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回阿里山媒體公辦試駕行程中,大改款GLC 300 4MATIC所呈現的新世代產品力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不論是融合家族設計元素的新穎外表,抑或是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科技配備進化,以及動力、行路質感的一併升級優化,都讓這位賓士銷售一哥再次展現均衡且極為迷人的變化幅度。有別於上回試駕的GLC 300 4MATIC車型,這次我們再向台灣賓士借來GLC 200 4MATIC車型進行試駕,畢竟兩者間基本價差來到45萬元左右,透過完整介紹內容來檢視動力、配備都少一點的GLC 200 4MATIC,是不是能符合潛在買家對它的需求與期待!
文章介紹GLC 200,試駕影片我們選擇動力、配備更豐富的GLC 300進行介紹!

原廠代號X253、於2015年首度現身的賓士中型休旅車款GLC,普遍被視為過往GLK車系的接班人,因為當年GLK跟現在GLC一樣都是沿用C-Class的底盤共同打造,四米五左右的適當車長輔以汽/柴油動力、四輪驅動、俐落外型、不錯空間等豐富車型選項與均衡表現,加上GLK正好搭上休旅車快速發展的年代,使GLK於發表後隨即在眾多市場大受歡迎,替接下來在2015年登場的第一代GLC奠定良好基礎。
雖說GLK已在2015年停產,但在國內能見度依然不低,這次為期兩天的試駕時間裡就巧遇好幾輛,趁這輛前期型GLK停駐於路邊時一起來張合照。有別於GLK的四米五車長或第一代GLC的四米六,第二代GLC再將車長延伸到四米七,停在一起就發現新款GLC真的大了不少,外型樣貌也更加流線、圓潤,不過我還是挺喜歡GLK那方正又耐看的線條設計。

去年底在台上市的大改款GLC,台灣率先引進GLC 200與GLC 300兩款汽油動力,都是搭載2.0升四缸渦輪動力、九速手自排變速箱並一律配置4MATIC四輪驅動系統,包含安全輔助及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內容都是全車系標準配備,雙方主要差異來自懸吊系統、動力數據、Avantgarde/AMG Line套件搭載、飾板材質、方向盤式樣、座椅材質/造型、頂篷顏色及音響系統等配備,GLC 200 4MATIC與GLC 300 4MATIC基本定價分別是266萬元與311萬元。
眼前這輛身披科技銀車色塗裝的GLC 200 4MATIC,因為額外選配不少配備項目,使外觀與內裝呈現均與標準GLC 200差距不小,先列出這輛GLC 200 4MATIC究竟有哪些選配項目,再讓各位一一對照,準車主或正想下訂的網友也可做為參考。
選配代碼 | 配備名稱 | 選配價格 |
922 | 銀粉漆-科技銀 | 不加價選配 |
P29 AMG Line內裝套件 | 1. 黑色ARTICO/MICROCUT包覆座椅附對比縫線(代碼601) 2. Nappa 真皮多功能平底跑車方向盤 (代碼L5C) 3. 方向盤換檔撥片(代碼431) 4. AMG 不銹鋼行車踏板附橡膠防滑凸點 5. AMG 腳踏墊(代碼U26) 6. 黑色織布車內頂篷 |
不加價選配 |
294 | 真皮-棕黑雙色 | 90,000 |
401 | 豪華前座椅(可通風/加熱) | 40,000 |
72B | 額外USB連接埠Plus | 16,000 |
794 | 中控台灰色菱格紋飾板 | 8,000 |
21U | 原廠行車紀錄器 | 20,000 |
293 | 後座側面氣囊 | 19,000 |
301 | 前座菸灰缸 | 2,000 |
P31 AMG Line外觀套件 | 1. 霧銀星芒型水箱護罩 2. 水箱護罩"Mercedes-Benz"徽飾 3. AMG車身造型(代碼772):AMG前擾流板附鍍鉻飾條、運動化進氣口、AMG側 裙、AMG後擾流造型 4. 跑車化懸吊系統(代碼486) 5. 雙排氣鍍鉻尾飾管整合於後保桿中 6. 運動化引擎聲浪(代碼B63) 7. 鋁質車頂架(代碼725) |
200,000 |
P55 夜色套件 | 1. 亮黑色水箱護罩外框及橫柵底部飾條 2. 前保桿下緣亮黑色處理 3. 車尾下擾流板亮黑色處理 4. 亮黑色側窗框及腰線飾條 5. 亮黑色車外後視鏡罩 6. 後側窗及後擋風玻璃暗色處理(代碼 840) 7. 黑色車頂架(代碼720) |
23,000 |
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 | 1. 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 2. 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套件(含動態投影迎賓功能) (代碼PAX) 3. 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 (代碼318) 4. 進階自動調適遠燈輔助 (代碼628) 5. MBUX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 (代碼U19) 6. 隔音玻璃(代碼851) 7. 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代碼413) 8. 抬頭顯示器(代碼 444) 9. 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代碼581) 10. 引擎餘溫再利用(代碼670) 11. Burmester環場音響系統(代碼810) |
200,000 |
RVP | 20吋AMG多輻式輕合金輪圈 (前255/45R20;後285/40R20) | 58,000 |

