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Z」我的修練之路(文非常長,沒耐性看完的網友建議直接跳過,謝謝!)
小弟本身有將自己身邊發生的事物記錄,並評論的習慣。應該有10年了。主要目的是供自己反省、檢討之用。一段時間後,
再回頭審視自己當時的觀點及心態,這方法對我助益良多。曾告訴家人這些文章都不會發表,待日後我掛了,他們才可以拿出來看。如果可以賣點錢,就出版當成祖先遺澤,如果沒有價值就當成先祖曾經的活動記錄。含括了新聞、時事、親子互動、工作佚事、人生歷練、際遇以及雜記等。以下是我節錄我文稿中「用車的兩三事」 (迄今11台)最特別的一台 :W205 C200。
為什麼我會違反原則將它發表?就是因為它讓我發現了,一個攸關消費者生命安全的權益一直被漠視,而民眾也似習以為常。我會發現是因為買過那麼多新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而最近頻繁與車商交手後,反思制度面是否有更完善的機會?想引起大眾的共鳴及參考大家的看法,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本身不喜愛身處人群之中,也不愛出名,也不希望被打擾,發文目的只是希望拋磚引玉。因此請各位賢達不要肉搜,記者不要私訊。
文章中有關的人因未經他們同意,所以會以代號相稱,有些事物如與主題無關會適當更動,以免鄰居知道是我。至於文章中所發生事物均事實呈現,賓士如有異議,歡迎提告。
以下是節錄的本文:
它是大白,二年前送給老婆的生日禮物,生日當天才把鑰匙交給她,交車日就是她生日。
曾答應小孩,你們的第一部車我可以提供,不一定是新車,但條件是你們不得騎機車或被機車載!
女兒的學校距離家裡大約30km,經高速公路約40分鐘,就可由家中到學校。當然大學的首選是住校,或在外租屋。在歷經抽不到宿舍,租屋環境惡劣,且有安全疑慮下。通車,似乎是個選項,在嘗試了大眾交通工具,歷經單趟2小時以上,才可以由家中到學校的嘗試後。於是建議女兒,也許開車上學是個更好的選擇。
當時的想法是買部國產車,需求為①安全,要有六安,動態穩定②70-80萬內、③機械車位(家中限制),於是有了接下來的賞車之旅。第一個拜訪的是HONDA,畢竟自已曾買了三台HONDA,只是業務說現在已經沒有Civic可賣了,只有FIT及City,當時好像只有City(也許記憶錯誤)有六個Air Bag及動態穩定系統。
基本上,我家試車大部分都是由小弟我來執行,只是不管油門怎麼踩,它的加速就是…嗯…平順,和我印象中的HONDA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家,我試的是MAZDA,女兒不喜歡它們的五門潮車,比較喜歡四門款,試駕結論是還不錯,各項安全配備都有,而且魂動紅是真的令人驚艷,但MAZDA 3是網路公認的潮車……這好嗎?
MAZDA附近有家Toyota,我心中突然回憶起20幾年前那位sales的話,【我們Toyota沒有在試駕的…】。這20幾年買車,從沒考慮過Toyota,就是因為這句話…現在是否該放下了?
