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天有不測風雲之W211

shaolin wrote:
是阿! 但是板上的魔人獎的好像再開坦克一樣


如果常去T版看,你會發現不是開賓士像開坦克,
而是無敵鍵盤手們講開T就像在開豆腐一樣。
討論到最後又變成廠牌大戰跟產地情結

算了.......

我只是想說

潰縮機制真的很重要

要嘛人撞凹

要嘛潰縮機制幫你吸收衝擊力

看倌~~~

選一個吧!?
各人造業各人擔...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as same as L.O.V.E
slinn333 wrote:
看了這則新聞後大家的...(恕刪)


那台Benz是被Altis撞擊後一路被推到石磚牆?
還是被Altis撞擊後失控自行撞向石磚牆,然後Altis則一路再更向前行?

我的感想和你相反
似乎看起來比較像後者耶

當然我的猜想也不是一定正確
有待樓主來說明一下了
就不詳細比較這場車禍了...
只是多年來在各大討論區看到的情形一點心得

假設兩場車禍都撞到慘兮兮,但""都尚未導致乘客艙變形""
但是歐系車卻會被某些人解讀為潰縮設計吸收力量
而國產車(或日系車)同樣的潰縮設計卻會被某些人嘲笑為板金薄剛性差

不明白某些嘲笑國產車(或日系車)潰縮設計是很糟糕設計的人
為何同樣設計套用在歐系車上面卻是完全合理化?
國產車撞凹了就是偷料,剛性不佳,不安全
賓士車撞爛了就是潰縮機制做的好
這等同於法拉利燒車,是有錢人不會開車,國產車燒車就是車廠偷料一樣的道理
堂堂梅賽迪斯奔馳,當然是以安全做為第一考量,不管是被T牌N牌F牌H牌撞到,只要撞輸了就是安全的潰縮機制,不愧是五顆星安全至上的保護,如果德國車撞贏了,就表示國產車的版件實在很糟糕,車商為了COSTDOWN罔顧人命
現在的網路鍵盤手不只能開遍各國名車,連怎麼撞的,撞到的那個"摸門特"發生什麼事都模擬的清清楚楚,我就搞不懂,神人這麼多,以後車禍拍幾張照片就好幹嘛要等警察來鑑定事故原因?只要拍下照片上傳到01是非自有公斷,該賠多少都能算得很清楚,切車頭10萬,賓士全爛120萬,一眼就看完所有損傷,說只傷到車頭就不需要修傳動軸,連原廠都不用送

01車版教我們幾件事

1.歐洲車的鋼板一定比較紮實,即使歐洲車的鋼板和日本車的鋼板是同一家供應商,送歐洲經過大西洋後鋼板自動+7防禦

2.德國後驅車在高速公路一定比日本的前驅車穩定,不論下雨颳颱風,只要是德國車就是有如軌道車般的貼緊駕駛心中設定的路線,德國車在台灣人手上自動+7攻擊

3.德國車的零件一定比較貴因為比較耐用,就算是DANSO的零件,只要裝在德國車身上安定值直接+15,如果壞了,就是歐盟那個環保材質的法案害的,日本車的環保材質??SORRY歐洲人不開小日本的爛車喔...

4.如果德國車耗油是因為紮實的板件,厚實的零件造成車身過重才會耗油,為了一家老小的身家安全多燒點油也是應該的,如果省油是因為德國的科技可以讓車會跑又省油,國產車省油是因為他們板件輕薄,安全配備全部偷掉,所以車身輕油耗漂亮

5.歐洲車拿5顆星撞擊表示安全,日本車拿五顆星,之中必有古怪,都是5顆星還是德國車安全,就算四顆星的BMW都好過5顆性的SUBARU

個人認為,樓主貼的相片,表面上是賓士比較慘,其實那輛豐田車,五臟六腑已經被賓士車震碎,不用修了,直接報廢吧
個人認為,樓主貼的相片,表面上是賓士比較慘,其實那輛豐田車,五臟六腑已經被賓士車震碎,不用修了,直接報廢吧
-------------好個暗喻------------

某些歐系車被神話,也不是今朝今時;

也難怪SMS,VAI,ABB,CST技師瞧不起台灣人,其來有自吧!!

就像小弟目前接觸的CST(Italy) Mr. Du(xx)一樣,這傢伙很瞧不起台灣人,

他還老是澎風自個有個大雕,台灣的男性某部位像他的小拇指

小弟有一次談到工程事務,說:達成Schedule方式各異,差別在於技巧與工具;

他就給你扯就好比同樣到達目地的,他開法拉利,我開TOYOTA,真是有夠無言,(另一個Italian(他同事)答腔:"牛"更好),然後那兩傢伙,一槓又扯上半小時..

總之,其實小弟對於某些人神話某些歐(雙B,一A??牛,馬??)日(H??(不懂機械,物理,電機者不少,就愛扯操控,甚至瞎掰誤導網友,活像個經典小丑))系車種,看到我都搖頭,更是無言
不知道我是不是看錯
還是照片角度問題

感覺Toyota那台的車頭已經整個左移歪掉了?
slinn333 wrote:
看了這則新聞後大家的...(恕刪)

如果大家要買的車只是堅固不太變形, 那20幾年前的W126, W123, W124或是連W201 190E都可以做到. 當時的設計保險桿就是H型鋼直接鎖附在大樑上. 只有撞擊點在保險桿上, 小撞是傷不了車子的, 但是大撞的話, 撞擊力道就經由大樑直接傳達到乘客身上. 這樣的設計也可以在號稱坦克車的Volvo 240/244身上看到. 至於鋼板也設計的比較厚而不容易變形, 一般人對歐洲車的觀念就由當時來的.