上一代GLC還維持在4.7米以內的4656mm,隨著各車型演化與消費者對於空間的需求增長,全新GLC車長已突破4.7米來到4716mm,除長度增加6公分以外,軸距亦加長1.5公分至2888mm,這不只是因應造型改變而已,重新規劃的車內空間如乘坐或行李廂都會帶來更好的表現,上回GLC 300試駕已曾實際體驗。


原本GLC 200的基本外觀應該像是發表會展示的藍紫色車款,搭配造型較為典雅的Avantgarde外觀套件以及18吋圈胎組合,若是想擁有如同試駕車這般帥氣樣貌,GLC 200就得多花20萬元選配AMG Line外觀套件方可獲得,套件內容還包含運動化引擎聲浪,加速時會有模擬聲浪從車內喇叭傳出,不會特別明顯但就察覺得出來不像是自然發出的聲音,有種四缸變六缸車的感覺。

在上述選配項目裡,我最推薦的會是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雖說要價20萬元,但是可以獲得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MBUX擴增實境導航功能、隔音玻璃、全景玻璃天窗、抬頭顯示器、多區恆溫與Burmester音響系統,尤其是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抬頭顯示器與MBUX擴增實境導航真的實用又方便,用過之後就會徹底沉浸在新世代科技所營造的高度便利性,才會推薦這套直接全包的PDD PLUS配備套件。

20吋圈胎組合同為選配項目,還是前、後不同規格的搭配方式(前255/45R20;後285/40R20),我是認為GLC 200可以選配到19吋就好,搭配AMG Line外觀套件一樣具有不錯視覺效果,也可以少一點路面回饋資訊與日後換胎成本。如果沒有要選配AMG Line外觀套件的話,維持原本標配18吋倒也無妨。

由於試駕車再選配夜色套件,額外會獲得後側窗及後擋風玻璃暗色處理,其它像是車頂架、車身飾條、窗框、水箱護罩外框也都改以黑色處理,可以考慮跟著AMG Line套件一起選配。

即使知道大改款GLC的外觀設計方式與W206 C-Class不會相去太遠,實際見到本尊還是會讓人感到幾分驚艷,特別是在窗框造型與腰線處理,都讓新一代GLC看起來比舊款更加有型!良好賣相搭配賓士品牌光環,相信GLC還會坐擁賓士銷售一哥位置好一陣子的。


毫無意外的,內裝樣貌就跟W206 C-Class如出一轍,這也是目前新世代賓士陣容最常見的一套配置,由12.3吋數位儀錶與11.9吋中央直立式多媒體螢幕所組成,可以經由聲控、方向盤觸控式按鈕及觸控螢幕來進行操作,New GLC並搭載最新世代MBUX 2.0系統,聲控能力與介面設計都經過再次優化,像是現在不用再喊出「你好,賓士!」即可執行部份聲控項目;另外透過螢幕色彩及環繞式氣氛燈的氛圍營造,依然會讓駕駛者與乘客感到十分絢麗,白天與黑夜觀看完全是不同感受!