心裡自找台階的想——反正是小孩開,未免記恨太久了,太小雞肚腸了吧?於是勇敢的開向了Toyota展售中心。為了避免再度被打槍,於是在和接待人員見面時先問了一句,請問你們Toyota,可以試車嗎?還好,sales回答是正面的。在提出了需求後,sales面有難色的說,對不起, ALTIS沒有六氣囊及動態穩定系統的車款,要Camry才有!啥?又打槍…只好默默的離開Toyota。
有趣的是,一個星期後,Toyota突然發表了,以安全為主打的Altis,我們所要求的通通有!當全家知道這消息後,一致認為【我們Toyota沒有在試駕的…】這句話絕對是針對著我來的,就是八字不合!好吧,只好認了。「天涯何處無芳車,何必單戀Toyota」。
在賞車試車的過程中,總覺老婆怪怪的,後來才不經意的發現,她語氣中帶有些許酸味,嗅到「為何女兒買新車,她開五年的舊車小藍?」的味道。這宛如當頭棒喝敲醒了凡事只實事求是的小弟。於是,就啟動了第二度賞車之旅,其他條件不變,只不過車價向上調了100%,到了200萬。
試了BMW320,C200,IS200T(當時叫200T,現在是300),其實就品牌形象而言,普羅大眾的印象應該是C200>320>IS200T,可是因為我本身連開了三台BMW,再加上服務廠,老婆也體會過,因此在她心中是320>C200>IS200T。
在試駕過程中,320是最容易上手的,只不過,它數十年如一日的內裝配備,陽春的質感實在令人失望,再加上私心認為如果假日換我開320時,會有一種完全沒有換車的感覺。因此大力詆毀320,在太座面前進獻讒言(很對不起BMW sales)。IS200T不知是為何,內裝完全沒有太座的緣份,再加上車子外型不為老婆所喜,因此淘汰。
再來說C200,坦白說C200在除了操控之外的各種評比上都可說是全勝。可是問題就是,每當我開Benz系列產品,對於油門控制,變速箱的反應,剎車與車速的控制,總覺得怪怪的。每次我開Benz女兒都說她會頭暈,她坐車會頭暈發生在她舅舅、外公開車及我開Benz時發生。我不由得懷疑,是不是我駕駛習性與Benz調性不合? 反而她媽媽開Benz就沒有這個問題。
終究要做個決定,反正主要不是我要開,那就C200吧!這就是我們家第一台賓士大白的由來。
但是我真的不信邪,買了大白後,再度嘗試適應它,嘗試開著各種不同道路。只是每次只要女兒在車上,就會毫不客氣的打我臉:「你開Benz車不適合,起步、剎車都會很“頓”,開山路都會頭暈。」因此大白就只能是太座的座駕,偶爾我會將它開去上班,否則它上高速公路的機會還真是少。全家長途出遊大部分都只會開老滷。因此大白里程累積很慢,第一次保養(1年)只有4-5000公里左右。
(以下文章賓士手上也有,內文會提到為什麼賓士會有。當然非相關人仕及會暴露身分部份已修改,給賓士的是原稿未改 )
大白很安靜,行駛也平穩,內裝質感更是大勝同級對手,雖然對我來說有些不就手(總覺得油門---變速箱---方向盤---車身動態怪怪的),但畢竟只是對我而言,就當是它的特性吧。就在這種思維下,我家就存在著老滷(我開),大白C200(老婆開),小藍(女兒上學開),三個傢伙各有職司的狀態。
只是老天好像想告訴我什麼似的,大白開始了它的叛逆之旅。(我只憑記憶,事件發生時間點不那麼確定) 。
(a)冷氣異音,方向機歸定位異音及馬達聲響方向盤回定位不作動。
時間就在大約第一次保養前後,大白前方的冷氣會發生類似一種好像機件磨擦的聲音,屬間隔性的,嘰-嘰-嘰 的聲音。
男人對車上機件的異音實在無法忍受(以前520D車門異音也是,後來BMW好像用3M膠帶搞定),只好進廠處理。方向機歸定位異音是指,大白有駕駛座記憶,當每次車子熄火後,打開車門,方向盤都會自動向上移動,就在它向上移動時,不定時,隨機的會發出一個好像牛在叫的聲音,最後是直接掛點,只有聲音喀-喀-喀,而不歸定位。
以上這二個異音幾乎是同一時期發生,我也忘了先後順序,反正車在新北賓航買的,就請他們處理吧!
這事情困擾了我約一個月,從發生到確定是有異音…到掛掉,再進廠維修,再將車輛交還我手上,大約一個月(不是單純指維修時間)。交車還到我手上時,發現方向機無法歸定位及異音已消失,可是冷氣異音仍存在。
在通話過程中,(忘了是他們打給我,還是我打給他們),專員說,方向機異音是因為某某尺(專業名詞聽不清楚)有問題,已經更換,至於冷氣異音那只需潤滑機件,如果還有聲音,那就把“自動”關掉,就不會有聲音了!啥?把冷氣“auto ”(應該是自動恆溫)關掉?
這個回答實在讓我驚呆了!傳說中的賓士不是服務很……。任何機械都可能會壞,但不應該不可維修吧!此時自我檢討這送修過程中,是否有任何地方得罪服務廠?好像沒有吧?只是叫他們到公司取車,再透過租賃公司要求,希望能快點取回車。我還得用車,難道這樣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這實在令我有些納悶(這部分是我腦內小劇場,不一定與事實相符)。
剛好在這時段,因為老滷將在幾個月後到期,因Porsche訂車,交車時間長達六個月,因此和租賃公司約定在Porsche內湖路(原來的BMW展售處)討論配備,聊天中,談到了這台大白的情形,詢問他們(Porsche sales及租賃公司sales)的看法,「難道叫我,吞下去?」,剛好Porsche sales以前是中華賓士的sales,他建議我,不必吞下去,去中華賓士修修看?
