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於今年七月公佈國內售價的小改款GLE/GLE Coupe,動力編成基本上與改款前相同,主要針對外觀造型如燈組與保桿線條進行微幅修飾,內裝同樣在既有豪華架構下,強化細節質感與科技配備,給予駕駛者及乘客更加便利、舒適的座艙環境。上回已介紹過屬於標準SUV身形的GLE 450 4MATIC:Mercedes-Benz小改款GLE 450 4MATIC試駕。這次台灣賓士再釋出GLE Coupe試駕車,並且是隸屬AMG性能陣營的GLE 53 4MATIC+ Coupe,小改款GLE Coupe與改款前有何不同?AMG車型的動力與操駕又有哪些重點差異?接下來會由外而內仔細與各位分享!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目前不論是GLE或是GLE Coupe,均有柴油與汽油動力可以選擇,兩款車型皆提供配置2.0升四缸柴油渦輪輕油電引擎的GLE 300d 4MATIC,以及目前擔任車系旗艦的AMG GLE 53 4MATIC+ Coupe兩種動力,至於上次介紹過的GLE 450 4MATIC則是標準SUV車型獨享動力。價格方面落差也不小,GLE 300d 4MATIC與GLE 300d 4MATIC Coupe的起始定價分別是337萬元、361萬元,其它車型價格直接以表格列述會更清楚:

小改款GLE價格:
300d 4MATIC 450 4MATIC 53 4MATIC+
337萬元 409萬元 479萬元
小改款GLE Coupe價格:
300d 4MATIC 53 4MATIC+
361萬元 512萬元
單看帳面價格的話,各位可能會想說同一車型的價差怎會來到24萬元(300d)或33萬元(53),其實細看規格表即可發現其中配備差異,像是Coupe車型的300d直接標配AMG Line外觀套件,這項單是標準車型想選配就得加價19.5萬元,Coupe車型還多了全景天窗,單是這兩項選配價格已是30萬元左右,端看準車主們如何挑選囉。至於兩者53車型的價差,則是來自20吋輪圈升級至21吋、標準型LED頭燈升級至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雙前座通風椅等項目。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自B柱後明顯下滑的優雅斜背曲線,使Coupe車型的車長些微增加至4944mm,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達到2018mm的車寬,市區或窄巷會車就得多加留意,好在GLC Coupe同樣擁有畫質清晰的環景影像輔助系統,會車、停車時都很好用!另外GLC Coupe 1720mm的車高雖然比標準SUV低了一點,但壯碩身形的座高設定以及底盤離地高度還是高了一點,因此原廠於標準SUV或Coupe車型都標配車側門檻踏版,協助家中長輩或孩童的上、下車過程能更加輕鬆。但是身高較高的駕駛者或乘客,下車時就得留意這塊踏版的寬度,若想直接踏到地上可能會稍微被踏版卡到,習慣就好囉。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有別於新款GLC與GLC Coupe之間的變化,GLE Coupe於改款前即已擁有俐落感十足的車尾造型,因此小改款僅就尾燈內部LED燈組進行修改,給予更加精緻的顯示效果呈現。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凡是賓士新世代的Coupe車型,不論是跑旅或是跑車,都將後鏡頭、尾門啟閉開關與廠徽整合,需要影像輔助畫面時便會見到後方廠徽開啟。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因試駕車選配夜色套件的關係,連同貨真價實的四出尾管都換成鍍黑材質,搭配尾管上方刻印的AMG字樣與底部亮黑色飾條,再次放大紅黑對比色效果呈現的霸氣感受。GLE 53 4MATIC+ Coupe並標配AMG高性能排氣系統附電子閥門,會跟隨行車模式如Sport、Sport+而開啟閥門,雖說隨著一年比一年嚴苛的歐盟環保法規,現在不管是AMG還是各個性能品牌的排氣聲浪都愈來愈保守,但53車型的排氣聲浪還是明顯會比450來得凶猛,尤其是Sport+依然帶著點熱血的回火聲響,也是跨進AMG領域才能享有的快感之一。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GLE 53 4MATIC+ Coupe原本已經標配21吋圈胎組合,試駕車額外再加碼選配到22吋!這個多輻式樣的原廠代碼是RPG,以22吋僅加價6.3萬元的價格來說並不算太貴,但你還可以再進一步挑選RXU、RXV的22吋鍛造款式,選配價格就需要12.3萬元或15.5萬元,輪胎尺碼同樣都是前285/40R22、後325/35R22。

