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內一直是屬於佔有一定比例但非熱門選項的七人座休旅車款,無論是偏向低底盤設計的MPV款式,抑或是由標準休旅延伸而來的三排七座配置形式,從百萬內到動輒四、五百萬的寬廣價格帶區間均有各種車型可選,選擇或許不多但也足夠滿足各種消費者需求。若是預算來到200~300萬元之間並以休旅款式為主,本篇將要分享的賓士GLB車系相信會被納入口袋名單之一,品牌光環輔以機能著實豐富的內部空間機能,順勢成為GLB最強而有力的賣點!
自2020年4月來到台灣的GLB車系,三年多來始終維持著穩定銷售成績,台灣賓士趁勢於今年1月推出GLB小改款車型,同時在車型動力編成稍作修改,一般車型從改款前的180/200/250縮減為180/200兩款,也就是取消搭載2.0升四缸渦輪引擎的GLB 250,性能版則同保留AMG GLB 35 4MATIC單一車型,另外GLB 180為標準五人座配置(可選配第三排),GLB 200、AMG GLB 35 4MATIC則直接標配七人座車型,GLB 200並同樣將AMG Line內、外觀套件列入標準配備清單,可想而知GLB 200會是銷售主力車型。
附上2024小改款GLB三種車型價格:
GLB 180 | GLB 200 | AMG GLB 35 4MATIC |
214萬元 | 238萬元 | 307萬元 |
這24萬差距當然不只有動力而已,GLB 180若想選配GLB 200標配的AMG Line內外觀套件就得再花9.3萬元,選第三排再加6.5萬元,加上18/19吋圈胎大小不同、升級前加大打孔碟盤、飾板材質、Nappa真皮包覆方向盤、雙材質混搭座椅、運動化引擎聲浪模擬裝置(好吧,這項真的沒差...)等配備差異,直上GLB 200真的比較划算啦!

如果沒有先做功課直接去賞車的話,你可能壓根兒不會認為GLB車長只有四米七不到,然而在4649mm的車長中(不同車型因外觀造型而稍有差異),賓士可是賦予GLB長達2829mm的出色軸距長度,配合略顯方正的外型設計,使GLB具備配置三排座椅的基本條件與良好視野基礎,1845mm車寬、1706mm車高(其他兩款車高不到1.7米) 與1.6噸左右車重,也足以應付市區狹小用車環境與絕大多數的停車場條件限制,可說是賓士旗下機械最小化、車室空間最大化的最佳代表!(咦~好像偷用了別家招牌slogan

大概是受到老車影響或是「銀箭」稱號實在太根深蒂固,看見銀色的賓士總會產生一股莫名好感,就像看到某種條件會先加50分的感覺一樣。我指的正是這次領到的GLB 200試駕車,雖然不是熟悉的744銀,但這個代號775且不用加價選配的「銀粉漆-亮銀」倒也博得我深刻好感,既能充分突顯車身線條也能發揮銀色耐髒的優點,算是個相對保守但又不失質感呈現的安全牌車色選擇。如果想進一步引得關注或是天生喜歡亮麗色系的話,我會推薦同屬銀粉漆系列的玫瑰金或新色光譜藍,或是加1.1萬來個非常搶眼的MANUFAKTUR野性紅。
假如你不是改款前的GLB車主、汽車媒體工作者或是賓士品牌狂熱份子,應該也要透過「大家來找碴」的圖片對照方式,才能看出這次GLB小改款外觀哪裡不一樣。是的,因為我也翻出兩年多前的GLB 250試駕文章進行比對,包括前保桿造型與頭/尾燈內部燈組設計都經過重新修飾。改款前的保桿具有黑色塑料飾板搭配,改款後是以車身同色飾板為主並放大保桿兩側梯形線條,看起來比較精緻也確實更加霸氣!頭、尾燈則分別更換日行燈與紅色導光燈條設計,日後看到尾燈具有四道橫向燈條的就是小改款車型啦!另外GLB 180/200都是配置標準LED頭燈,唯有AMG GLB 35 4MATIC升級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試駕車也有選)。

水箱護罩裡還是點狀鍍鉻,還沒換上與其它新世代賓士相同的滿天星芒樣式,粗壯的單柵式造型與GLB外型極為相襯。

教大家一個辨識新世代賓士有沒有選配多光束智慧型頭燈的方法,只要看到日行燈線條為一長兩短,即是搭載多光束智慧型頭燈,除車輛啓閉時具有華麗的燈光動畫展演,照明效果與功能也都更加出色。

