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車預覽】更迷人的無接縫Hyperscreen導入,Mercedes-Benz全新電動版GLC內裝釋出!

Monte920 wrote:賓士的內裝本來就是強項, 但是電車的銷量就是趕不上BMW, GLC Electric的功能則跟iX3的差別恐怕蠻大的. 根據已知的消息, 電池容量不但較小, WLTP的可行距離也比iX3少掉100英哩(160公里), 這種差距, 恐怕不是單單內裝就能夠喚回消費者的心.


車輛方面,new GLC with EQ technology 行李箱空間在未倒平的狀態下為 570L(比 iX3 520L 大),前置物空間也有 127L,遠遠大於 iX3 的 58L,另外還配有 S-Class 級氣壓懸吊以及高達 2.4 噸的拖曳能力;雖然最高充電功率比 iX3 少(400kw),但我想這一次賓士的產品競爭力是有的,而且比以往強大許多!

至於車載系統方面,我想要等 GLC electric 正式發表之後才能一較高下了~ 一個是強調 feels like home 的 MB.OS,一個是強調 complete driver focus 的 Panoramic iDrive

-馬克- wrote:
隨著2025 IAA...(恕刪)


重點是~外觀!車頭、車尾~醜到一個不行!



Mercedes-Benz CEO你不曉得嗎?
哇賽,一大片超美的
唯有賓士可以超越賓士
賓士始終走在最前端
漂亮
HAO_68 wrote:
車輛方面,new GLC...(恕刪)


我就是爬文了之後才發現他的續航力不如iX3的. 當然, 目前的爬文都是猜測, 要正式發表才知道.

autogefuehl已經有了iX3的概略介紹, 特別說iX3不會有後輪轉向與空氣懸吊, 最多就是主動懸吊, 靠的是BMW本身就相當優秀的懸吊, 主打減少車重, 增進電功能效率. iX3的設計是更多的Wagon, 多過於一台SUV. 而且拖曳能力也有兩噸.

autogefuehl即將要在兩天後(週一)來介紹GLC Electric, 我們屆時可以比較. 如果Benz在這台車上多了後輪轉向與氣懸, 當然功能上會更多, 但也會減少電功能效率, 讓我們拭目以待! BMW的策略是把這些懸吊留給iX5等級, 就像特斯拉Y沒有, 但X則有一樣.

另外, iX3仍然是駕駛取向, 而GLC Electric由Mercedes的女CEO親口證實是追求舒適取向, 這是可以確定的.
-馬克- wrote:
隨著2025 IAA...(恕刪)

內裝非常漂亮

真皮讓人感覺氣派
我是在開車還是坐在電腦前
EV WARS! BMW iX3 EV vs. Mercedes GLC EV: Which Electric SUV Would You Pick?

如果外型確定是這樣(其實兩者都沒特別欣賞)
我反而會覺得iX3較能凸顯其設計感
也注意到兩者都採隱藏式手把設計
其實電動車耗能效率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進化,對風阻係數其實不用到錙銖必較的地步
對設計師而言,電車可揮灑創作的空間比被水箱護罩綁死的油車大的多...把車做的好看是一種高工藝

納悶下面這種設計在門板的座椅調整,根本一點都不就手不知為何一直保留這種設計
反而是傳統設計在座椅側面,能直接以駕駛真正的姿試調整


至於駕駛感受上,我覺得BMW的優勢會進一步被縮小或淡化
在油車上絞盡腦汁的配重或配置,在電車上輕易的都得到一個齊頭式的提升
而更長的續航力也代表更有本錢去配置更寬的胎來提升操控表現

現在好像都不會特別標示採用何種電機技術
inconceivability wrote:
至於駕駛感受上,我覺得BMW的優勢會進一步被縮小或淡化


我沒有開過太多台的電車, 當然也沒開過iX3, 沒辦法說實在到底如何, 但這個影片從10:50起談到了iX3的原型車試駕, 那種優秀的駕駛感覺跟影片主人以往開的其他電車有很大的不同, 也提到了跟GLC EV舒適取向的有很大的不同. 再舉現有的車子來說, Model S/X售價貴很多, 但電池管理與電腦系統跟便宜的3/Y差不多, 然而懸吊的不同讓它們的駕馭感好很多, 這也是S/X仍然有它們存在的市場. 所以我相信即使是EV, 不同車子的駕駛感應該還是相差很多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