三個角色都不輕鬆,
有訓練的苦
有培訓的苦
有看賽的苦
有的觀眾更加投入,連運動員的培訓(例子很多)及競賽場地的協助都必須出力,
例如:
賽道從無到有( 是某些運動教練及運動員沒辦法去體會! ),若是主辦單位的"外行"+"違反國際UCI總會規範",競賽不按照國際規範來做,
場地未在規定的時程完成,運動員無法練習,無法適應場地,在某些自行車競賽上,根本是自殺的行為!
主辦單位的外行及漠視的行為,根本是在斷送運動員生涯的做法,這種"總是不幹事"不用譴責嗎?
賽道都會有死角,每一場競賽不是所有的大會裁判及工作人都照顧的到,
這些死角,若不是有觀眾在現場,運動員的受傷誰能第一時間協助呢?
"您真的了解台灣的競技自由車運動環境嗎? "~這句話我還給你!並且"反"問你?
體育運動"看的"只有結果論,沒有人會去重視你的訓練多辛苦!
你再辛苦,沒人看的見!
360行都一樣,你的成功獲勝冠軍,才有"機會"去凸顯你的辛苦訓練過程,
否則,那都只會是一場過往雲煙!
換句話說,
"你覺得一天騎200公里,足夠換到一餐(便當)嗎?"
你可以安安穩穩在這邊訓練,騎完200公里後,還有燒燙燙的餐可以食用,真的是來自你今天辛苦的200公里?
那個你看不到的"辛苦"面,你有去想過嗎?!
那是因為你的戰場在書本上,在教育上,目前僅止於訓練上,
人在這世上,要扮演的角色很多,從學生/老師/裁判/教練/運動員/選手/服役/替代役/軍人/公務員/老百姓/商人/........很多角色,
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這個角色中,學到什麼?獲得什麼?
選手/運動員(至少未來20年)是無法當一輩子!
-------------------------------------------------------------------------------
看完心得的看法:
"您真的了解台灣的競技自由車運動環境嗎? "~這句話我還給你!並且"反"問你?
100年環台賽,好像是新竹還是台中站,隱約有聽到主持角(操大陸口音的男主持人),
他說: 什麼選手一年訓練平均公里數是幾萬公里! (我有點忘了!如果有人記得可以回答一下!)
選手不"專","硬"要全拿!
這就是國內"自行車"運動普遍的現況,
在全國運動會,就會發現一個選手拿好幾塊金牌,
但是,出國後都只能拿一或兩面?
落差很大!
瞬間爆發力的項目選手,也再跑耐力賽勒!
不是不行,
能者居之,
不是"硬吞"!
誰說要衝不重要,重要是"衝"了沒?!
各站的積分可以看的很清楚,不管是單站/還是繞圈,有"衝"就有積分,
沒衝出去,就很難獲得積分!
有衝?沒衝?
Tour de Taiwan 2011
Stage 1: Taipei City 60km
Stage 2: New Taipei City - Linshanbi 118km
Sprint 1 - ShiMen Jr. High, 37.6km
3 Chun-Kai Feng (Tpe) Action Cycling Team 2
Mountain 1 - Huaien (Cat. 2) 23.1km
1 Chun-Kai Feng (Tpe) Action Cycling Team 6 pts
Stage 3: Taoyuan - Cihu 114.6km
Stage 4: Hsinchu City - Sun Moon Lake 182.7km
Mountain 2 - Route 21 (Cat. 1) 128.6km
3 Chun-Kai Feng (Tpe) Action Cycling Team 5
Stage 5: Taichung City 111.2km
Stage 6: Changhua County 136.1km
Stage 7: Feng Tian Temple - Kaohsiung 129.5km
Stage 8: Taitung - Hualien 165.9km
Stage 9: Yilan - Yangmingshan 117.7km
很顯然,衝的機會還很多!
2012邊鼓已敲響!
tourprouci01 wrote:
"平均時速約48km/h"~暫時姑且相信!