GLB 200本就標配19吋圈胎組合,前、後都是235/50R19,試駕車只是再選配換成造型一樣但顏色改以黑銀呈現的雙色式樣。

車尾造型與改款前並無不同,主要就差在尾燈而已。另外小改款GLB也跟現行多款賓士新車相同,提供套裝配備組合給車主們選配,像是PDC專屬豪華配備套件與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前者包含支援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的Burmester環場音響系統、互聯導航套件、交通號誌輔助、MBUX擴增實境導航功能、可替換門檻飾板附照明;後者除上述PDC所有內容以外再加入全景式電動天窗、抬頭顯示器、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進階自動調適遠燈輔助、MBUX智能控制及雙側賓士Logo投射燈,選配價格分別是11.7萬元與25.8萬元,後者較貴但也比較實用,預算夠當然推薦直上PDD PLUS。結果勾一勾會不會心一橫乾脆攻頂GLB 35 4MATIC...選配過程就是這麼扣人心弦~
內裝介面與功能改變重點介紹:

不同於GLA、CLA如出一轍的內裝樣貌,GLB在造型上稍微有走出自己風格,除了一起換上雙10.25吋數位螢幕並升級MBUX 2.0作業系統以外,GLB在儀錶台飾板與門板造型設計都更具有力量感,應該也是為了與外型風格匹配而做出的線條改變。然而精緻又華麗的車艙氛圍營造,一向是賓士的拿手好戲,在GLB身上當然也不例外,它看起來可能沒有C/E-Class那般絢麗,但200車型在AMG Line內裝鋪陳下,提供ARTICO/MICROCUT雙材質混搭方式,包括門板及座椅都可見到類麂皮材質使用,輔以隨處可見的紅色車縫線、亮黑/銀色飾板與車室氣氛燈條,整體內裝精緻度依然十分討喜。
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後,GLB另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無非就是空間,受惠於偏向方正的外型設計,坐進車內即可感受到優異的行車與乘車視野,無論前座或後座都可獲得出色的空間感,尤其試駕車選配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能再次提升車室採光效果。坐上由ARTICO/MICROCUT材質混搭的座椅,乘坐感或許不是格外柔軟,但身體每個部位都能得到紮實支撐,大腿位置還可額外延伸調整來強化腿部支撐性,雙前座並可經由電動調整、電動腰靠、電動記憶來輕鬆得到舒適坐姿。
同樣座椅設計風格持續由前座延續至第二排與第三排,如同眾多休旅或MPV車型一樣,第二排大多是全車中最舒適的乘坐位置,GLB也一樣。單是第二排就提供椅背斜度調整、前後距離調整、後座空調出風口、後座中央置杯架、第二排雙USB Type-C充電插孔等完整設施,只是以GLB車寬設定而言,第二排承載兩人會是比較舒服、愜意的狀態。
若是需要承載第三排乘客,第二排豐富調整機能即可派上用場,除椅背傾斜角度微調以外,並提供14公分的前、後滑動距離調整,讓一、二排乘客都可以調整座椅距離來騰出第三排乘客所需膝部空間。車內給予第三排乘客的機能設施同樣不馬虎,一樣享有中央雙置杯架、雙USB-C充電孔及ISO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讓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實際使用狀況來調配汽座擺放位置。如果要進出第三排的話,也只要將第二排肩部位置的機關一拉,第二排座椅便會前傾並向前滑動13公分,即可創造出足夠的第三排進出空間使用。

蜻蜓式方向盤屬於AMG Line內裝的一項特色,兩側按鍵都採用觸控方式操作,上面一邊各控制一個螢幕,下面個別是ACC駕駛輔助與多媒體的設定、切換使用。

切換數位儀錶顯示模式會連同多媒體螢幕一起改變,這是我自己最愛的「簡潔」模式,看起來就很乾淨、美觀,還可以切換多種顏色顯示。

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連結方式屬於MBUX 2.0作業系統的標配內容,搭配無線充電板即可達成無線使用環境。

在Google Maps設定好導航路線之後,路線指引會同步在數位儀錶及HUD抬頭顯示器當中,是一項非常貼心的功能整合設計。

具備主動停車輔助附前後雷達、後方橫向車流警示、起步限速輔助的智能停車輔助含360度環景攝影功能同為標配,雖說GLB尺碼不大但還是存在部份視線死角,有環景影像輔助總會更令人安心。

手機無線充電板跟USB-C充電孔都可以在中控台底部見到,置杯架並附有瓶身大小調整功能。

小改款NGCC車系最大的內裝變化就在這個位置,以前這裡附有手寫觸控板,現在升級MBUX 2.0多媒體系統就取消囉!剩下行車模式、音量調整、智能停車輔助含360度環景攝影功能的調整按鈕而已。

中央扶手內部設有兩個USB-C充電插孔,所以光前座就有三組USB-C加一個手機無線充電板可以進行充電使用。


雙前座乘坐支撐性表現相當不錯,同時具有電動調整、電動腰靠、電動記憶、腿部延伸等便利功能。

空調出風口屬於此等級車款非常基本的配備項目,底部還有兩個USB-C充電孔給予第二排乘客使用。

請身高178公分的有為來進行乘坐示範,副駕駛座同樣是以他的身高進行設定,此時第二排座椅為退到最後方位置,可見膝部空間表現十分寬廣,頭部活動空間當然也不成問題,GLB在五人座狀態是可以坐得相當舒適。


