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今年初由台灣賓士舉辦的「AMG Experience on Road」試駕活動嗎?當時我們接連試駕CLE 53 4MATIC+、SL 43以及在台首次路試的新一代GT 43,短短不到24小時的相處時光讓人意猶未盡。但也因為時間有限,活動中與GT 43同樣是第一次開放給媒體試駕的E53 Hybrid 4MATIC+和CLE 53 4MATIC+敞篷版,成為了那時的遺珠之憾。時隔半年的等待,當初那輛亮紅色CLE 53 4MATIC+敞篷版的鑰匙如今終於交到我們手中,內心早已迫不及待開著它去溜搭。原因無它,上一回試駕CLE 53 4MATIC+時留下的好印象仍歷歷在目,而可以變身上空的敞篷版長得更帥氣又更騷包,能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

話說CLE車系登台距今也有好一陣子了,海外最早更是於兩年前的七月份就已經發表,台灣賓士則是在2024年三月份引進國內。初期即有雙門跑車Coupe及軟頂敞篷Cabriolet兩種車體型式可選,Coupe車型規劃200、300 4MATIC及性能版53 4MATIC+三種動力規格,售價分別為288萬元、342萬元及438萬元。Cabriolet車型最初僅提供200單一動力,售價為321萬元。本文主角53 4MATIC+則是稍晚才加入車系陣營中,開價為480萬元,是當前CLE車系中的旗艦代表。

至於擺在CLE一旁的CLK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想各位若熟知賓士車系,肯定知道過去有一段時期,原廠曾以C-Class的底盤架構融入E-Class的設計元素,創造了結合兩車特質的全新跑車物種「CLK」,與現在一口氣取代C-Class Coupe及E-Class Coupe的CLE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藉由這次試駕CLE 53 4MATIC+敞篷版的機會,我們特別向一位車主商借一輛罕見於國內的第一代CLK敞篷版來做個今昔對比,也帶大家認識一下這款賓士跑車的來龍去脈,以及與相隔數十年後的CLE之間的連結。
- C208-1
- C208-2
- C208-3

不過就動力型號來看,原廠確實有意將CLK的定位向E-Class靠攏。從前期提供的CLK 200、CLK 200/230 Kompressor、CLK 320到後期加入的CLK 430、CLK 55 AMG等,與E-Class的重疊性較高。即便出身有些複雜,喜歡賓士跑車的消費者依然捧場,畢竟當年如果追求優於雙座敞篷SLK的實用性,又沒有旗艦跑車CL的高預算,那介於兩者之間的CLK便是最好的選擇了。在約莫七年的販售週期內,CLK的總銷量已經超越生存在市場上更久的舊款E-Class Coupe,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 C209-1
- C209-2
- C209-3
- C207
- C204
- C238
- C205

回到現場,第一代CLK敞篷版是在雙門版發表後一年才亮相,代號A208。相比偶爾還能在街頭捕捉到倩影的雙門版,敞篷版因當時未由總代理引進,只能向貿易商洽詢購買,稀有度更高。我們商借到的型號是車系中唯一搭載六缸自然進氣引擎的CLK 320,據說也是第一代CLK銷量最好的版本,再來才是使用四缸機械增壓引擎的CLK 200/230 Kompressor。

以九零年代的標準來看,第一代CLK的造型實在前衛。因為不管是它的前身C124或是同一平台架構的W202,都還維持著方方正正的線條輪廓。但CLK不僅大膽採用與W210相同的四圓燈組,車身也變得更加流線,稱之顛覆傳統框架的跨世代新作一點都不為過。

儘管造型設計取材自W210,CLK多數的外觀鈑件卻都無法與之共用。就連宛如複製貼上的車頭,仔細端詳會發現CLK的角度更為傾斜,所以包含四圓燈、水箱護罩及引擎蓋等,都有專屬料號。唯一相同的,可能只有那屹立不搖的三芒星立標了。

同樣的,車尾乍看之下也是移植自W210,細看便可察覺無論是尾燈或行李廂蓋,原廠都設法做得更圓潤,以符合CLK的動感特質。但我想一般人若不把兩輛車實際擺在一起比較,應該真的很難看出差異。

老賓士配上AMG招牌的大餅圈似乎已經成為既定的改裝公式,與CLK自然也很搭配,18吋大小將整個輪拱塞好塞滿更加突顯張力。
- 1
- 2
- 3
- 4
- 5

注意到關篷前一刻,車主伸手拉了頂篷一把嗎?因為不論是開關篷都必須手動釋放/扣上頂篷與前擋之間的卡榫才能作動,其餘部分就是電動操作,是不是很有儀式感呢?