相信的是在12KM飆出的時速,
希望在下一場"競賽"(10月份的全國運動會-男生40公里個人計時賽/女生24公里個人計時賽),也能看到平均時速約48km/h的"佳績"!加油!等著拭目以待!
那個盃賽本來就與選拔賽沒關係!
選拔賽的公路賽是60公里,不是每一次都能選到"海邊路",
94年雲林全國運動會,選的就是"古坑"上"華山",一圈是50公里,上山下海,
原定4圈共200公里,比賽當天裁判長"考量"變為3圈150公里,
公路賽每縣市可以派"6員"參賽(全包...1-10名?人海戰術的現象,根本不可能發生!)
選拔還是要考慮到全國運動會的現實面!
選拔就使出渾身解數?!
既然你要選擇擔任"運動員","訓練"就是最基本的沒人拿著槍逼你,
你如果覺得訓練過程很辛苦,那你可選擇其他的運動出路:運動設施經理.....等等!
這個社會上,比辛苦比勞累比不完.
能力所及,你就去追求,天生我才必有用,
運動員就是做好平時的訓練,在賽場上完成你的競賽,因為這才是你的戰場.
教練就是做好平時的培訓工作,在賽場上運用你累積的經驗及戰術,取得最後的勝利.
觀眾就是了解這項運動,在賽場上看到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賽,展現支持車隊的決心及支持運動發展的原動力!
這三個角色都不輕鬆,
有訓練的苦
有培訓的苦
有看賽的苦
有的觀眾更加投入,連運動員的培訓(例子很多)及競賽場地的協助都必須出力,
例如:
賽道從無到有( 是某些運動教練及運動員沒辦法去體會! ),若是主辦單位的"外行"+"違反國際UCI總會規範",競賽不按照國際規範來做,
場地未在規定的時程完成,運動員無法練習,無法適應場地,在某些自行車競賽上,根本是自殺的行為!
主辦單位的外行及漠視的行為,根本是在斷送運動員生涯的做法,這種"總是不幹事"不用譴責嗎?
賽道都會有死角,每一場競賽不是所有的大會裁判及工作人都照顧的到,
這些死角,若不是有觀眾在現場,運動員的受傷誰能第一時間協助呢?
"您真的了解台灣的競技自由車運動環境嗎? "~這句話我還給你!並且"反"問你?
體育運動"看的"只有結果論,沒有人會去重視你的訓練多辛苦!
你再辛苦,沒人看的見!
360行都一樣,你的成功獲勝冠軍,才有"機會"去凸顯你的辛苦訓練過程,
否則,那都只會是一場過往雲煙!
換句話說,
"你覺得一天騎200公里,足夠換到一餐(便當)嗎?"
你可以安安穩穩在這邊訓練,騎完200公里後,還有燒燙燙的餐可以食用,真的是來自你今天辛苦的200公里?
那個你看不到的"辛苦"面,你有去想過嗎?!
那是因為你的戰場在書本上,在教育上,目前僅止於訓練上,
人在這世上,要扮演的角色很多,從學生/老師/裁判/教練/運動員/選手/服役/替代役/軍人/公務員/老百姓/商人/........很多角色,
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這個角色中,學到什麼?獲得什麼?
選手/運動員(至少未來20年)是無法當一輩子!
-------------------------------------------------------------------------------
看完心得的看法:
"您真的了解台灣的競技自由車運動環境嗎? "~這句話我還給你!並且"反"問你?
100年環台賽,好像是新竹還是台中站,隱約有聽到主持角(操大陸口音的男主持人),
他說: 什麼選手一年訓練平均公里數是幾萬公里! (我有點忘了!如果有人記得可以回答一下!)
選手不"專","硬"要全拿!
這就是國內"自行車"運動普遍的現況,
在全國運動會,就會發現一個選手拿好幾塊金牌,
但是,出國後都只能拿一或兩面?
落差很大!
瞬間爆發力的項目選手,也再跑耐力賽勒!
不是不行,
能者居之,
不是"硬吞"!
誰說要衝不重要,重要是"衝"了沒?!
