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B,C,CLA的問題


bluewalker016 wrote:
自從初代A-class麋鹿測試不過之後,MB似乎視為奇恥大辱
對這種前驅高頂小車的態度就是寧可設定的有些over,也不願再翻車跌股
MFA底盤的前驅車行路性表現,內裝質感等均不如MB正規的FR底盤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恕刪)


認同+1

掀背小車, 因為前後配重, 通常都有後輪彈跳的問題, 舒適性不如轎車, 但是空間功能性就比轎車強.


MB 對A/B 這種掀背小車, 寧可設定的有些over, 就是 避震器+防傾桿 偏硬,
但是這樣設定,
行路質感真的普通.
B200又是車身比較高的小休旅, 自然避震又要調更硬一些, 以防止過彎側傾過大.


如果想要有比較好的行路舒適性:

(1). 後輪胎壓最好放低(冷車29~30psi),改善最大. PS: 不過,過彎會變比較不利落,
前輪控制在冷車32~33psi.
這樣的設定,要比較常前後輪調胎,讓前後輪磨耗平衡些,以免吃胎.

(2). 換掉又硬又吵的失壓續跑胎,找舒適胎換上.
或由225/45/17升厚一級215/50/17, 只是這一級沒什麼好車胎可以選.

(3). B 原廠的跑車懸吊, 對行路性真是悲劇. 換回標準型的舒適懸吊,會好很多.
不然,換改裝的倍適登B6 黃筒也會變好一些.


CLA 為轎車型, 前後車身配重比較優, 車身重心又低, 就算原廠就配跑車懸吊, 彈簧磅數減震筒不用太OVER, 後座行路性就沒犧牲太多.

LU660104 wrote:
認同+1掀背小車, ...(恕刪)


感謝兩位大大的回覆
看來還是忍耐個兩三年後
換車 會比較實際!!
不要再問我頭像是哪部影片了>
還有一個辦法不知道你能接受嗎
當初我買B系列 就考慮到 運動版懸吊會過硬
所以我選擇了 B180 標準版懸吊
沒有說你說的那種硬度不舒適感
你可以考慮換標準版的 避震器
供你參考

kyouhayashi wrote:
話說小弟三月的時候牽...(恕刪)


舒適度跟懸吊形式並沒有直接關係
硬要說 獨立懸吊 尤其是多連桿舒適度會比雙A臂及其他非獨立懸吊還好
所以目前高級車種幾乎都改用多連桿了
共用底盤的目的是要統整零件 減少生產線進而降低成本 並不是cost down材料品質
何況開發新的底盤早期的花費還比延用就底盤還多 共用底盤跟好壞沒有直接關係
另外 驅動方式跟舒適度完全沒關係 跟操控優劣也沒有直接的關係
過去A class 並不是主力車型 在路上更是罕見 根本沒人開過 怎麼知道操控變差
更何況過去A B-class 一直都是前驅
如果有人說M.B.因為捨棄後驅底盤導致A class 操控變差
那應該就是01上著名的"後驅至上"在作祟吧

一樣的軸距跟懸吊形式 舒適度主要取決於彈簧的行程及磅數
其次是避震桶組泥 最後是輪胎扁平比
原廠的設計通常是最適當的 如果貿然要把避震行程拉長 降低彈簧磅數風險不低
又因為車型冷門 沒幾的底盤師傅熟悉 要調好不容易
真的要改就拿一般車型的原廠避震器來裝吧 應該問題會少一點~~
在不更換懸吊阻尼的條件下(想維持硬朗度), 但又想降低彈跳感(增加Q度),
可以朝加大簧上/簧下重量比的方向改動, 這個比例越大, 簧上相對於簧下的位移量會越小,
行路感就越穩.
樓主有沒有覺得車上載的人多的時候, 彈跳感比較輕微? 尤其是在後座.
要增大這個比例, 但又不想增加簧上負荷, 就得減少簧下重量,
換輕量化輪圈, 輪胎, 碟盤都是可以進行的方向.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