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ll#8 wrote:
恩 關於一台車可以獲(恕刪)
一部車車廠獲利約可這樣估計:(進口車)
問一家車廠他們奢侈稅的門檻是多少?假設是390萬,和300萬的價差就是這部車大致上的毛利!
如果進口時沒有虛報(以少報多,這是違法行為,但車商可用境外公司下單就會避過),因為奢侈稅的課徵標準是進口報單含稅大於300萬(先前寫10萬美金為錯誤已修正)。
台幣升值則進口同一部車子的成本就越低,所以車商將奢侈稅訂一個固定金額是一件很詭異的事。
如果過了300萬,消費者還要另外繳10%,車廠必須提示給消費者,如果向消費者收奢侈稅,但事實上不用繳,就觸犯詐欺。
一般而言,越是大量的車,毛利率會設定比較低,因為競爭者眾。
這是納蘭估計進口車商的利潤 ,其實以兩層的經銷系統(總代理-地區經銷商)30(+-)10%的毛利率還算合理(就看量的多寡),更何況,維修廠的投資可是個大金額,不是一家簡單貿易商(單純買賣)可以相提並論的。
以上是納蘭依據個人經驗和資訊的臆測,只是自己拿來參考其它行業的獲利率,大家各自分析,並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