各站的積分可以看的很清楚,不管是單站/還是繞圈,有"衝"就有積分,
沒衝出去,就很難獲得積分!
有衝?沒衝?
Tour de Taiwan 2011
Stage 1: Taipei City 60km
Stage 2: New Taipei City - Linshanbi 118km
Sprint 1 - ShiMen Jr. High, 37.6km
3 Chun-Kai Feng (Tpe) Action Cycling Team 2
Mountain 1 - Huaien (Cat. 2) 23.1km
1 Chun-Kai Feng (Tpe) Action Cycling Team 6 pts
Stage 3: Taoyuan - Cihu 114.6km
Stage 4: Hsinchu City - Sun Moon Lake 182.7km
Mountain 2 - Route 21 (Cat. 1) 128.6km
3 Chun-Kai Feng (Tpe) Action Cycling Team 5
Stage 5: Taichung City 111.2km
Stage 6: Changhua County 136.1km
Stage 7: Feng Tian Temple - Kaohsiung 129.5km
Stage 8: Taitung - Hualien 165.9km
Stage 9: Yilan - Yangmingshan 117.7km
很顯然,衝的機會還很多!
2012邊鼓已敲響!
...(恕刪)
說了那麼多
總歸還是這句話
等你當上自行車協會會長或理事長在說OK?
至於速率公式請參考小學數學課本 速率=距離÷時間 X=12km÷15min(0.25h) 請自行計算結果.
然後若你認為場地賽1公里個人計時和公路12公里的個人計時配速和40公里的個人計時配速應該一樣,那我只能說你連運動生理和訓練概念都不是很清楚.
還有若你有在現場仔細觀戰,你有看出申騰車隊的選手有露出面目猙獰痛苦不堪的表情嗎? 渾身解數?? 我倒是覺得易芳如每圈騎過去都在微笑.
至於選拔強度60km平路繞圈,就大比賽來說的確是強度不足,不過這種低強度的比賽結果落差都這麼大了,我們把圈數加到20圈好了,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會落後幾圈....能不能完賽都有問題.我說的其他組別選手沒有參加選拔賽,是這個意思,你可能沒看清楚才會回一句:杯賽跟選拔無關.
最後要跟您重申的重點,國際賽是跟其他國家頂尖選手比,每個國家的頂尖選手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有時候我們會贏,有時候我們會輸,勝負場上沒有一定,但一定有輸贏.國家隊選手去到國際賽拿不下獎牌,不是因為選手不努力,而是其他國家選手更強,更努力.大陸頂尖選手只要做好訓練什麼都不用擔心,在台灣選手除了訓練,大學後還有更艱困的現實問題,您若有配套措施可解決目前為難選手的障礙,希望您能向國家,向社會提出建言並實行,改善環境,選手一定能表現的更好.
實在很不想對您提出一些不相關的資料多做回應和解釋,我從頭到尾的重點只有一個...
縣市合併後高雄市如果有更強的選手,請記得把握接下來的場地賽,我一定會到場加油!
~~~~~~~~~~~~~~~~~~~~~~~~~~~~~~~~~~
以下題外話,但您對競技運動的觀念實在有偏差使我不得不說
運動到底是結果論還是過程論,我會說一個真正努力過的選手或教練,不是只有看結果,而是我們到底有沒有超越了自己,若已盡了全力,對自己沒有愧疚,結果就不是全部.您若認為結果和成績就是一切,我只會認為您從沒有了解過一個稱職的選手或教練,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沒有什麼兩樣.
請問你:蘇麗文比賽因傷無法獲獎,他是一個差勁的選手嗎?
請問你:楊淑君比賽直接被做掉無法獲獎,他是一個差勁的選手嗎?
請問你:那些用盡全力訓練,最後卻還是無法超越更強選手的人,他們都是差勁的選手嗎?
請問你:那些打假球的球員,他們當上頂尖職業球員口袋裡賺的鈔票麥可麥可,她們是好選手嗎?
小學生算算數?!這種問題真的是~小學沒畢業!