但是這20年歐洲車的設計理念已經發生改變了, 車子的結構設計基本上就是以保護人為主, 不但是車內的乘客, 也要兼顧到車外的行人等(不過這部分作的還不夠好, 這裡不談). 否則出事了, 外表看起來沒有外傷, 但是頸部和胸部的內傷就不是外表看得出來的. 可潰縮車體的重要性已經有很多人提起, 如果還有人不屑讓這種可潰縮安全設計的車來保護他, 出事時就只能請老天保佑了.

我前面提到我前一陣在高速公路被貨車追撞, 我就再說清楚一點其實我是因前車走錯車道停在ETC車道內, 我緊急煞住車子(差前車不到一公尺停住), 大約一秒左右, 後面的貨車就高速撞擊我的車(他根本沒看到Passat這輛車停在裡面), 造成我推撞前車. 前面的PO文我已經描述過車子後方的損失(基本上就類似這輛W211), 現在談一下前面, 前車是一輛舊款的Passat, 車體設計就如之前的賓士車般的強壯, 而我的車因被貨車推撞, 因此前面的撞擊點偏低, 所以我的車是以引擎蓋, 水箱等撞擊Passat的保險桿, 後果就不用提了. 我想提的重點是, 這種撞擊發生時氣囊時不會爆的. 所有的撞擊力道都是由車身來吸收, 而你的頭/頸部只能像是一條鞭子一樣被前後甩. 連車子潰縮成這樣, 都造成我的脖子一星期不能轉, 胸痛一個月才不再痛(雖然事發時我沒有感覺安全帶做了什麼事, 只知道沒有撞到方向盤. 但是胸部就是痛, 胸部的帶狀瘀青也是第二天才浮現), 如果還有人要堅持不潰縮的車子才是好車, 我也只能說你的身體真的要練得夠好才行. 有時候我會想, 如果不是我代替這輛Passat被貨車撞, 這輛Passat車主可能就不會這麼幸運只繳3000元罰單就完全沒事了.

再來提到車損的部分, 前面我提到的50萬不是隨便說說的, 這是所有車主(不管你是開賓士車或是其他車子)都要非常清楚的, 只要你開車不認真撞到高級車, 不管你喜不喜歡, 現在的高級車被大撞到大概都會長這個樣子, 不信邪就準備付出慘痛的代價. 幸好現在的保險已經可以解決這部分的問題, 所以就算不幫自己的車保, 也記住一定要幫別人的人車加買保險, 而且金額一定要夠, 一般起跳是20萬元財損, 這個金額可能連撞到國產車都還不夠賠, 建議至少要買到50萬元, 講難聽一點才有條件跟在E Class後面...

車損是錢可以解決的事都算是小事, 最怕是弄到人受傷甚至死亡, 這就不只民事和解這麼簡單, 你還會有吃上刑事的傷害罪, 過失傷人/殺人的罪等風險. 當然這對爛命一條的爛人是沒用的, 但是我們這種小老百姓卻是很怕惹上這種麻煩. 時代真的已經變了, 車子撞壞了再換就算了, 換不起了不起不要開, 但事情總是會過去. 但只要傷到人, 這種事就很難處理, 社會新聞想必大家都看得到, 我就不再贅述.

所以, 不要再去比誰的車凹20%, 誰的車凹40%. 如果你的保險足夠, 這些都只是保險公司要傷腦筋的事. 牽涉到安全的結構件保險公司也不會用鈑的, 凹20%和40%都是要換新的. 重點是不要傷到人, 人才是重點! 這就是現在的遊戲規則, 到現在還弄不懂的人就準備吃大虧吧.

PS1: 下次被撞時不用為了面子硬撐, 該上救護車就要上, 免的內傷沒人知. 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保險買不夠, 出事了聽到要賠大錢, 很多人都會賴的. 多個驗傷報告就多個談判籌碼, 還是有很多人在乎傷害罪的.

PS2: 本來想PO上WIS上的W210車身結構告訴大家, 這些潰縮的部分都是原廠預先設計好的, 就連這輛W211看似嚴重的撞擊應該也沒傷到主結構(紅色部分, 有興趣的人自己找來看), 但想想實在犯不著為了少數不知道該怎麼說的人而侵害別人版權就算了. 基本上所有會凹的部分都有模組可以更換, 包括後葉子板. 雖然有部分要焊接, 但是新車組裝時這部分本來就是焊接的, 所以我認為對安全結構也沒差, 從WIS的圖片來看新車修復後在安全上應該和新車差異不會太大. 當然相不相信就看個人了. 總之這種設計讓車主可以更安全, 汽車公司可以多賺修理費, 錢則由保險公司買單(當然還是會轉嫁到保險費)的遊戲規則是三贏, 只要你記的買足額的保險.

jonathan18999 wrote:

如果大家要買的車只...(恕刪)


jonathan18999:
不是我在說你,怎每次你寫的文章或回覆都是如此的精彩和用心呀
套警廣的一句話:看你的文章好好看喔...給你鼓勵一下
jonathan18999 wrote:
如果大家要買的車只是...(恕刪)

原廠量產車的焊接應該都是用機械手臂焊接的,其焊接位置的精準度及溫度及時間的控制應該不是在台灣保養場用手工焊接所能比擬的!因此修復後焊點的強度應該無法跟新車一樣!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