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酸正常啊因為很多開美規水車車主把它搞low其實也不要在講 買總代理是潘仔 所以新加坡也是潘仔 井底之蛙台灣有實力買總代理全新車 在美國誰還跟你買C300 直上C63好嗎而且中古車跟全新車比什麼你覺得美規全新車就算能進來價錢會跟美國一樣便宜嗎?講過很多次C300 C250水車都是美國二手車不要在講不爽給總代理賺 鬼打牆為什麼都沒人講不爽給貿易商賺進到台灣二手車價跟美國新車價是一樣怎麼你們這些人也不罵一下貿易商
便宜水貨車阿,打腫臉充胖子挺容易的阿,一百萬就能騙不懂車的真正有格的都開總代理,C300/C250/335i這種水貨車開出去只是被內行的笑而已啦沒那個屁股還在吃瀉藥P.S 現在越來越多水貨車把反光片補土弄掉,說穿了就怕人看出來阿自己都知道買水貨給人知道多丟臉了哈哈
vktinie wrote:只有我是呆子....我買了總代理C300在2010買的,要是知道後來C300會如此氾濫,我不會買C300雖然....他是一台好車啦! 看到這篇忍不住登錄來回覆。不只您是呆子,我也是一個,我也是2010年買總代理的C300新車。一樣的感覺:若是知道今天滿街的水貨C300,我當初也不會買這台。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初買C300就是不希望滿街都是。那時買C200,E200的最多。結果現在C300多到像Altis,尤其和我一樣的白色最多。選C300的原因:1.家中只有3個人,大部分以市區通勤為主,車身大不見得方便;2.在M. Benz車系中,要6缸,動力輸出又勝過他就必須買E350。相對來說它是取得不錯的平衡點。在2010年時,4缸車是配5速變速箱的,像是C200,E200。7速變速箱除了AMG系列就只有C300,E300和E350。全面7速化是一兩年後的事。我買車時型錄上是這麼寫的。每個人有多少預算買多少車是個人的決定,自己可以接受就好。手頭緊,或不想花多錢的就買水貨,想降低二手車不確定風險,或覺得這不算大錢的就買新車。但是買美規二手車說C/P值高,買總代理新車不划算,這比較基準不知何在。任何車種的比較選擇當然是新車和新車比,二手車和二手車比。拿二手車和新車比,永遠都是相同的錢,二手車等級高多了,或是一樣的車,二手車便宜多了。照這邏輯台灣一年幾十萬台新車的買家都不聰明,不會挑C/P值高的。一樣的問題:1.一樣的錢幹嘛買國產Camry?買C300二手的就好了,多划算,多會買。2.要花200萬買總代理C200多笨,可以買水貨二手E350了。如果要這樣比,買個8年10年的S350豈不更划算?只是年分多一點,更大更豪華。所以說,討論全新水貨或代理商的車,這中華賓士Logo值不值那30萬(假設新車價差30萬),當然就有比較基準。就像水貨iphone 的例子。或是說,一樣是買二手車,買總代理歐規的二手車,或是美規水貨,也有價差,這也有個比較基準。拿水貨美規二手和總代理新車比C/P值?要這樣比,同樣錢買年份再多個幾年的二手E350,或再多個幾年的S350,是不是C/P值最高?賓士業務說的原因:為何美規C300最多?美國新車價全世界最低,租車公司3年租約到期後丟到二手市場的量相當不少,所以2007年改款的W204 C系列,2011年後才一下子多起來。再來就是美國人愛開大排氣量,C300在以前一直是北美最低階的車款,那時美國就只有C300,C350和C63。到了2011~2012才開始有C250。要引進當然是最低階的才會便宜有競爭力。整體來說這車是不錯的,滿街都是倒有個好處是人家連多看一眼都懶。我車買5年多了,下一台大約2~3年後還是會買總代理的車吧,當然不會再買C Class了,看看明年改款的E 進步幅度有多少了。這車看起來二手價大概相當難看,就留著當家中第二台車吧。反正還蠻好養的。
本來就是打腫臉充胖子雙B在台灣本來就有高價豪華車的代表今天有人買100萬的二手Previa,沒人會說他怎樣買100萬二手雙B的人說沒有貪那份虛榮真的沒人信但事實上面子來自於品牌和價錢,缺一不可哪天有長輩或女生跟你說:「哇哦,開賓士哦,兩百萬要吧?」我很想知道會回答說:「沒耶,和馬3差不多」的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