升級至22吋固然帥氣加倍,但會不會對舒適性造成影響?在一般車型肯定是會的,不過在GLE 53 4MATIC+ Coupe身上影響並不明顯的原因,是它標配可隨行車模式改變支撐強度的AMG RIDE CONTROL+氣壓懸吊系統,對於路面彈跳的稀釋效果會比電子阻尼來得更為顯著,間接降低圈胎升級對舒適性造成的影響,雖然試駕後我還是覺得21吋的平衡性會更好。(但22吋的輪圈款式我覺得比較帥...)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包括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AMG Line外觀套件都屬於GLE 53 4MATIC+ Coupe的標配內容,加上試駕車選配的風信子紅亮眼車色與夜色套件加持,外型散發出的霸氣感受是遠比上次試駕的GLE 450 4MATIC來得強烈許多!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現在新世代AMG車款在引擎蓋上的圓標,都從賓士原本的三星標換成AMG專屬標誌,簡單介紹一下這個AMG標誌,上方Affalterbach名稱正是AMG總部所在地,中央左側圖案「蘋果樹與海洋」代表是總部所在地的市徽;右側「汽門彈簧與凸輪」則代表AMG擅長的引擎改裝項目,外環葡萄葉實為創辦人之一Hans Werner Aufrecht出生地的盾徽,單是這個圓型標誌即隱藏著多種含義。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關於這部試駕車外觀部份的選配內容可還沒結束,除了會將保桿飾條、尾飾管、車側後視鏡外蓋、窗框飾條換成黑色及B柱後側窗/後擋風玻璃改以深色玻璃的夜色套件以外,還有AMG DYNAMIC PLUS套件,涵蓋AMG ACTIVE RIDE CONTROL主動車身穩定系統、前六活塞/後單活塞煞車卡鉗、煞車碟盤尺碼加大(前:400mm,後:370mm)及AMG高性能平底跑車方向盤(Nappa真皮/MICROCUT材質混搭)。

其中升級效果最有感的無非是AMG ACTIVE RIDE CONTROL主動車身穩定系統及煞車系統強化,前者會自動判斷車輛過彎時的側傾角度,進而即時調整防傾桿強度來提升剛性,達到降低車身側傾程度、增進轉向反應與重心變化幅度的多重好處;整體煞車系統強化面對53近2.4噸的車重,輔以前285mm/後325mm胎寬的米其林PS4S配胎,在一般道路及山路操駕表現已算足夠使用,制動力道亦屬能讓人容易掌握力道的線性施展。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來到車室內部,如果看過上次小改款GLE的介紹,基本上兩篇的介紹內容應該會相當雷同,畢竟GLE跟GLE Coupe的內裝就是同一套,小改款的升級方式自然是如出一轍。或許這也是台灣賓士選擇釋出AMG 53車型的原因,配備更豐富並擁有多項AMG專屬配備的53車型,正好可以讓大家與上回GLE 450做個對比,作為購車時的參考選配或是選擇直上53!