「我在賓航賓士買車,到中華賓士修車,會不會有些不好意思?」, Porsche sales A和租賃公司sales B都說,沒問題,你可以和他們約一下時間進廠。
因此就厚顏無恥的預約了中華賓士並說明情形,且留車在廠內。待接獲通知,到中華賓士取車時,C接待專員非常詳細的說明,此次處理的情形,冷氣問題只需要潤滑某機件,已完修。並說明依紀錄(全省連線),你車的方向機的確更換了某某尺(專業名詞),但冷氣部份並沒有潤滑!哦?所以賓航接待“晃點”我囉?於是就把這情形轉告租賃公司Sales B,賓航業務D想透過租賃公司B詢問是哪個接待員向我說明的?我回答,通知你是想讓你知道貴公司的人員訓練和服務流程上有瑕疵,容易引起客戶的誤會,至於是誰並不重要,而且我也忘了。如果這提醒都無法引起公司的重視,那這可能就是公司文化的問題,就沒必要再深究了……。
原以為我就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想不到過了不久,方向機聲音又來了,於是又進中華賓士,留車檢修,C先生說依規定,有此異音要先潤滑,如果再發生異音,再行更換!我認為這解釋合理, 就請他直接處理。
取回車不久又發生同樣的聲音,後來是又更換了一次某某尺,才解決這個問題。坦白說,其實我也忘了為了這方向機異音進廠幾次,不過有修好就OK,畢竟這些小問題還影響不了安全。本身也從事設備代理業,哪有設備不會壞的?合理就好!因此這些異音及方向機問題從發現、進廠、再度……,再度……,一共大約困擾了我2-3個月,此事就此解決。
(b)螢幕黑屏
在平常活動時,我比較常開大白,因為畢竟是汽油引擎,老滷比較不利短程行駛。六月某日,當老婆正讚賞大白最近工作順利安份守己時,我走到家中停車場機械車位的大白旁,打開車門,進入駕駛座,一按電門,心中不禁嘀咕,怎麼今天座艙內好暗?仔細一瞧,原來儀表板中間全黑,重新再熄火啟動……結果一樣。我得說,在沒有明確行車資訊下開車真的是有些可怕,膽顫心驚得開進中華賓士,結果當然是——留車檢查。
隔天C接待告知,需咨詢德國並遵循指示,核覆後才能確定下一步驟是否辦理保固更換?需時約10天。C接待很抱歉的告之我目前無代步車……。基本上沒代步車,我還是得修啊,只是大白是怎麼回事?我曾嘗試著詢問C接待大白的紀錄合理嗎?C接待不會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能尷尬的笑或顧左右而言它!坦白說,要我是C接待,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回家後老婆開砲了,抱怨當初不讓她買BMW,還說Benz比較符合她的氣質,結果現在是怎樣?非但沒了氣質還差點氣死。於是好說歹說的承認錯誤,並且信誓旦旦的說:我們再給大白一次機會,再犯就開它去填海(為了快點息事寧人,詛咒就毫不客氣的發…)
C) 亮引擎燈,全車抖動
七月初取回車,心想,也許這是開太少了,車要多開才不會壞(自已找藉口),於是在七月上班時,多使用大白,其實大白還真的安靜(比起老滷及小藍)。
我家人有在假日時全家吃個美美的早餐的習慣,星期六上午全家高高興興的吃完早餐正開往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車身劇烈的抖動,引擎亮起警示燈,當時老婆嚇壞了,我只好靠邊停車。
打了電話給中華賓士C接待,他叫我不要再開了,直接打給賓士要求拖車服務。不得不稱讚賓士的拖吊服務很迅速且到位。在不到一個小時內,就完成裝載上車,並且提供此事件(保固內),上限1500元不限次數,交通費申請額度。
可是服務再好,也彌補不了對Benz品質疑慮,於是老婆說了「這車我不敢開了!」。其實上自從方向機的問題延宕了2-3個月後,到六月莫明其妙的螢幕黑屏後,我就曾認真的考慮,是不是該斷、捨、離了大白?