實際在隧道裡行駛時的駕駛座氛圍如圖所見,螢幕亮度當然會隨著外部光線強度進行調整,即使外頭是豔陽高照,中央多媒體螢幕也不太會受到光線反射影響閱讀性,搭配聰明且反應即時的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與各項資訊介面顯示,不由得令人沉溺在新世代賓士車款的出色駕駛氛圍裡。

縱使不選配前面提到的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裝內容,依然強烈建議選配HUD抬頭顯示器這項配備,現行賓士的HUD顯示面積大、功能豐富且畫質出色,能在行駛過程協助駕駛者查看眾多資訊,就連HUD的顯示模式都具有五種模式可以切換!

HUD抬頭顯示器切換至Off-Road模式的樣子。

標準模式上路時的實際模樣,包含原廠導航或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的Google Maps導航指引都會同步顯示,抵達交流道前亦會出現行駛車道指引,真的很方便!

包括移動過程距離障礙物過近時,都會在HUD裡顯示車距警示畫面,基本上擁有HUD之後都不太需要仰賴儀錶板了。


另外在12.3吋數位儀錶部份,也提供多達七種顯示模式可以切換,跟C-Class相比就是多了Offroad模式。

Offroad模式的顯示畫面,提供電子羅盤、海拔高度與車身傾斜角度等資訊,中央多媒體螢幕另有其它Offroad資訊可供參考。
- 1
- 2
- 3
- 4



假如覺得數位儀錶這麼多模式用不到,或是只習慣使用其中兩三個模式,有個小撇步可以提供給準車主或車主們使用,例如在標準模式時長按方向盤左側的首頁按紐(房子圖示那顆),就會進入儀錶模式選擇畫面,這時挑選第二常用的顯示模式(以運動模式示範),在進入運動模式後,只要按下方向盤上的上一頁按鈕,就會從運動模式直接跳回標準模式,就是可以在兩個模式直接切換的意思,這樣就不用每次都要進入模式選單再挑選一次。


另外方向盤右側設有一顆聲控按鈕,短按時會進入MBUX聲控模式;長按的話則會進入Apple的Siri或是Android手機的Google語音助理。音量鍵也不必實際按壓,上下滑動即可調整多媒體音量,摸索習慣後就不會覺得複雜。

至於要開啟ACC進入智慧駕駛輔助功能的話,只要按下方向盤左下角的SET鍵即可,按壓+、-符號的時速設定會以10km/h為單位,想要微調時速(1、2、3這樣)就只要像調整音量用滑動方式操作即可。

GLC的ACC主動定速測距輔助系統還可以調整跟車方式,提供舒適化、動態或基於DYNAMIC SELECT行車模式三種,你可以將它視為系統跟車的積極度差異,舒適模式下,前車加速或離開車道時,車輛只會緩慢的加速跟上;動態模式時,可以明顯感覺到系統會以積極方式跟上前方車輛,包含前方車輛駛離車道時也會積極加速至設定時速,不太會有給其它車道切入前方空檔的時間,就看駕駛者自身使用習慣來決定囉!

方向盤右側還有一個星星按鈕是作為「我的最愛」快捷鍵設置,從中央多媒體螢幕選單可以設定快捷鍵要開啟的功能項目。

中央11.9吋觸控式多媒體螢幕同時具備兩種操作方式,分別是新的「零層級」與舊版的「經典」畫面,零層級會將多媒體、導航、車輛資訊設定等常用功能以小型圖示放在首頁畫面,就像是手機首頁的Widget小工具;經典模式的話,就會直接將功能項目以橫列方式放在首頁畫面裡,端看自身使用習慣進行調整。

經典模式畫面,零層級畫面會比較有科技感。

凡是換搭此具11.9吋多媒體螢幕的新世代賓士車款,都會提供無線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連線方式,車輛發動後便會自動連上,此為Android Auto的連接畫面。

360度環景輔助影像的顯示畫面,可以滑動方式調整所想查看的位置與角度,畫質表現亦是相當出色!