小改款車型維持雙12.3吋數位螢幕的基本配置,改變重點來自於內在系統升級為MBUX 2.0,連同使用介面一併進行優化,換裝為我們熟悉的新世代賓士操作介面設計,不過右側螢幕雖然具有觸控功能,但賓士認為GLE/GLE Coupe的螢幕位置本就距離駕駛者或乘客較遠,因此仍保留鞍座上的觸控面板來讓駕駛者與乘客多一個操作選擇。

既然直上國內頂規的AMG 53車系,當然得享有最完整的配備內容,以53 Coupe車型來說,包括以ARTICO材質包覆的儀錶台與車門飾板、雙前座通風/加熱/記憶/電動腰靠功能、Keyless Go套件、MBUX擴增實境導航功能與Burmester環場音響系統等皆為標配。飾板材質原本應為鋁合金材質,試駕車額外選配AMG碳纖維飾板而讓視覺質感再提升一個檔次,另外內裝選配項目還有抬頭顯示器、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負離子空氣清新套件、智慧空氣淨化系統與聲學舒適套件,名字聽來較為陌生的應該是聲學舒適套件,實際上就是升等為具有隔熱、隔音作用的雙層玻璃,其中較為推薦加價挑選的會是抬頭顯示器、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與聲學舒適套件,享受科技帶來的實用性與更寧靜的車室隔音效果。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雙12.3吋螢幕已更新為新世代顯示介面,左側具有多種顯示模式切換的數位儀錶,右側是升級至MBUX 2.0系統的多媒體螢幕,提供色彩更豐富、圖示更容易辨認的介面設計,當然也內建無線連結方式的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另外內裝AMG碳纖維飾板的選配價格雖高達11.1萬元,但細看與觸摸質感完全不是水轉印或仿碳纖維飾板可以比擬,搭配周圍ARTICO皮質包覆、白色縫線與細緻氣氛燈條,共同組成質感優異的車艙氛圍。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觸控手寫板與周圍實體按鍵、旋鈕依然予以保留,雖然我覺得觸控板的操作方式還是比不上觸控螢幕來得直覺好用,但個人是很喜歡兩側保留的實體按鍵與旋鈕,習慣位置後,開車時隨手一摸就知道負責調整該項功能的按鍵/旋鈕在哪裡,像是行車模式或是環景影像輔助,而不是像很多新車一昧的將所有功能整合到數位螢幕裡,駕駛者還得分心查看螢幕進行調整,看起來可能很整潔、科技,但實用性卻不高。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53這支握感絕佳的平底方向盤原本是以Nappa真皮材質包覆而已,是試駕車選配AMG DYNAMIC PLUS套件而加入MICROCUT材質搭配,兩側觸控按鍵設計與一般AMG Line車型無異,重點是兩側下方的旋鈕設計,左側提供氣壓懸吊調整、循跡系統啓閉、避震模式更換等快捷操作;右側即是行車模式切換使用,讓駕駛者得以很迅速的切換到自身所需內容,比起從鞍座旋鈕或多媒體螢幕操作會快上許多!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大概每次試駕賓士新車都會提到一次,雖說螢幕提供多種顯示模式切換,包括AMG車型專屬的狂野模式,我還是最喜歡「簡潔」模式乾乾淨淨的顯示內容,也可以按下方向盤左側OK按鈕進行底色切換,反正絕大多數行車資訊都可以從HUD抬頭顯示器獲得,數位儀錶看起來簡單就好,我是這麼想的。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多達七種的螢幕顯示模式真的很多元,不論是看來很科幻的狂野,還是資訊、色彩豐富的Offroad越野模式,都是初次接觸可以把玩許久的一項功能設定,清晰畫質也不在話下。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HUD抬頭顯示器在AMG 53車系仍列為選配比較可惜,畢竟身價可是來到五百萬元上下,如此富含科技感與實用性的配備應該列為標配才對啦!賓士的新世代HUD系統都內建多種顯示模式選擇,同時可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的導航系統指引,距離障礙物太近時也會顯示在HUD裡,AMG車型另增加專屬的Race模式,整體來說功能十分完整且畫質表現也非常出色,6.9萬還是點下去吧!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升級到MBUX 2.0系統之後,明顯可見多媒體螢幕的顯示介面經過再次精進,圖示變得更漂亮並同樣提供快捷操作圓鈕,自然也少不了AMG車型專屬的性能表現選單。