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ingshop wrote:
雙B在台灣被吹捧的太過份了
越不去買才會越降低代理商的自我榮耀感
車價才會降到合理
這是歷史的因素, 還有地域不同的差異.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代, 當時的年輕人(現在的老一輩)能看到的好車只有兩個牌子:
Toyota跟BMW. 所以一代傳過一代, 車子要好就是牛頭牌跟三星標.
地域的問題, 台灣其實說大不大, 人口集中, 生活圈集中. 車子不像大陸地區
(指中國,美,歐,澳,非等大陸)是必須品. 早年買車的人多少都有炫富的目的,
如果要炫富, 那當然車子是愈貴,愈能顯示出自己的身份, 所以最好的車訂價要高!
這一點只有做過生意的人才會理解. 如果你做老闆, 一台車賣一百萬也有那麼多人買,
賣二百萬也有那麼多人買, 不怕賣不出去的話, 那你會賣多少錢?
或許有人會說什麼薄利多銷, 做生意搞薄利多銷的是笨蛋! 當然要厚利多銷最好,
厚利少銷也行(成本跟風險相對低),薄利多銷就很鳥了,賺辛苦錢! 薄利少銷,那乾脆
收一收在家睡覺比較好.
對大陸地區居民來說, 汽車對他們來說,就如同台灣人的機車一般. 家家戶戶都要有,
甚至一台以上的也很多! 以能開實用比較重要, 車子品牌選擇也多. 也沒什麼好炫富
的目的, 能炫富的東西也多(私人飛機,遊艇等),車子只是最小腳的... 所以才造成
就算扣掉關稅成本, 雙B車在台灣還是偏貴的情形. 變成說想開好車,就要比別的國家
花相對而言更多的錢才開得到.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