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媒體試駕車禍!今天上午11時,有媒體試駕賓士AMG-GTR,行駛於汐止長青路時,整輛車倒栽蔥衝進山溝內,

https://www.ttv.com.tw/news/view/108012400007001/579
臺灣電視新聞

知名部落客,開上千萬的超跑試駕,疑似因為車速太快,失控擦撞山壁後,連人帶車彈飛到對向邊坡,整輛車卡在山溝當中動彈不得。駕駛被救出後沒有大礙,但他這輛撞毀的超跑,是賓士限量款,售價一千萬起跳,跟車廠達成和解,必須全額賠償。

鐵灰色超跑倒栽蔥卡在山溝裡車內安全氣囊整個爆開有網友目擊 千萬超跑摔落邊坡重回車禍現場車殼、碎片散落一地前保險桿甚至還卡在樹枝當中山壁因為受到猛力撞擊被削掉一塊地面也留下長長刮痕而肇事駕駛就是他46歲的羅姓男子,臉書上充滿各式各樣,介紹跑車影片,是名知名部落客,曾擔任過多家汽車媒體的編輯,專門撰寫汽車評論,以及試駕文沒想到23號早上11點多試駕跑車,意外失控撞毀的就是這輛,賓士AMG GTR系列,具有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威力相當於585匹馬力,從0加速到100只要3.6秒,售價1038萬元起跳,羅姓駕駛及車廠,已經達成和解,將會負擔後續全額賠償但究竟是因為車速過快,還是不熟系統釀禍,警方都還要進一步釐清。

媒體試駕名車很風光?專家告訴你背後心酸在這裡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610371
今天傳出有媒體試駕要價千萬的賓士AMG-GT R超跑,卻在台北市內湖山區失控撞山;媒體試車手看似風光,可以試駕各款新車或名車,但是資深的汽車節目製作人指出,媒體試駕其實風險不小,事前要和車商簽約,不能危險駕駛,否則若是出事,仍要負擔修車等責任,3年前就有媒體記者試駕限量跑車撞車,媒體就賠了2、300萬,還和試駕記者打官司。

這名製作人說,主跑汽車線的媒體記者,確實「閱車無數」,車商為了宣傳新款車輛,多會舉辦公開試駕,邀記者試車,一般量產車或國產車,有時一次準備十多輛供各媒體試駕,或分天分媒體試駕,若只是小改款,甚至會直接請記者去經銷商處領車,試駕後再歸還。不過若是超跑等高價車種,車商會審慎評估,不一定會出借讓媒體試駕,或直接派人「押車」,讓試車的人多所警惕。

他表示,試駕的車輛多是新車款,試車手對車輛的熟悉度沒那麼高,其實風險不小,所以借車前,車商都會要求簽約,強調不能危險駕駛,萬一出事,若不是試車手的主要錯誤,如被他車撞到等,會由車商的保險公司和對方洽談理賠,如果是試車手的問題,媒體和記者都要負擔賠償責任。

他指出,2016年有媒體試駕限量的HONDA NSX時在北海岸撞車,車界傳出是記者的操控錯誤,最後由媒體公司先代為賠償修車費2、300萬元,再向記者索賠,公司和員工因此打官司;也曾有媒體在國道試駕賓士時撞車,修車費賠了1、200萬,據說後來由媒體以廣告交換賠償。

他強調,試車時一定不能「耍帥」,要能發揮車輛性能和特色,又要兼顧安全,需要絕佳的行車操控能力,是相當專業的工作。
這兩則跟我貼的蘋果新聞一樣,都沒有這起事件具體的消息來源與原廠聲明

老實講都是看看笑笑就好

事實的真相只有當事人清楚

我只是對於網路某些人看到試車意外想也不想就直接賀成交感到好笑罷了


SLZ wrote:
剛剛節錄自蘋果日報...(恕刪)


我相信媒體駕車技術一定還是有吧
但是如果不熟悉地形,真的不要亂拿生命跟金錢開玩笑

SLZ wrote:
剛剛節錄自蘋果日報...(恕刪)


又GG了!

真的假的...

跟上次是同一位嗎?





‧°∴°☆﹒°☆﹒﹒‧°∴°﹒☆°∴°☆﹒﹒. °.﹒‧°∴°☆‧°∴°﹒☆ ☆°.﹒‧°∴°☆°

曉杯子 wrote:
哇~~!!!喜美 NSX...(恕刪)




喜美!!本田!!傻傻分不清楚
原來是civic NSX 我還以為是honda NSX
曉杯子 wrote:
喜美 NSX 撞車的那時候,我剛好騎機車在北海岸兜風...我第一次看到時...不敢相信,所以...下了18王公橋,又繞回頭,再看一次...確定是 喜美 NSX....本質?...(恕刪)

不管HONDA是音譯的英文發音、日文發音,還是意譯,都不是喜美...
都甚麼年代了...
水男三米斯 wrote:
不管HONDA是音譯...(恕刪)


