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是先將電動椅後移倒底, 動力方向盤上移到底
駕駛座下護板左邊的螺絲

中間的星形螺絲

右邊的螺絲

塑膠螺冒

方向機柱下的護板有兩個卡溝, 稍微上推並往外拔即可, 左側還有兩個金屬卡溝, 可以直接往外拔出(此圖腳剎車拉柄已拉出)

圖中黑色塑膠是鬆開腳剎車用的拉柄, 左前方有一個螺絲要鬆開並將拉柄穿過護板, 護板才能壓下騰出夠多的空間

紅色拉柄穿過護板的樣子

圖中間看到的紅/黃色接頭連接的就是煞車燈開關

紅/黃色接頭鬆開後就可以見到剎車燈開關本尊

拇指按住剎車燈開關卡勾

順時鐘旋轉90度即可拉出

PS: 由於新的材料還沒買, 因此這次只是先在煞車燈開關上一些潤滑油, 等買到新材料/問題再發生時再來換新.
===============================================================================
5/26/2012
下午有空跑一趟材料行採買一些255,000km保養要用的零件, 順便買一顆新的剎車燈開關(500元, 新舊外觀均無賓士料號, 判斷這也是賓士外購件)備用, 晚上開車就發現ABS/BAS/EPS又亮燈了, 我平常有習慣等紅燈熄火, 重啟又正常, 看來明早就要來裝新的了.
===============================================================================
5/27/2012清晨換上新的剎車燈開關, 發現新舊料的sensor長度不一樣, 安裝沒問題, 因此也沒有額外拍照, 從MBWorld抓一張圖給有興趣的人留做紀錄.
圖中右邊是新的剎車燈開關, sensor長度多了約4mm, 不知道這是不是舊料造成電腦誤判的原因?

===============================================================================
5/3/2023 37.5萬公里: 最近這幾個月來ABS/BAS/ESP報警又開始出現(一個月約兩次), 拆下剎車燈開關一樣是sensor長度變短. 個人判斷應該是內部的機械結構已經磨損造成sensor容易卡住彈不到正確的程度, 因此會出現偶發式報警. 這一個月我還發現有新的問題伴隨產生, 就是定速功能失效. 這個也容易理解, 因為電腦會誤判煞車一直被踩住, 定速當然會失效, 更換新的問題就解決了。此外, 這個sensor的壽命大約就是10年, 當出現第一次報警時建議就可以換了, 網購一個450元自己安裝, 不需要有懸念。
===============================================================================
5/27/2012
這次255,000公里保養為了試用Aral 0W-40這支符合MB229.51的全合成機油, 再加上之前底盤漏油造成這次使用15,000公里後抽出的機油只有~4.5公升. 油位在油尺的Max/Min中間但機油燈還沒亮(上次加入5.5公升Aral 5W-40全合成機油), 等於漏油<1公升(15,000km換機油正常消耗以前的經驗約<300cc), 判斷是機油油位感知器的油環O-Ring老化造成漏油, 因此順便更換. O-Ring的價錢不貴(80元), 更換也不難(兩個10mm的螺絲), 位置就在機油油底殼卸油口的正上方約4公分處. 由於位置很好找, 手也弄得很髒就不想拍照了. 接下來就是觀察漏油的部分有沒有解決.
從Benzworld及網路抓幾張圖給需要的人做參考:
機油感知器位置

機油感知器 O-Ring(我的拆下後O-Ring很明顯已經壓扁變形了.

機油感知器取出後的樣子

===============================================================================
6/28/2012
經過一個月的觀察,油底殼漏機油問題沒有解乾淨,經過幾次清潔後的觀察,問題似乎回到原點,還是油位感知器的問題。周末買了新的油位感知器,一個也才1100元(Hella德製), 早知道這麼便宜就不用換甚麼O-Ring了。一早花了20~分鐘換上新的零件,這幾天再觀察看看。




===============================================================================
2/16/2019
自從更換機油感知器後, 油底殼濕濕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但自排油散熱油管一直都還是微濕, 之前更換過新的還是一樣.
後來發現變速箱油底殼也開始濕濕的, 本來以為是上次DIY換變速箱電路板沒裝好, 後來才發現問題只是變速箱接頭漏油. 其實接頭在新車時就已經換新的, 本來想說不可能是這個問題. 結果經過近18年的歲月, 這個接頭的O-Ring其實也變形開始漏油了.
更換接頭及O-Ring有一些技巧, 不知道的話用力用到虛脫也裝不回去. 總之, 換好後, 所有漏油的問題都解決了. 原來包括自排油散熱油管及引擎油底殼微濕的問題竟是出在接頭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