還有一項特殊功能是環景影像系統可以記憶當前所在位置,日後行駛到這個位置時就會自動開啟環景影像輔助。

多媒體螢幕還有一個隱藏功能,是長壓「空調功能表」的話,系統會自動將全車空調溫度都調整至22度,可能在剛上車啟動時可以用到吧!

當油燈亮起時,導航系統就會自動搜尋附近加油站,也是一項頗為貼心的功能設計。

系統還有提供洗車機模式,啟動時不僅會限制最高車速至20km/h,也會將一些進入洗車機時需要的設備關閉,如車外後視鏡、車窗與部份偵測功能。

查看選單時還找到這個功能,MBUX圖像表示會在特定日子稍作改變(像是情人節or聖誕節?),有沒有車主可以分享一下圖像彩蛋畫面~
- 1
- 2
- 3

MBUX擴增實境導航功能隸屬於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之一,雖然不像S-Class可以直接投射在HUD抬頭顯示器裡,但在多媒體螢幕顯示同樣也能提供清楚的路線指引,系統會直接在需要行走車道或轉彎位置提供箭頭指引,距離轉向位置愈近的時候箭頭就會愈大,有點像是玩賽車遊戲的路線指引一樣。

連同杯架或是位在杯架前方的雙Type-C充電孔都另有玄機,首先是可以從充電孔燈光顏色來辨別是不是額外選配的「額外USB連接阜Plus」,選配後會將全車Type-C充電孔增加至六個,藍色燈光則表示具有快充功能,原本標配的充電孔顏色會是白色。

因為Type-C充電孔左側還有手機無線充電座,杯架展開後可能會影響到手機拿取過程,所以這個杯架外環其實可以旋轉收納(如上方第一張圖),需要時再按壓杯座底部即可彈出。

中央扶手裡面還有兩個Type-C充電孔,內部空間具有隔層規劃,可以根據擺放物品大小來進行分類,對開方式當然也是賓士車款的傳統設計。


使用真皮材質包覆的棕黑雙色座椅屬於加價選配項目,試駕車另再選配雙前座通風、加熱功能,預算足夠的話,我覺得通風、加熱這四萬元可以花,冬暖夏涼的感覺真的會特別舒爽!另外座椅本就具有腿部電動延伸功能,強化大腿位置的支撐效果,雙前座不論是舒適性或包覆性表現面對日常使用皆是恰到好處。

專屬於後座的雙區恆溫空調面板及底部雙Type-C充電孔都是額外選配項目,讓後座乘客可以自行調整風量、溫度及空調模式,車上六個Type-C充電孔都具有快充功能。

即使是後座門板的質感堆疊也不含糊,利用多種材質搭配與氣氛燈條來營造出與前方近似的優異質感氛圍,Burmester音響系統亦是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內容之一,也就是俗稱的小柏林。

由於軸距僅增加1.5公分加上舊款GLC空間其實已有不錯表現,坐進新款GLC的後座瞬間並不會覺得空間有特別進步幅度,算是維持過往的優異水準。同樣請來身高177公分的八里健身魔人-年輕有為進行乘坐示範,以其身高在後座依然擁有充裕膝部與頭部空間,椅背斜度不能調整,但斜度設定算是剛剛好。


這次後座椅背固定位置還增加了一個機關,這裡附有一個可調式機構,展開後會成為可以讓椅背稍微前傾的固定位置。

這時將椅背向後扣上,就會發現椅背角度變得較為直立,原廠表示這樣可以增加行李廂額外70公升使用,如果非得載人又剛好得載運大量物品,即可使用這個折衷方法。


再來是後座中央扶手具有兩項機關設計,第一段開啟是這個小型置物空間,應該是設計拿來放筆的?但我試著將手機放進也是可以。

再輕壓一下即可開啟第二段機關,就是中央雙置杯架的位置所在。

接著來到行李廂空間介紹,New GLC車長增加部份對於行李廂來說較為有感,因為內部容量從550公升放大至620公升!空間規劃平整以外,另設有不少空間機能可以運用。