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進入到AMG性能選單便會看到車輛、引擎、IWC、消耗量四個類別,其實就是關於車輛在操駕時的各種相關行車資訊,但IWC從實體變成電子錶看來還是不太習慣就是了。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在越野模式裡具有前軸底盤透視功能可以使用,不過因為是透過前鏡頭紀錄計算出的模擬影像,開啟後需向前行駛一段路才會見到影像顯現出來。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凡是MBUX 2.0系統皆可提供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的無線連結方式,第一次連結完成後,接下來上車都會自動連接,搭配無線充電板即可達成無線使用環境,不過充電速度要快點的話還是得接上實體充電線。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賓士的環景影像畫質表現一向都很出色,不論是陽光耀眼的白天或是光線不足的室內停車場都是,同時提供多種顯示模式或手動環繞方式查看,螢幕裡也會附上行駛路線判斷與距離警示來提醒駕駛者,也可以紀錄常用停車地點,下次來到這個地點就會自動打開影像輔助。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熟悉的對開式中央扶手開啟後,裡面除小型隔板與置物空間規劃以外,還有一個USB Type-C充電孔可以使用,在前方置杯架裡也設有Type-C充電孔。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雙前座在功能面或實際乘坐表現都相當完整,包含電動腰靠、通風、加熱與記憶功能都是標配,駕駛座面板還有一個R字圖示按鈕,按下後可以用來控制副駕駛座座椅的位置,凸出側翼與長度足夠的椅墊設計,加上電動腰靠調整,可以提供身體優異的包覆性與支撐效果。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後座雙區恆溫空調屬於「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的選配內容,同時會新增B柱出風口,底部還有兩個USB Type-C充電插座,後座乘客所需功能已是一應俱全。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雖是同一車系,但GLE Coupe的軸距其實比GLE還要短6公分,兩者軸距分別是2935mm及2995mm,因此在同一名乘客「年輕有為」的示範下(177公分),GLE包括縱向膝部空間與頭部空間都更加充裕,GLE Coupe接近三個拳頭的膝部距離其實也夠大了,差在頭部只剩三指幅空間左右而已,其餘如腿部支撐性、座高設定與寬度其實都恰到好處。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全景天窗屬於標準項目,是一項可以增添Coupe車型視野空間感與採光的實用配備。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原本以為Coupe車型的標準行李廂容量應該比較小,結果看數據發現Coupe車型的行李廂容量達到655公升,比標準SUV的630公升還大了一點,推估應是軸距較短而讓後座椅背位置較為向前的關係吧?!但是受到斜背線條影響,擺放高度不如標準SUV這點是肯定的。另外在後座椅背傾倒以後,1790公升的最大容量明顯是比標準SUV的2055公升少了近300公升,夠不夠用就看各位自身使用環境來衡量囉。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行李廂在兩側附有掛勾、椅背快速傾倒按鍵、置物隔網等設施,底部隔板掀開並無實體備胎配置而是以補胎工具取代。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進入到動力環節,53車型的動力配置與數據與改款前並無二異,一樣搭載具有48V輕油電系統與電子渦輪輔助的3.0升直六渦輪增壓引擎,光是引擎已可供應435hp/57.1kgm最大動力,峰值扭力並可從2200rpm一路提供到5000rpm,輕油電系統還可再加持22hp馬力,搭配AMG SPEEDSHIT TCT九速手自排變速箱的綿密檔位銜接與即時換檔反應,可以讓這輛空重即達2375公斤的龐然大物在5.0秒完成0~100km/h加速!

