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SLS AMG的空氣力學真的那麼好嗎?

一瞬間靠的應該只是離心力
如果能顛倒在天花板上持續兩三秒...
這樣才能顯示出下壓力吧!

我也是一直希望流言終結者能找一台F1來驗證看看!
kate112244 wrote:
一瞬間靠的應該只是離...(恕刪)


恩..應該是離心力
之前TOP GEAR不是用一台FORD的小車(fiesta?)在下水道翻轉過嗎!?
so...you know
所以完全只是噱頭...

騙騙不懂的人...!

噱頭噱頭噱頭噱頭
hsiu1224 wrote:
所以完全只是噱頭.....(恕刪)


嗯...

看到後來感覺也沒有什麼希奇的
廣告噱頭本來就是最基本,只是看實際層面多不多,像AUDI的爬滑雪道就是噱頭100%,但SLS這個廣告依理論計算,確實可以達成,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牛鬼蛇神職場小丑
CAN 4045 wrote:
難道是靠離心力? 我... (恕刪)



是靠加速時的衝力和下壓力沒錯,也有靠些許的離心力

汽車空氣力學的應用是近代汽車工業的一大突破,反觀引擎和傳動系統的改革幅度還真少 (目前大多是電子控制的加入,內燃機工作效率和機械傳動效率 革新幅度依舊很少)
在高速時 車底的風量流速大於車頂,會形成強大下壓力,此種力量稱為"地面效應",是根據"白努利定律 Bernoulii Law" 演化而來

就好比飛盤輕拋就可以在天空中飛行,因為飛盤頂部是平面 風量流速快,底部凹槽形狀可以產生空氣絮流 流速就相對較小,所以在有動力(手拋)的情況下,風壓可以輕托住風盤滑行
反之當車輛車底的風量流速大於車頂,風壓會產生強大下壓力將車身罩住,車輛就可以緊緊的貼住地面 (地面效應所產生出的下壓力遠遠大於尾翼這類擾流器所產生的壓力)
重點是如何有效率的將氣流向一分為二而不產生多餘的絮流

所以當車體夠輕時,下壓力又足夠,車輛確實可以貼頂奔馳
不過在注重人身安全的歐洲,做這些測試應該不會放一堆人在車道上
貼頂效果可能是真的,但是最後飛上去時的畫面,底下的消防員應該是合成上去的
順便宣傳SLS的操控....
就依sls的底盤高度來推測

在爬上去跟離開側傾角的時候沒有絲毫磨擦的跡象

那幾乎可以斷定這真的是純廣告效果了

不過整個拍攝質感有出來倒是真的

有加分到~
m3csl wrote:
就依sls的底盤高度...(恕刪)


它好像有做個軌道讓他爬上去
ms61aki wrote:
是靠加速時的衝力和下...(恕刪)


幫你更正一下是"Bernoulli Law"
整個很熱血
雖然前面兩分鐘都是多餘的
駕駛真是心臟夠大顆
視力又夠好
姑且不論是不是真的
但效果真的超棒!!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