可是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消費者到底做錯了什麼嗎?選擇賓士的理由不就是品質穩定,安全可靠。可是這半年來大白的表現與當初決定的原因大相逕庭。最令人無力的是開著大白時心裡會恐懼的想:下一個是什麼?
E接待隔天告知我是四個缸中有一缸沒點火導致,更換點火線圈之後就好了。從中華賓士開車回家的路上想著,如果是我的家人獨自開著大白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它來個「怪手」,那結果會是什麼?
當時浮現在腦海中第一個想法就是:「把大白賣了吧!」連絡了幾個車商,當然中古車商毫不客氣的大砍車價,即使大白只開了一萬公里,不到二年車迄今還有保養卷一大一小及一年保固。再來則是想到,那接手大白的人如果因品質問題發生事故,賣家要不要負責任?我承認我自私,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損失而不是道義上的責任?
這時心中不由得有股怒氣無法宣洩也有些不平衡——為什麼車輛品質有問題,要消費者和不知情的第三者承擔所有的風險和損失?
我們舉大白為例,新車定價217萬,不論花多少錢買,製造商及經銷商必然有其利潤,且其利潤必然含括三年保固所需的勞務及零件。而今車子品質有問題,原廠保證會修好,這一定是它們的義務,可是這中間消費者的損失,誰來負擔?保養時留車,沒有代步車,這還可以接受,畢竟是可預期並且可計劃的,可是保固期內發生這些一連串不可預知的問題,就代表這台車品質有問題!這可不是義務可以解決的。誰該負責?
理論上在保固期內設備(車輛)出狀況的機會極低,否則光出保固的勞務及零件成本將會侵蝕賣新車所獲得的利潤,致使車廠虧損倒閉。這就是良率對製造商的重要性。良率不佳的製造商其毛利勢必被侵蝕利潤,若無改善必然收攤。上百年車廠且獲利良好的公司,良率一定不會太差。
既然良率不可能是100%,那必然有些人會【幸運的】拿到相對而言的不良品,當然原廠需責無旁貸的無償改正,這是對品質的承諾也是對客戶的義務。可是,當這種情形一再的出現,且事前完全無預警,維修廠也無法告知為什麼這麼多狀況都密集且不可預測得出現在同一部車時,製造商是否應該要有些行動,而不是讓這【幸運的】消費者消極的放棄對產品的信任,而將這不可預測、未知瑕疵可能的產品投放在二手車市場上。讓不知情無辜的第三者去承擔這不可知的瑕疵可能。
它可不是一台手機、一台電腦,而是一部拿來乘載著生命的交通工具,它可不能隨時隨地的關機重開!!!
再者,對於保固期內正常使用下,問題一再發生的車輛,原廠是否應該負起責的徹底檢查到底這部車發生了什麼狀況?導致與市售同款車呈現完全不同的品質特性?現在維修廠只能消極的答覆消費者,「再開開看」,「有什麼問題,我們再處理」,「反正還在保固期,我們一定『負責』」。這裡所謂的『負責』是需要消費者以自身安全去換來的。大概沒有消費者希望車廠有機會去實現這種『負責』吧!
可以理解維修廠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基於它們不是製造廠,它們的功能比較像是醫院,一旦生病了(車子故障),維修技師如醫生般的把它治好再向原製造廠申請費用。因此維修廠自然不需對車輛的品質作保證,只要修好故障部分就已完成它們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所以車輛保固期的品質問題,那應該是台灣賓士(Benz在台分公司)的責任。
台灣似乎沒有利於消費者的檸檬車法案,消費者幾乎無法退車或換車。即使有的話,恐怕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賭賭看老天是否眷顧?能活下來後,才有機會收集足夠的證據上法庭以換來本來就應屬於自己權利(一部保固內安全可靠的車)的機會。但是有幾個人會願意用自己生命來換取獲得證據的機會?『對不起,我不願意!』『我貪生怕死!』也沒有『犧牲自己以成全世人』的道德勇氣!是個十足的『俗人』!