本田在台灣成立台灣本田前的歷史1947年,台灣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張國安兩師生在台北創立慶豐行。1952年,引進本田生產的自行車輔助小引擎,是本田最早的海外客戶,後陸續進口本田摩托車來台銷售,並自1962年由甫成立的三陽工業與本田建立技術合作關係,為本田海外第一家技術合作對象,是本田在海外的第一條生產線,也是台灣第一家摩托車製造廠,較著名者如1974年推出的三陽野狼(台製 Honda CB125)。黃繼俊後將其同學暨合作夥伴柯光述引薦給本田,1964年柯光述在高雄正式設立光陽工業,與本田技術合作生產摩托車,但其款式與三陽不同。1975年三陽開發「史帝田鐵」合金汽缸,使用於三陽野狼的引擎,並將之回銷日本本田。1969年起,三陽與本田合作,生產富貴(台製 Honda N600)轎車及發財(台製 Honda TN360)小卡車,是國內第一家同時生產摩托車與汽車之公司。1974年第一代喜美(Honda Civic)引進台灣。1977年,第一代三陽喜美轎車(台製第一代 Honda Civic)在台生產,往後二十年,Civic 歷經五次改款,始終暢銷。「喜美」一詞幾乎成為當時本田在台灣的代名詞,至今台灣仍有許多的人把本田(HONDA)的汽車都叫做喜美(CIVIC)。1990年,三陽工業在台生產的第四代雅哥(先前曾引進美規的第三代Accord,並命名為雅哥)。1995年,成立「三陽MIT車隊」以台製三門喜美改裝參與國外賽事。1996年在台生產Honda City轎車。1999年底,將原本(1997年起)由日本進口的 Honda CR-V 國產化。2001年,三陽工業生產第七代 Honda Civic 的 Ferio 車款,是雙方合作的最後一項商品。早年,本田因擴充太快,一度財務吃緊,慶豐行甚至開出信用狀,幫助紓解其困境。因此,本田技研創辦人本田宗一郎與三陽工業創辦人黃繼俊,雙方交情匪淺。然而,黃繼俊與本田宗一郎相繼於1979年與1991年過世以後,雙方繼承人就持股及公司經營方式意見分歧,1990年代末期,雙方矛盾與衝突日益嚴重,且本田不顧與三陽工業深厚的合作關係,準備自行籌備台灣本田和三陽打對台,以致遲遲不肯提供較有競爭力的產品供三陽生產,例如雙凸輪軸引擎便一直不提供給三陽生產,導致關係交惡。1995年,光陽創立自有品牌KYMCO同時與本田終止技術合約,三陽則創立自有品牌SYM。2000年,本田決定悉數­出脫手中持有光陽股份,雙方合作就此正式畫上休止符。2002年,三陽與本田終止技術合約。2002年1月10日,三陽工業、本田技研分別宣布,終止雙方合作關係。本田技研於同年2月28日在台成立台灣本田股份有限公司,至2003年春本田品牌的汽車才重新投入市場。所以,喜美(civic)是車款的一種(像CAMRY、ALTIS..等)
只是因為喜美太有名氣了,變成了本田車的代名詞...
但後來在本田和三陽分家後,就只能用本田的名字在台灣銷售囉




allenhuang1971 wrote:
1977年,第一代三陽喜美轎車(台製第一代 Honda Civic)在台生產,往後二十年,Civic 歷經五次改款,始終暢銷。「喜美」一詞幾乎成為當時本田在台灣的代名詞,至今台灣仍有許多的人把本田(HONDA)的汽車都叫做喜美(CIVIC)。...(恕刪)

1997以前,本田在台灣只有喜美跟雅歌兩款,喜美作為最熱賣的入門車,在當時用喜美來代稱HONDA無可厚非
但也大約1996後,更入門的City,以及CR-V一代正式在台灣販售開始,已經越來越少人用喜美來代稱HONDA
更因為2002年本田正式進入台灣市場,更少人這樣用
2002年距今17年前,現在的 HONDA 在台灣不只有喜美、雅哥、CR-V,還有City, HR-V、NSX,還有高級房車 Legend
若在2019年還是所有人都繼續用喜美來稱HONDA,那還不會引起爭議
偏偏現實不是這樣...
這樣只會顯示還停留1997年以前的思維,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啊~~


水男三米斯 wrote:
1997以前,本田在台灣只有喜美跟雅歌兩款,喜美作為最熱賣的入門車,在當時用喜美來代稱HONDA無可厚非

哈哈哈~這樓怎麼變成懷舊篇了……

題外話,
當年做的最徹底的還是裕隆,我記得裕隆跟日產合作的車子,有很多車子都掛上裕隆的logo,現在則好像全都回復成nissan了,然後近年旗下又多了納智捷(Luxgen)副品牌。

至於日本三大車廠,也都陸續推出高級車副品牌,台灣街頭也常見,
Honda(Acura) Toyota(Lexus) Nissan(Infiniti)
Acura好像比較少看到,是不是因為台灣本田沒引進?都是水貨車?

Yellow Tomato wrote:
Acura好像比較少看到


Acura 比較常在北美看到

Honda 在北美的品牌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