GLE 53 4MATIC+ Coupe在直線路段的全力衝刺狀態真的可以用虎虎生風來形容,不論是坐在車內還是見它從身旁呼嘯而過,龐大但身形矯健的加速模式是氣勢十足。至於掛上4MATIC+的四驅系統,就是聰明在它的驅動比例調整,標準4MATIC最多只能調整至50:50的驅動比例,4MATIC+則可做到0:100的純後驅模式(預設狀態是31:69),還可根據車速與輪胎抓地力隨時進行調整,反應也更快、更即時。

所以之前4MATIC系統開起來還是有種偏向前驅車的感覺,加上車重負擔而有容易發生推頭情形的感覺,換成新世代4MATIC+就有種脫胎換骨的進步表現,受到調整範圍更大的驅動比例設定與反應更快的扭力分配,入彎那一刻即可清楚感覺到車頭轉向更輕盈且犀利,連帶讓車身入、出彎動態都更加協調,這套四驅系統對於操駕樂趣提升肯定是功不可沒!

尤其試駕車進一步選配AMG DYNAMIC PLUS套件,裡頭有個AMG ACTIVE RIDE CONTROL主動車身穩定系統特別重要,因為它會視車身側傾程度來調整電子防傾桿的強度,明顯可以降低側傾並再度增加車頭指向性與穩定性,因為在入、出彎或是面對連續彎道的車身重心轉移也變小了,很推薦操駕風格熱血的駕駛者選配這個套件。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如今AMG車型在行車模式裡皆可進行細部微調,像是Sport+模式裡的引擎、避震器、底盤動態要對應到什麼程度,或是符合駕駛者的操駕習慣,都可以從多媒體螢幕裡進行設定。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打從在W213 E-Class接觸過AMG 53車型之後,就一直很喜歡53車系帶來的全面均衡感受,一方面它會帶來比43/45車系更出色的動力還有更進階的電控系統加持,同時可以得到豐富且完整的配備內容,包含科技層面、包含豪華配備與各種材質所堆疊出的豪華質感。即使以非熱血狀態的家庭用車而言,53車系標配的氣壓懸吊系統與良好隔音、Burmester音響系統,一樣可以提供車內乘客舒適的乘坐過程與環境。比起戰鬥風格強烈、動力十分凶猛的63,若不是圖個63標誌帶來的身份地位(但現在也買不到GLE 63 S 4MATIC+ Coupe就是了),53車系我覺得會是面對國內用車環境最均衡的選擇,或許這也是路上見到新款GLE Coupe幾乎都是53車型的原因?!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 小改款試駕|多了點與眾不同,改變盡在細節之中!
2023-11-10 9:30 發佈
側踏大概是我最討厭的配備!
好突兀,也不好看
應該要搭配氣壓懸吊在開門時降車身(我記得 Discovery 有)或是給電動伸縮踏板
foolingaround

側邊踏板對於家有小孩的車主來說很好用。 但我也覺得應該讓 GLE 配側踏板就好,GLE Coupe 不要配比較好看。

2023-11-11 23:40
就舉

開門降車身本來就有這個功能..

2023-11-15 0:56
GLE好看霸氣 而且不用像GLS大塊頭在台街道,開起來那麼麻煩….
很流線型
一些小細節很不錯 很貼心設計
53車系確實是Mercedes-AMG最具全面均衡性的車系,它兼具了動力、操控、舒適與豪華等優點,非常適合日常使用
如果不追求極致性能,那麼53車系絕對是個好選擇,最具性價比
好豐富的控制功能
內裝已經太老了,捨不得更新。幾乎無感小改款。
pmwu2022

jeffrey5888果然是唐朝的"魏徵"

2023-11-10 13:02
GLE 53 4MATIC+ Coupe 512萬
藉著AMG調教和豐富配備
硬是比競品BMW X6、Porsche Cayenne Coupé貴上不少
GLE真的很巨大,雖然科技當道但是看到那麼多螢幕真的會眼花撩亂太複雜了點
路上真的都是GLE 53 Coupe比較多,

300和450反而看到的次數一隻手都數得出來,

加上台灣的進口車車價都很貴不講還以為大家都很有錢每個都開53
  • 4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