CLK的內裝如同外觀一樣很有自己的風格,大致上也是將W210的中控台、中央鞍座等變得「跑車化」,以弧形、曲線代替一板一眼的筆直線條。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是中控台前端嵌入了一道環艙木紋飾板,為整個內裝增添更多層次與風格;換作是現在的話,肯定會變成一整條亮眼絢爛的氣氛燈吧!配備方面可以看到半木半皮的多功能方向盤以及雙區恆溫空調都算是豪華品牌該有的標配,音響主機則已由車主自行更換。兩張運動化剪裁的前座都採電動調整,且都附設加熱、記憶功能,待遇相當不錯。

這個時期的賓士大多將電動窗開關及後視鏡調整等功能鍵設置在排檔座的周圍,敞篷版因四扇車窗都可升降,比起雙門版又再多一組開關;左上角的紅色按鍵即是負責操作電動軟篷的啟閉。

作為2+2人座的CLK敞篷版,後座貼心地設置中央扶手,但在有限的車長及軸距下還是比較適合置物或讓孩童乘坐,或是像車主這樣架上迴風網常態使用。比較特別的是,從座椅下方可另再拉出一組伸縮捲簾與迴風網扣合;如此一來,擺放在後座的物品就不會因為煞車而向前滑動或噴散,是頗有巧思的設計。

接著再來看看一旁的CLE,其造型設計與W206世代的C-Class有著更高的關聯性,但尺碼部分可是比上一代E-Class Coupe還要來得放大,我想這就是賓士揉合兩車系之後給出的答案。車長來到4,853mm,車寬也有1,935mm,軸距更是達到2,875mm,放在長度不到4.6米、寬度不及1.8米的CLK旁邊顯得霸氣又魁武,外加試駕車選配高調搶眼的MANUFAKTUR特殊漆-野性紅塗裝,所到之處都非常有存在感!

現在的AMG車款外型都比標準版來得兇悍許多,不像早期多半只是換換保桿就了事。CLE 53 4MATIC+的外觀專屬套件包含當前AMG車款必備的直瀑式水箱護罩,以及侵略性十足的前保桿氣壩。試駕車另外又再選配AMG造型套件、AMG夜色套件及AMG進階夜色套件,組合起來後就是眼前這副帥氣逼人的模樣。此外,含含動態投影迎賓功能的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套件也是試駕車的標配,每每上車時都能欣賞華麗的投影動畫在眼前展開,功能更是比標準型LED頭燈強大齊全。

足下這組黑化處理的20吋AMG Y輻式鋁圈為試駕車的戰鬥氣息再提升一個檔次;輪胎規格為前265/35R20、後295/30R20,對應此車性能水準恰如其分。

相較於車頭,寬大肥美的「翹臀」是我認為CLE 53 4MATIC+最迷人的特徵。不僅僅是因為AMG專屬套件上身,原廠實際上於前軸及後軸輪距分別增加58mm及75mm的寬度,使得前後葉子板較標準版向外擴張不少,結合性能味濃厚的雙側四出鍍鉻尾飾管點綴,更不容隨意挑釁。
- 1
- 2
- 3
- 4

另一項科技層面的進化就是「AIRCAP導流板及阻風板」,由內建在前擋風玻璃框內可電動操作的導風葉片模組以及位於兩個後座頭枕中央之間的迴風網組成,取代體積龐大又不易收納的傳統迴風網。於開篷行駛中開啟有助於提高座艙上方空間的氣流,達成降低車內負壓與回流的效果,關閉後又能完整無痕地隱藏於車身之中,既美觀又實用。話雖如此,原廠還是有另外提供「車內防風導流板」可選配;但就如停在旁邊的CLK,安裝後座會因此無法乘坐。

