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車個人認為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就是 選配的認知
(當然檢驗的部份也是很重要)
很多人買外匯車時是第一次買雙B進口車 這當然是無所謂..
但雙B很多配備是選配的 以台灣BENZ C-Class總代的選配來說
全沒選跟全選滿總價格會差到破百萬...項目上有十幾項 所以價格範圍很大
價格的划算與不划算間的判斷依據就在於車種/選配上的認識和瞭解程度
(例有如AMG跟沒AMG..有全景沒全景..說選了倒車攝影但明明是標配之類..)
買之前一定要做點功課 知道什麼東西在車上是標配 什麼是選配 大約多少錢等等
以免明明是標配被車商說成選配 變成加價或摧促成交的手法
又或是這台車選配還不錯 定價也算有cp值
但價格相對其它沒什麼選配的車種而言偏高 不知不覺放過了一些還不錯的目標
總之 外匯車想買到划算好物 功課做的足不足影響會非常大
其實不只是對消費者來說很受用,我這個外匯車菜鳥小書僮也是獲益良多。
每一點都中肯到很希望自己可以遇上這樣的客人

看完之後也想來稍微分享一下這兩年在外匯車市場打雜的心得
1. 沒錯,大滿配真的是一個很弔詭的名詞。
可能是自己個性的關係,我覺得沒有把原廠所有能選的都選完(包括香氛跟一些雞肋的東西)
我沒有辦法把大滿配說出口。
2. Autocheck跟Carfax,美國會附給我們,日期跟里程也都會更新到出口前。
但也遇過領車時一眼就看出有動過螺絲,甚至是有A到過的車,結果Carfax是乾淨的......
所以Autocheck跟Carfax的確是很重要的依據,但我想更重要的還是一間負責任的進口車商。
3. 英里跟公里也是一個很麻煩的東西,美規車我想很大部分車商都會刻意保留英里表,
即便是現在可以輕鬆進設定更改,很多頭家還是會撐到賣掉了才願意讓里程數字x1.6。
但,跑這麼多就是跑這麼多,先讓客人聽到一個低一點的數字,然後仔細一問就要被乘以1.6,
好像沒有比較加分啊......
4. 至於一車多賣的狀況,的確是很普遍,但像我們以前主要是做同行生意的,
自己在零售的時候,的確是很常要跟客人說看車必須要先約......
所以我是覺得不用太排斥要先預約、車不在店之類的說法,因為就算不是像我們這樣做中盤的,
車子會來來去去也是難免啦~
5. 雖說一車多賣是常態,但一搜尋下來也不一定是開價最低的就好。
像是同一台C300,我們給跑單幫的個人同行價,他的價格可能就會比我們低個一兩萬,
但跟他買車,可能之後有維修上的問題,你找到他他可能會請你自己去處理,
找不到他也只能說是剛好而已。
但我們就是一間店開在這裡,開車來停在門口我們就跑不了了(因為車會移不出去啊啊啊)
6. 其實最想講的是這一點,算是分享各種不同的賣車方式吧。
最近碰到一個也是自己在牽線賣車的個人,帶著客人來看車,結果客人對我們的車有點疑慮。
二手車是這樣,我覺得如果不能真心相信,也不要把價格便宜當作是最主要的購車因素。
畢竟車子被使用就是會有損耗,重點是價格跟車況能不能都讓你點頭,而不是買了之後,
交車前我們肯定是會把車況整理好,
但開幾個月發現這個要換那個好像有點問題,也不用覺得自己被噱了,
因為你回來找我們我們也一定會幫忙找出問題處理好。
離題了XD
客人在許多的Q&A之後,貌似還是信心缺缺,
我想說那也不要強求,畢竟二手車講的就是信任,這種狀況下就算成交了我想後續可能也會有狀況。
但介紹人過兩天問我,可不可以把車牽去別家車行放著,
然後他帶客人再去看一次,"當作是一台不一樣的車"
我覺得詫異然後拒絕了(還是我太淺了?)
但想到客人要是發現是同一台車,我們那小小的招牌哪還掛得住?
最近可能因為網路便利,可能因為國外賣車華人超多,
進口車好像變得人人都可以做,也有種越做越辛苦的感覺。
但選擇變多對消費者是好事,對整個市場來說其實也不算是壞事。
希望對外匯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到好車,
也希望對外匯車感到害怕甚至是排斥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點,
畢竟我們要能生存,肯定是要有比代理強的地方才活得下去啊~
之前有去詢問車行 車子何時到港
車商說到港後 車子會先回到車行半天進行洗車
大概等了1個多月 車子到了
車商提前一天通知我到店看實車
到現場看到車子時 外觀 內裝 里程表 大致上細看了一下
連試車都沒試 談好價錢 就下訂
(下訂就是車商不能再讓客戶看車)
隨後傍晚車子就牽去車測中心了
大約2星期車測完成 車子回到店廠
再去查看一下外觀 內裝 並付頭款
隨後1星期內就是 選牌 貼隔熱紙 美容(付中款)
第三次去店廠 就是交車了(並付尾款)
交車時車商檢附相關證明文件
我記得五大項
外匯車還記得加購保固險
樓上有提到一點 我深刻印象
就是里程數 車商口頭都是報英哩
真的會產生誤解
重點是 我信任車行
建議有要購買外匯車的朋友
慎選車行 多做比較 上網估狗車行評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