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台車是在台灣這邊跟貿易商買的。另外一台是自己在美國開的然後辦近來。
這種間學到了不少經驗...
目前貿易商有兩種,一種是車子放在那邊等你買,在台灣也是剛掛牌=新車。另外一種是"代購",就是讓你看國外二手網站資料,然後收你固定手續費。
美國車雖然有兩大網站都可以調的到公開的維修保養資料(怎麼找請自己爬文),所以一般人都以為資訊透明。但是貿易商還是可以從中間榨出油來。一般來說有幾種方法:
1. 國外的租賃車: 這種車通常是兩年車,里程數破50000mi。車商的話術是外國地方大,所以里程數普遍比較高。錯!! 如果真的仔細研究美國的二手車網站,會發現這類車的二手價會比個人使用者的二手價來的差。印象中可以從公開資料查的到前任車主,通常是公司名稱。
2. 輕微瑕疵車: 美國並不是所有的資料都查的到,只有"進過原廠維修"或者"出保"的維修才查的到。但是車子開久了難免有些小刮痕,這些瑕疵因為美國維修費用非常貴,所以折價會很高。貿易商就會去收這種車,然後運回台灣重新整理。我的第一台車就是從這種車商買來的。印象中那家車商規模相當大,一堆進口車在它們車廠整理。用膝蓋想也知道如果車子進口近來就很漂亮,幹嘛要搞這麼大的維修廠房處理。
3. 大量盤車: 美國中古車商每一家都大的跟甚麼一樣,中間細節我是不太懂啦,聽說是有所謂的批發價跟公開批發市場一類的。
不過不用擔心,就算是上述的車,品質還是非常好的。
我的第二台車就是自己在美國買然後弄進來的,車子在美國也是中古,不過是找當地賓士認證車。然後開一陣子之後透過"代購"公司包套弄進來。全部流程實報實銷,手續費印相中大概8萬吧。全部含稅有的沒的花了大概75萬左右。說實話,加一加跟從台灣貿易商買現車大概只省了十幾萬。 這樣大家就知道,貿易商也是有家人小孩要養,怎麼可能只賺十幾萬還要擺那麼多車在那等你?
結論,兩年的賓士真的很難有問題,只要沒撞過,好好開,再開個十年大概都不用修甚麼吧。台灣這邊黑心商人也是不少,找個好口碑的買,至於怎樣來源說實話也很難證實,不是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