右側具有掛勾、彈性固定帶、固定釦及椅背快速傾倒按鈕。

左側則有掛勾、附格網的置物空間及椅背快速傾倒按鈕。

New GLC在國外具有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選擇,電池就是擺放在行李廂底板下方位置,不過台灣引進的是汽油動力,所以這個地方就成為另一處置物空間使用,包含置物籃、隨車工具及伸縮式行李廂隔板都收納在這裡。

後座提供4/2/4分離傾倒方式,全數傾倒後的平整度相當不錯,並可將行李廂容量擴增至1680公升,相較舊款增加80公升。

全景玻璃天窗同樣是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內容之一,前半部可以上掀及開啟,開啟後將可為車內帶來出色採光與寬闊的空間視野感受。

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列為標準配備,尾門上的貼紙提供正確足踢感應方式,請車主以前後腳踢方式進行感應開啟,不要用左右橫移方式,至於尾門開啟高度設定,可以在中央多媒體螢幕裡找到。

前面提到的智慧駕駛輔助系統還沒有詳細說明,雙車型的標配項目與內容都相同,上個世代我們習慣稱之為23P,但在新世代升級「進階智慧駕駛輔助套件」之後已改稱為P20,涵蓋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智能轉向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防撞輔助含路口車流辨識、行人偵測及車道壅塞防撞輔助、主動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主動轉向煞車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PRE-SAFE® PLUS 主動後方安全防護與PRE-SAFE® 主動側撞防護,整體內容看來已是十分完整!

試駕時也玩了一下GLC的智能停車輔助,在行車時速低於35公里時,按下智能停車輔助按鈕,系統即可自動搜尋並辨識適合的停車空間,駕駛者可選擇路邊停車或是倒車入庫(可選擇以車頭或車尾駛入)。像這個時候找到兩個車位,可以自己點選要系統停放於哪個位置。

確認並排入R檔後,其餘停車動作均可交由系統自行完成,包含方向盤轉向、油門/煞車控制及R/D檔變換,第一次使用可能會覺得挺沒安全感的,但是結束後會發現車輛停放位置確實是恰到好處!

就連駛出車位都可交由系統執行,還可以選擇駛出方向,用手指直接點選即可。

駛出過程一樣是由系統自行操作所有流程,不過在車輛駛出後,儀錶與多媒體螢幕都會跳出讓駕駛者接管的大型圖示,告訴駕駛者該接手駕駛車輛囉!

介紹完一連串的內、外觀配備項目與科技輔助功能,最後總算能來跟各位介紹這次大改款GLC的動力、底盤變化,包含引擎、動力數據、懸吊形式以及行路質感,都在這輛新世代X254 GLC車系得到再次升級!首先不論是GLC 200還是GLC 300,引擎蓋底下都是搭載同一具代號M254的2.0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跟舊款同樣擁有48V輕油電混合動力輔助。
那麼跟上一代的M264 2.0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差在哪呢?有一項重點改變是由原本的BSG進化為ISG,簡單來說,BSG與ISG個別代表驅動方式不同,BSG為採用皮帶來驅動啟動馬達/發電機,ISG則是採用串接形式來驅動啟動馬達/發電機(放在飛輪與變速箱之間),包括水泵與冷氣壓縮機等都是交給48V電控方式提供,表示引擎怠速熄火期間一樣能享有冷、暖氣啦;然而M254的48V鋰電池容量雖然從M264的20Ah降至17.5Ah,但是受惠於更出色的充放電效率,電動馬達輔助出力反倒提升到23hp,整體效率提升同時,連同運轉品質、引擎怠速啓閉過程、節能表現都優於上一代M264,如果是上一代W205 C-Class/X253 GLC升級到這輛新一代GLC的車主,相信在實際駕駛體驗後會十分有感。