前面在介紹CLK時有提到,其內裝絕大部分是以W210為基礎衍生修改而來。之後第二代CLK的內裝融入更多專屬於該車系的細節元素,辨識度也很高。但如今到了最新世代的CLE,原廠便不再另外開發專屬配置,直接沿用W206的基本架構,不免讓人覺得少了些特色,不過也看得出CLE車系與C-Class的高度關聯性。
而身為敞篷車,開篷之後的內裝配色能否與內裝匹配也是展現車主品味的重要關鍵。我們的試駕車就選了與外觀同等吸睛的AMG Nappa真皮-原力紅/黑雙色內裝,從門板到座椅都佈滿鮮紅色的皮革鋪陳,以及隨處可見的紅色縫線點綴,再配上選配而來的AMG碳纖維飾板替換原先標配的霧面黑色椴木飾板,營造鮮明強烈的熱血氛圍。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到了現代,特別是賓士AMG車款專用的這組跑車方向盤,不只造型設計獨樹一格,功能更是五花八門,像左右橫幅的上排可分別控制面前的數位儀錶和中央的多媒體系統,下排整合了定速巡航及音訊/通訊;後面自然也少不了換檔撥片。再來就是左右兩側附帶小螢幕的旋鈕,可調整駕駛模式、電子懸吊、AMG Dynamics模式或自訂你常用的功能。也就是說,多數時候你的雙手無須離開方向盤,就能操作大部分與車輛相關的設定。

12.3吋的寬螢幕數位儀錶相信不用再多做說明,目前已是賓士高階車型的標準配備。內建主題會因應AMG車款的身分增加照片中的「狂野」,動畫效果很突出。中央部分可顯示的資訊也非常豐富,包含常見的旅程電腦、變速箱檔位、消耗量、G力、溫度、多媒體及導航地圖等。

試駕車標配的抬頭顯示器也是未出現在CLK上的配備,其中我覺得最實用的功能莫過於原廠導航地圖的投影,在碰上交叉路口或交流道時更可以快速判斷路線;少不了的還有時速及駕駛輔助。

中央的直立式觸控螢幕大小為11.9吋,實際看起來比數位儀錶大了許多。螢幕內的多媒體系統是最新世代的MBUX介面,主打零層級的編排方式讓各項功能更易於搜尋,導航部分也支援擴增實境顯示,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無線連接更不是問題。
- 螢幕-1
- 螢幕-2
- 擴充-1
- 擴充-2
- 性能表現-1
- 性能表現-2
- 性能表現-3

下拉選單裡設有多項功能的快捷開關,如抬頭顯示器、駐車警示、安全帶延伸桿、主動車道維持、主動轉向輔助以及專屬於敞篷車系的後車廂鎖定等,你也可以由此快速進入所有設定的選單畫面。
- 駕駛輔助-1
- 駕駛輔助-2
- 音響-1
- 音響-2
- 鞍座-1
- 鞍座-2

狹長的門板也沒有浪費空間利用,塞入一公升的大型水壺之後依舊還有充裕的置物空間可放置其它雜物。

設置在扶手前方是敞篷版獨有的「變身套件」,左右兩側分別是開篷與關篷,中央則是前文已提及過的AIRCAP導流板及阻風板。
- 前座-1
- 前座-2
- 功能-1
- 功能-1
- 功能-3
- 功能-4

特別說一下,即便CLE回歸與第一代CLK相同的實體B柱結構(雙門版),賓士還是設法給了受到買家們好評的安全帶自動延伸桿。敞篷版因為天生就沒有B柱,理所當然更適用這項配備。當上車關門後就會自動「遞」上安全帶給駕駛或乘客,顯得格外有儀式感與尊榮感。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 乘坐-1
- 乘坐-2

雖然是敞篷車,CLE的行李廂其實暗藏不少機關。先說容積,標準狀態下為375公升,為增加的敞篷機構較雙門版少了35公升,比非AMG版縮減10公升。另外就是行李廂蓋本身並非電動啟閉,但還是有附設感應開啟功能,也就是俗稱的腳踢感應,記得把鑰匙帶在身上就好;蓋上就還是得自己動手來。
- 前傾-1
- 前傾-2
- 隔板-1
- 隔板-2

來到試駕環節,CLK 320搭載代號M112的V6自然進氣引擎於當時廣泛運用在九零年代至千禧年初期的賓士車款,確切排氣量為3,199 c.c.,可輸出218hp/32.1kgm最大動力,搭配當年實屬先進的五速手自排變速箱。儘管帳面數據難與現代新車相提並論,踩下油門的那一刻卻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起步反應比預期來得積極輕快,換檔也很平順,不疾不徐地提高車速,很有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的樣子。以此步調在市區代步毫無壓力,高速巡航再加速也不是軟腳蝦,不難想像為何六缸的CLK會備受消費者喜愛。

操控方面,早期的賓士車款並非以運動性享譽車檀,即使是跑車出身的CLK也不例外,整體駕馭回饋都與同一時期的賓士轎車相似。你不太會從方向盤或座椅得到太多路面資訊,不溫不慍的轉向手感能妥善地掌握前進的方位,卻難以激起與駕駛之間的火花。所以說,如果你在找的是一位老當益壯的運動健將,CLK可能不會是合適的人選;但如果你要的是一位穩重優雅的迷人紳士,開篷後的CLK絕對稱職,特別是那沉穩而紮實的舒適調性最能擄獲老賓迷的心!