車架的設計/材質/....多種元素加總而成的,如果自行車運動只是你的國小數學習題,哪還需要這麼多的訓練以及人與車的密切配合呢?!把運動競技簡化成國小算算數!
場地賽( 還沒舉辦,別亂用案例! )
40公里的個人計時"才"是全國運動會的競賽公里數,
選拔賽用12公里個人計時的配速來選拔?!
有辦法測試或選拔出,真正適合40公里計時賽的選手嗎?!
不要到時候,落在後面的都是高雄市的!
全國運動會就是國家級最大型的運動會,包含亞奧運35個單項運動.
平時的訓練或是選拔賽都不曾觸及"最終的里程數",就像引擎平時沒操過,在賽車場上有辦法跑完全程,
連全程都跑不完,要再談什麼競爭?!
你寫的五四三,看的出來你"涉獵"未深,走進"井"底看世界,就有十足的成就感!
實在很想放棄你這種只願意在"井"底看世界的小學生,
國際賽沒有從基層,透過一階一階的選拔過程,只是在那邊畫大餅,
結至昨天為止,
2012已經取得奧運門票的只有區區十人,
然而,自己畫大餅充飢的已經有六人(奧運培訓隊~但還未取的門票!)
這六人再場地賽的選拔成績該是要落在哪一個"基準"上呢?
你來幫這六位選手,立一個"客觀"的選拔賽的基準成績!
既然是奧運培訓隊的選手,來參加"高雄市的選拔賽",當然成績不能太難看,
至少也要有"亞運"的標準,至於是第一名?還是第八名?的成績為基準,
就讓你去幫她們拿捏!
什麼樣的成績是奧運培訓隊的成績?!
奧運培訓隊的成績,要多優秀才能在奧運場上,不至於拿到"17/17"的佳績?!
你的重點( 看起來像是一篇投降預告! 還沒競賽就想"投降"輸一半!)
運動員,就是訓練要有方法.十年前土法煉鋼,"累積里程數"的做法已經過時了!
競賽當然會有輸贏,如果輸在不應該輸的場次上當然是不應該,
如果一開始就是抱著"輸"的想法或是任何"輸"的可能,那就壯士斷腕不要去了!
相反,當然是力拼到底,就算是輸也要讓對方贏的很痛苦.
這才是競技!
國家隊選手去到國際賽拿不下獎牌,不是因為選手不努力,而是其他國家選手更強,更努力.( 失敗者的人都是這樣講話的)
運動員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不會圍著你轉,
運動員只是社會中的一環,
把整個社會講的好像都沒有在付出一樣,
沒有人民的納稅,國家哪來的財源興建自由車場讓你們訓練,
沒有人民的納稅,國家哪來的財源興建興建發電廠讓你過著有電的生活,
沒有人民的納稅,國家哪來的財源興建水庫集水你們會有水可以飲用或清洗,
沒有人民的納稅,國家哪來的財源補助各種的經費專任/約聘僱教練的薪水及競賽獎金的撥用,
沒有人民的納稅,國家哪來的財源興建.........................作這麼多的事情,
大陸頂尖選手只要做好訓練什麼都不用擔心? 他要犧牲他的自由!
捫心自問,你們運動員的"自由"值多少錢?!
都只看到好的一面,有想過需要付出的代價嗎?
你對"人"的基本觀念及價值性扭曲,
運動員可以幹一輩子嗎?
現任的這些教練及退役的運動員就說明了一切,
退役的運動員通通轉作教練嗎?~~~~有可能嗎?!
最後哪些人要回到社會上的這個大煉鋼廠,繼續納稅繼續工作繼續生活,
運動員的生涯只會是你人生中的一小部分!
運動員到頂就會退役,
回到社會上,求學/開店/投入軍職(服役)/.......這種例子,現今社會上很多!
當你在回頭看看你寫的這些內容,根本只是狗屁倒灶!微不足道!
而當你回到社會的歷練裡時,
你才發覺社會競爭中,根本沒有但書條款!
