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明明是問店家損失..還要去算年輕人若賣掉鞋子賺多少...
這.......還要有多少假設及劇情呀
標準答案如下啦
原來是老闆要測試店員分辨偽鈔的能力
所以店員被炒魷魚了
店家沒損失 店員損失了個工作
醬可以了吧 大家別爭執了
david1966 wrote:
拿假鈔消費的題目已經這麼清楚了(就已經是違法了) 還要假設到合法交易下應有多少利潤.....
題目明明是問店家損失..還要去算年輕人若賣掉鞋子賺多少...
這.......還要有多少假設及劇情呀
標準答案如下啦
原來是老闆要測試店員分辨偽鈔的能力
所以店員被炒魷魚了
店家沒損失 店員損失了個工作
醬可以了吧 大家別爭執了...(恕刪)
沒有要爭執啦~只是你不覺得很值得探討嗎?
抱歉!我發現我有一件事想錯了,就是
"騙子年輕人並沒有立場來為我的商品價值背書"
意即,我不能以年輕人已經跟我銀貨兩訖(發票都開了)為由,
來證明我的商品真的可以賣$21!~
因為他並非真正的買家,所以意思就是我開賣$21,
並沒有佐證可以證明我真的賣得出去
講到這裡,就會發現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商品到底價值多少?
我們一般講的損失,"我成本損失多少"這樣,
都沒有把商品的價值(也就是可以為你帶來獲利的價值)算進去,
這樣等於拱手讓給騙徒耶...(給他拿去賣,讓他賺大錢)
這部分難道不應該計入損失!?
好哲學的問題。。。
haa0107 wrote:
我現在悟到的是,
本題目因為商品價值無法計算(無法得知開價$21是否一定賣得出去)
所以只好忽略,所以只看成本價$15
但反觀現實,例如有個名人,他的畫沒有個十來萬絕對買不到,而且很搶手
若他的畫被騙走,能說他損失的只有水彩顏料錢嗎?
呵呵... 所以這些領悟,跟我在812樓所提出的幾個觀點像不像?
蝦米爸爸 wrote:
那小弟也來補充幾個有趣的觀點:
(1)如果當場就認出那是50元的偽幣,所以交易告吹。請問店老闆能賺到6元嗎?
(2)鞋子除非很容易以21元變現,否則在售出前真的能認定那鞋子就是值21元?
(3)假設那雙鞋子正好是xx紀念限定款,已經絕版了。現在拍賣上可查到的成交價格是80元起跳,只是老闆不知道行情,故心裡想說賺個6元的毛利就好,故標價21元。但這件事被報導後,老闆終於知道那鞋子的真正行情,所以那鞋子到底值多少錢?老闆虧損多少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