換到AMG出品的CLE 53 4MATIC+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它的動力單元一樣是這個世代越來越稀有的直列六缸渦輪引擎,排氣量為2,999 c.c.,在全新廢氣渦輪增壓器、電子附加壓縮機(Electric Additional Compressor)與48V輕油電系統的加持下,最大馬力來到449hp,最大扭力也多達57.1kgm,輕油電系統可再額外供給23hp的出力,變速箱也是AMG調校的九速手自排,外加AMG Performance 4MATIC+主動式四輪驅動輔佐,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只消4.4秒就能完成,電子極速限制在250km/h。

如此強悍的性能自然沒辦法把年齡差距25歲以上的大前輩CLK 320拿來比較,就連那時換裝5.4升V8自然進氣引擎的CLK 55 AMG,「僅」347hp/52kgm的輸出也輸給了CLE 53 4MATIC+,可見這些年來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不僅如此,試駕車還有Comfort、Sport及Sport+等多種駕駛模式可選,要激情、要慵懶全都在旋鈕轉動之間。
話又說回來,這次試駕CLE 53 4MATIC+敞篷版,我們最好奇的還是與雙門版會有多少差異。從帳面數據來看,敞篷版因結構變化讓車重整整增加110公斤,百公里加速比雙門版增加0.2秒情有可原。這0.2秒在非戰鬥狀態下幾乎可以忽略,一旦真正要全力加速衝刺,體感上還是會察覺那股衝勁不似雙門版那樣猛烈;它認真跑起來還是很快,只是不像自家兄弟那般飛快。

受車重牽連的部分不只有加速性能,敞篷版雖如雙門版標配主動式四輪驅動、可變阻尼懸吊系統及後軸轉向系統等利器,激烈操駕之下還是會感覺到車身動態不比雙門版俐落,荷重移轉帶來的側傾會再稍微多一些,足下輪胎也就得多擔當一點,這都是可以預期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重量對操控的影響之大。但別懷疑,敞篷版的戰鬥指數還是很高,阻尼硬朗、轉向犀利、循跡強大也都是不爭的事實,體質優異無庸置疑。只要好好善用這些特質,全力呸起來仍會讓你臉上掛滿笑容。

然而,真正選擇敞篷版的買家,「快」可能只會是附加價值,「帥」才是永恆真理!可以在合適的季節與天氣,開著篷徜徉於山林間或漫遊在海岸線,享受微風吹拂、開闊自由的駕馭體驗,我想這樣子的敞篷夢,非常適合CLE 53 4MATIC+ Cabriolet來幫你實現!
試駕車選用配備(價格由低到高):
●20吋AMG Y輻式鋁圈(RTN):19,000元
●進階夜色套件(PAZ):35,000元
1. 黑色鍍鉻直瀑式水箱護罩
2. 黑色車型銘版
3. 黑色AMG銘版
4. 尾門夜色樣式Mercedes-Benz三芒星徽飾
●AMG碳纖維飾板(H73):39,000元
●AMG夜色套件(P60):48,000元
1. 前保桿下緣亮黑色處理
2. 亮黑色車外後視鏡罩
3. AMG側裙亮黑色處理
4. 車尾下擾流板亮黑色處理
●MANUFAKTUR特殊漆-野性紅(993):53,000元
●AMG Nappa真皮-原力紅/黑(887):73,000元
●AMG造型套件:95,000元
1. 前擾流板含前輪弧前方勾狀翼片
2. 後保桿下方專屬擾流板造型
●AMG高性能賽車真皮座椅套件(PBZ+555):189,000元








▍Mercedes-AMG CLE 53 4MATIC+ Cabriolet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六缸DOHC 24V汽油渦輪+48V輕油電系統排氣量:2,999c.c.
最大馬力:449hp/5,800~6,100rpm(+23hp 48V輕油電系統)
最大扭力:57.1kgm/2,200~5,0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九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多連桿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前265/35R20、後295/30R20
車身尺寸:4,853mm x 1,935mm x 1,435mm
軸距:2,875mm
車重:2,110公斤
國內售價:4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