若將第二排座椅向前推進到最前方位置,也就是向前推進14公分,有為就只剩下約三指幅的膝部距離,這時我們再來檢視第三排乘坐空間表現如何。

第三排示範乘客是身高約170公分的林恩aka高雄東哥,此時他的小腿幾乎是緊鄰著第二排椅背,短距離或許還能忍受,但像東哥逢年過節要回高雄的話應該會感到非常辛苦。不過第三排機能設施也很完整,提供兩組USB-C、置杯架及ISO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

當天我也帶了兒童座椅來進行空間示範,因為縱向空間表現不夠的話,當第二排置入反向式汽座可是會明顯壓縮到前座乘坐空間。

題外話,GLB外露式ISOFIX扣環於安裝汽座時真的很方便,很多車都是藏在椅背跟椅墊的夾層裡面或是洞裡,有時花費多些時間來尋找正確位置。

當第二排退至最後並安裝反向式汽座時,前座有為大概剩餘半個拳頭的膝部距離,稱不上充裕但還可以接受,也還有良好的椅背傾斜角度,足夠讓後方汽座進行旋轉功能使用。

由於是七座設定,第三排展開時勢必會壓縮到行李廂空間,此時僅留下130公升可以使用,大概就是隨身小包或背包可以置入。

第三排倒下的五座狀態便會增加不少行李廂容量,像我當天擺放兒童安全座椅、大型行動電源都可輕鬆置入。另外改款後已將行李廂管理套件列為標準配備,內含行李廂12V充電插座、後保桿上方鍍鉻護片與行李廂分隔網。

GLB的二、三排座椅傾倒方式分別是4/2/4及5/5,完全可以依照個人使用需求來進行調整。二、三排座椅全數傾倒後的底板平整度也相當不錯,此時行李廂最大容量來到1680公升,實測躺進176~178公分的成人不成問題,作為車宿使用很可以。


在取消GLB 250車型之後,現在只有AMG GLB 35 4MATIC配備2.0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GLB 180跟GLB 200的排氣量都是1332c.c.,只是因應車型等級而調整為163hp/27.5kgm、136hp/23.4kgm兩種最大動力輸出,搭配DCT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的0~100km/h原廠加速數據分別是10.3秒、9.3秒。兩者亦都具有48V輕油電系統輔助,可額外提供14hp馬力輔助。就先前兩回小改款GLA、CLA試駕經驗來說,我印象最深刻的進步之處來自動力輸出平順程度,改款前低速狀態會略顯頓挫,甚至引擎自動怠速啓閉的啟動過程也會發出不小震動感受,現在都在小改款車型一併進行優化。
首先是動力輸出平順度表現,由於48V輕油電系統加入以及變速箱換檔邏輯經過優化處理,緩起步的平順度已非改款前車型可相互媲美,包含一、二檔的檔位銜接感受都是,除此之外,需要超車時深踩油門的降檔反應也很及時,對於改款後的變速箱表現很是滿意。腦海裡另一項優點進化就是引擎自動怠速熄火啓閉功能,如同先前試駕過的CLA 200,GLA 200也幾乎將震動降低到微乎其微的狀態,不特別仔細感受真的體會不出引擎怠速啓閉過程,各位前往實際試駕時可以特別感受一下。
在智慧駕駛輔助與安全輔助配備方面,GLB提供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智能轉向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防撞輔助含路口車流辨識、行人偵測及車道壅塞防撞輔助、主動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PRE-SAFE PLUS主動後方安全防護、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與全車七具輔助氣囊,已是十分完整。


GLB 180、GLB 200雙車型均是配置舒適型懸吊系統,只有AMG GLB 35 4MATIC標配具有電子阻尼可調的AMG RIDE CONTROL,不過以實際操駕及乘坐感受而言,GLB 200並不會發生令人不適的側傾與晃動感,因為在發生側傾時,你依然可以察覺到該側避震器阻尼正牢牢撐住車身直到車身回正,不會在車身回正後造成二次擺盪,給予駕駛者及乘客十分安心的車身動態協調性發揮。至於動力部份,雖說原廠數據顯示GLB 200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9.3秒,但因為低、中速的加速反應不錯,實際動力輸出的加速體感是輕快有力,除非你已經先開過AMG GLB 35 4MATIC或同等動力車型,不然對於GLB 200的動力應會感到夠用才是。

在為數稀少的兩百萬級別七座休旅中,GLB 200確實端出相當均衡的各方面表現,它不僅握有三芒星光環加持而已,豐富空間機能本就屬於GLB的拿手好戲,如今小改款於科技輔助、內裝設計、動力系統再進行全面性優化,都讓GLB成為一輛表現更紮實也更稱職的家庭用車。238萬元基本定價加上選配後的價格或許不便宜,但套句網友常說的,貴從來就不是它的問題...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小改款 GLB 200 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賓士原廠GLB小禮包,裡面有賓士魔術方塊跟紅包,只有1個名額喔。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4年2月9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賓士原廠GLB小禮包 | 地達羅 恩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