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寫道:
如果他選賓士,旁邊的人可能覺得很普通,現在外匯車很多沒什麼,要到很高規的車款才有辦法得到目光,野馬則會覺得有個性,又有一定的價值。...(恕刪)
網友二寫道:
原因1 : 有特色,雙B儼然已經快成道路背景了。
原因2 : 可以跟不懂車的人說是福特的高級品牌 - 野馬(反正Logo也不是福特)。...(恕刪)
其他類似言論因篇幅關係恕不全部引用。
2002中旬在米國 supercars.net 討論板跟過一個系列文,可惜幾年前該網站大改,討論板整個被拿掉,該討論串當然也沒了。
這個系列文的題目是: 為何我國三大跑車 - Mustang, Corvette, Viper 要用自己獨立的標誌?
發文者及支持他的流派嘲笑道: 因為母廠自卑,知道自己是平民車,路上都是,沿用自己的標誌顯現不出什麼特殊及尊榮。所以用新的的標誌以開創獨特性,就算車體上有母廠標誌也是小小一個放在不顯眼的地方。
此串引發了激烈辯論,當然少不了各種謾罵及人身攻擊,比這裡的 外匯vs總代理、國道內線淨空與否 等討論戰文還熱鬧。
三大廠的支持者們還有美車粉當然都跳出來護航,各種論述琳瑯滿目,主要的有:
- 有人解釋了這幾個獨立出來的標誌之背後設計含意及歷史脈絡,並說明並沒有所謂跟母廠平民品牌切割之意圖。
- 有人主張車好不好主要是看本質,跟母廠銷售數量根本沒有成反比關係,依稀記得有那麼一句是說好的雪弗蘭勝過差的法拉利。
- 有人指責發文者說法毫無根據,是純粹引戰,買家根本不會在意母廠他款車銷量,也沒有這樣的想法。
本魯不是美車黑,也不贊同該發文者及其支持者們的說法,而且兩年後推出的Ford GT也是貼福特標誌,算是打了那個流派的臉。
但沒想到過了16年後,遠在一萬多公里外的國家裡的一群網友車友,竟然間接證實了那個發文流派的部分論述。
原來還真有一群人吃獨立標誌這一套。
真有人認為換了標誌就開始稀有獨特了。佩服佩服。
台灣汽車平均年限超過十年 (請搜尋新聞: "一台車開16年 國人換車意願低"),1998~2018福特總銷量 >> 1998~2018賓士總銷量。
你說賓士這兩三年追過福特? 就算如此路上總量追過福特也要很多年後的事情了,就2018台灣路上跑的車,賓士絕對比福特稀有。
解決方法? 標誌獨立出來,根據本串網友發表的言論:
1. Mustang稀有度就只要看Mustang銷量就好。
2. 對於不懂的人,順勢與平價的母廠品牌做切割。
這些剛好反駁了前面護航的論述。真有意思,M01網友幫忙反駁了當年美國國產粉的護航。
而且,從這討論串可以觀察到,這裡網友對E coupe稀有度的描述,居然是用賓士總量來做衡量,居然沒人在用E coupe的單獨車系銷量,真是有趣。 這些言論打了當年美國護航Mustang 網友的臉。
還有朋友直接提雙B太多,哇賽,E coupe稀有與否連BMW銷量都要考慮進來? 這算法真是台灣獨步全球。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Mustang 稀有度 -> 看Mustang車系量。
E coupe 稀有度 -> 看所有賓士車量,甚至要看BMW + Mercedes量 ^.<
這操作真是厲害厲害厲厲害。
不管美國原廠數十年前提企劃案時有沒有自卑心態,2002年美國戰文的部分指控及論述,當年他們說的那些效果,在2018的討論串算是得到印證了。
對了,如果要切割,提高稀有度,那可以給E coupe貼個Brabus, Kleemann 標誌,這樣立馬跟路上的賓士切割,稀有度大幅上升,比488 Huracan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