老闆根本不重視你的過程是如何達到公司所需要的業績,
老闆要的就是你的業績/你的績效,
你做的再辛苦,七天沒睡覺,那是你的事情,
你自己不會擅用時間,作事情沒有策略,
你在來懊悔,運動員的競賽過程中你什麼也沒學到,
只在那邊等待"但書條款"!
你能從高雄市找出更好的選手來代表高雄市,再說吧.
http://www.cycling-update.info/jet/showDetail.asp?d=1026
以下引述電子報內文
8月3~5日於楠梓自由車場舉行100年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高雄市申騰美利達車隊選手以15金7銀6銅傲視全場,被視為100年全國運動會哨前戰的(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是全國各好手的兵家之地,也是每年唯一一場全國車協所認定的正式錦標賽,今年8~10月份是國內自由車賽事的巔峰期,所有重大賽事都在集中在這3個月內,除了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外,還有全國公路錦標賽及國際環台資格賽和最重要的全國運動會,期許在往後的各項賽事裡,申騰美利達車隊可以繳出更漂亮的成績單來答謝所有支持的贊助商。
100年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高雄市申騰美利達隊獲獎前三名成績表(100.8.3~5日)
記得來回覆我,免得怕別人不知道你贏了. 天啊

PS: 你對我所發表"國家隊選手去到國際賽拿不下獎牌,不是因為選手不努力,而是其他國家選手更強,更努力"內容所回應的:"<.( 失敗者的人都是這樣講話的)>"這種話,你也說的出口,真的非常不負責任.唉
況且"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是無法取代高雄市參加100全國運動會的選拔賽",千萬不要搞混了!
0就是0,1就是1,
小學生的智商怎麼搞的清楚材料呢?是我的疏忽,講太多,小學生就永遠是小學生!
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既然已經結束,就拿出"成績"來!
看過國外的報導,或是亞奧運的成績公佈嗎?
姓名(國籍) 名次 "成績(幾時幾分幾秒)~秒位可以要求到千分之一秒!
第一名的成績是否達到全國紀錄的邊緣?
第一名的成績是否達到亞運紀錄的.......邊緣?
第一名的成績是否達到世界盃紀錄的.......邊緣?
第一名的成績是否達到奧運紀錄紀錄的.......邊緣?
100場錦賽-成績總表
100場錦賽-成績總表(引用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公告的成績) 組別/姓名/成績/名次 更清楚
全國紀錄
全國紀錄
15金7銀6銅在這也恭喜貴車隊,奪得佳績!
兩個月後(東扣西扣再扣世大運,剩不到"1.5個月"!),在台中清水的100全國運動會,也希望高雄市代表隊繼續保持"100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的佳績,甚至可以打破全國,締造新的紀錄!
更進一步拉近奧運門檻的距離.
但是,前提是寄望2011 08/08~09兩天的全國運動會高市代表隊選拔程序,可以充分落實執行.
高雄市政府全國運動會代表隊資格賽有相關的補助嗎?
體育處回覆:
您好:
有關您100年8月23日留言詢問高雄市政府是否補助全國運動會高雄市代表隊資格賽乙事,茲將查處結果敬復如下:
一、 100年全國運動會本市代表隊之選手,係由本市體育會所屬各單項委員會參與資格賽或辦理選拔賽產生,本處亦依據「高雄市政府補助體育團體審核要點」予以補助。
二、 有關會外賽部分,本市補助每位參賽人員補助交通費662元(高雄-彰化來回莒光號,核實報銷)、膳雜費210元/1日、住宿費700元/夜。
三、 有關會內賽部分,本市補助每位參賽人員交通費662元(高雄-彰化來回莒光號,核實報銷)、膳雜費100元/1日、住宿費450元/夜。
四、 倘您對本案處理結果還有任何疑問,可與本處競技運動組承辦人李小姐或謝組長〈聯絡電話:07-7229449*604〉聯繫,我們同仁將會再詳細為您說明,再次感謝您對市政的關心並熱心提供建言。
敬祝您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高雄市體育處處長 陳武雄 敬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