撇開45萬元價差不談,單就動力看來應該都會遇到該買GLC 200還是GLC 300,或是GLC 200動力夠不夠用的問題,攤開帳面數據,GLC 200身懷204hp/32.6kgm最大動力與7.8秒加速破百的性能表現似乎已經不差,實際駕駛感受確實也是如此,兩天試駕面對任何路況都可以從容面對,或許會覺得它在大腳油門時的衝勁沒那麼強烈,但也不會在你需要動力的時候感到疲弱,我覺得GLC 200的動力設定很剛好,剛好可以應付一切日常行駛的基本需求,剛好提供給駕駛者一個平易近人的代步選項。
選擇GLC 200倒得有個前提,就是你上一輛車的動力沒有比它大,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嘛!這樣才會覺得GLC 200的動力既輕快又順暢~假如是對於動力表現要求比較高一點,像是再加速超車時想要更快速的動力響應、爬坡時想要更游刃有餘的力道展現,或是單純迷戀於車尾銘牌數字帶來的虛榮感,那麼就把這45萬加上去吧!別單純看GLC 300的0~100km/h只快1.6秒,實際開起來的前、中段加速力道差異還是挺明顯的。但不管是GLC 200還是GLC 300的九速手自排變速箱,都具有換檔綿密且效率出色的優點,只是個性設定還是偏向舒適性靠攏,Sport模式反應大概可以增加兩到三成,但還跟理想中的積極對應稍有幾分落差。


相較於容易因個人經驗而異的動力感受,這具M254引擎讓我最有感的會是引擎怠速啓閉過程,過往我自己實在很不喜歡這項配備,主因是當引擎再次啟動所帶來的震動與聲響,其實會影響到車內乘客的乘坐舒適體驗,通常都會一上車就關閉這項功能。但是改用第二代ISG驅動方式的這具M254,卻能將引擎怠速後啟動的震動控制到微乎其微的地步,如果你正在跟其它乘客聊天或聽著音樂,而不是像我特別將注意力全數集中在怠速啓閉過程的話,根本就不會察覺到引擎已經再次啟動!終於不用讓我去尋找那顆引擎怠速啓閉的關閉按鈕在哪裡了!
進入X254世代的New GLC還有兩項有感進化,分別是懸吊形式與行路質感表現,有別於GLC 300配備跑車化懸吊系統,GLC 200配置的是車高降低舒適型懸吊系統,先別鑽研這兩項有何差異,重點是GLC 200比起上一代而言,懸吊與避震器所回饋的支撐性更好、路感也更Q,改善上一代明顯偏軟的晃動情形,即使試駕車選配達到20吋的圈胎組合,我也不會覺得車內感受到的彈跳感特別明顯,是一種更紮實、成熟也更討人喜歡的均衡設定,就連轉向感受都變得比較俐落,輔以四輪驅動系統加持,於山路行駛過程能夠提供十分穩定且協調性良好的車身動態。


乍看之下,第二代GLC彷彿只是套用W206 C-Class的內、外觀設計元素,但是它搭載、運用的很多好料真的需要親自體驗才會有深刻感受,不論是智慧型數位頭燈、HUD抬頭顯示器、數位/聲控操作介面、新款M254引擎、懸吊回饋、操控性、隔音水準以及用料材質等細節,幾乎各個層面都可以感受到第二代GLC的優化升級。所以不只是表面看起來賣相好,體驗後還會再讓人產生進一步好感!以如此全面、均衡的能力發揮看來,GLC要保持賓士銷售一哥地位只是輕而易舉!另外,既然現在訂車都要等上好一段時間,我覺得PDD專屬豪華PLUS配備套件與額外USB連接阜Plus會是相當推薦的選配項目,AMG Line外觀套件就看個人預算與外貌要求程度囉,選AMG Line外觀套件也別忘了將圈胎升級至19吋才夠稱頭!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GLC 200 4MATIC試駕 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是車廠精品共2個名額,回覆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10日中午12點。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車廠精品 | chenyuchao56 |
車廠精品 | law.guan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