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不畫扇 wrote:
再來說C200,坦白說C200在除了操控之外的各種評比上都可說是全勝。可是問題就是,每當我開Benz系列產品,對於油門控制,變速箱的反應,剎車與車速的控制,總覺得怪怪的。每次我開Benz女兒都說她會頭暈,她坐車會頭暈發生在她舅舅、外公開車及我開Benz時發生。我不由得懷疑,是不是我駕駛習性與Benz調性不合? 反而她媽媽開Benz就沒有這個問題。...(恕刪)
買車真的是講究緣分 ,
除了服務的感覺, 試乘時的感覺也是 (或說是習慣)
有些車開起來 就是很容易上手 不用花時間去適應
(有些車則是怎麼開都不順手)
這點的壞處是 你可能以後就是只能開同一種車了
我擔心自己就是這樣,
不過還好 換新車後還是能慢慢適應比以前舒適的底盤
納蘭不畫扇 wrote:
有時候很想問問老闆:你自己的東西你吃了會「味自慢」嗎?你會不會給自己的下一代吃你自己做來賣的東西?還有你願不願意下一代傳承你的想法、手藝?你讓他們驕傲嗎?
怎麼感到好熟悉?我與車廠的爭議就在於大家對「責任」的定義不同。請問車商:如果你下一代買到自己公司造的「檸檬車」你會怎麼處理?處理方式如果就跟現在約定俗成的方式相同,你要怎麼和下一代說明「負責任」的定義?你會希望台灣的下一代學習這種方式的「責任」嗎?
台灣變成這個樣子,就是我們這些中年以上的人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不管你承不承認,現在社會的環境與氛圍就是我們塑造出來的!(恕刪)
是的 台灣很多風氣感覺慢慢沉淪了
很多人不在乎甚麼 道德 責任 公平, 只在乎最後的成功名利
不過我們都是其中的一部份 自然也有一部份的責任
拒絕無良廠商 拒絕黑心 可能會讓社會好一點
(我自己會連假掰廠商都拒絕掉....)
話多是老人的特色
我這幾年也開始有這樣的自覺 哈哈
10個月左右出現冷卻水不足
冷煤漏查不出來 到5~6年後越補越兇
7~8年後說是風箱漏 修完沒半年還是不冷 說是壓縮機~換車
冷卻水也是查不出來 後來是在幾年後駕駛座下方發現有綠色液體
要修要拆儀表板 直接閹掉沒暖氣
日系國產車也是一樣
起步/直行時車子往右偏 滴油/拆引擎說是組合沒黏膠到 鼓風機有時高頻異音 倒車螢幕有時出不來
這些都跑很多次跟打080才解決
W246 每年用4000多公里 只有保固內亮過一次引擎燈 處理過就沒再發生
車內一些小異音也都解決差不多 5年多了也沒什麼問題 只有一年保養一次
當時買就有想 問題多就賣了
只是現在排保養上年預約後要10多天 今年要等20多天
今年更扯 原在外面有改油耗顯示 KM/L 進去也被刷掉 也不管你抗議
就是那套鬼打牆回應 原廠就做做保養跟招回 有問題就說沒辦法
所以下台車對這個品牌意願會低很多
另E3是我目標 看你好似也開得不快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