也不敢奢望車商會對我比較優待,只是希望賣出車輛的賓士(賓航及台灣)能負起些責任。於是要求租賃公司行文台灣賓士將大白自租賃期起的維修保養,以書面形式給我。此外也要求賓航賓士業務向其主管呈報目前大白現況,及可能的解決辦法。
地球不會因為任何人而停止轉動,自然答案當然不出意外得正常!台灣賓士自然要求其賣車的經銷商賓航賓士全權處理,根據業務D的官方回應:【Benz已經依照契約履行完修車輛,沒有違約!】意即指該車的故障已修復正常狀態,並交還使用人。它的另一個比較粗魯的說法就是:「車都修好了,你告不了我的!」
為緩和氣氛,D業務提及是否要申請延長保固或是有什麼他可以幫上忙的?可以向他提提看,然後他再向高層反映……
在商場上混了幾十年,當然理解業務的無奈及手法。業務永遠處在公司與客戶之間:立場偏客戶會被公司電,偏公司會被客戶修理。而且沒什麼決定權,因此只能在公司與客戶間『模糊焦點』---延長保固及『隱惡揚善』---化大為小。
於是有了賓士中古部門出面估價的選項出現。我對賓士業務詳盡的提出了我的看法是:
1.對消費者來說,我會把賓航賓士(經銷商)和台灣賓士(製造廠台灣分公司)視為一體,視為與消費者訴願的另一方。
2.根據維修紀錄,這台C200顯然與市售同款車在品質的表現上大為不同,在消費者使用經驗中視為瑕疵車。消費者的理由是:雖然事後賓士都有將其修復,但因為發生的問題多次不同,事先大多全無徵兆,並密集在半年內發生且事後證明均需保固更換零件(方向機、儀錶板、引擎),導致消費者心生恐懼無法信任其能提供如一般房車安全行駛的基本功能。
3.消費者的恐懼是根據其駕駛此C200的經驗而來:半年、密集、大部分不重複、不可預防且事後證明均需更換零件的故障。消費者不知下一次將會是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的故障出現。致使消費者恐懼駕馭這部C200。
4.賓士說明根據保固契約,因為賓士已將車輛修復,即可視為已履約,並無違反契約之情事。但對消費者而言,賓士只是將其修復並無法消除消費者對品質瑕疵對日後行車安全的疑慮。而賓士也無法保證在剩餘的保固期間內,絕不會再度出現任何會造成使用者安全疑慮的故障!因此造成消費者恐懼的來源是保固期內,此C200所呈現出來異常的品質。
5.賓士一再強調:都有修好已經履約。這句話只是品質發生問題時,原廠該有的基本改正行為,那應該僅僅是義務而已!壞了會修好是指車輛本身,問題是車輛裡載的是生命,車輛理應是提供生命安全保障的工具,生命不該是提供給車輛DE-BUG 的白老鼠。如果【幸運的】消費者對於是否能完好的回到車廠,提供賓士所謂【履行契約】(修好車)的機會都不知道了,有誰還願意開這可能的瑕疵車?可喜的是這樣的不良品並不多。如果良率低的話應該車廠也生存不了。現在【幸運的】消費者只是主張賓士負起其不良品的責任,而非只是對其一般標準品質車輛的義務性的契約行為。
6.賓士有責任依一般中古行情購回此車(可以討論扣除行政費用),並且回報德國原廠,並將此車輛進行完整且全面的健康檢查。待消除可能疑慮後,才可再依一般市價出售。賓士不應以中古車商收購車價格取得此車,因為造成此交易的原因不在消費者本身,而是賓士自己品質的瑕疵,是屬於維護商譽的回購行為。
7.消費者自售應該是對此【幸運的】消費者最容易解脫且有利益的方式。但是如果這車在不知情的第三者使用下出了什麼事,誰該負責任?許多人說:「車還在保固期,理應和出售者沒關係」。可是心安嗎?好死不死萬一知道買主出了車禍,不論原因為何(車禍的原因並不一定有真相,因為死人不會申冤),不內咎嗎?張曼娟在【我輩中人】這本書提到,能對人傷害一輩子的是內咎,內咎無法以時間療癒。並且萬一發生這種遺憾的事,這時候追本窮源,理應負責的賓士,會以維修廠的身分出現,修復它然後找人買單。相信這應該是違背一般人公平正義及道德的普世價值。
我不知道賓士業務D回公司轉達了幾成我的看法,過了幾天賓士業務D要我開著大白到其公司估車,租賃公司業務B也很認真的協調這件事。為求慎重,我向租賃公司業務B重申了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及希望賓士處理的模式。從電話中我可以知道賓士業務D並沒有完全轉達我的想法給租賃公司,換句話說,這趟估車的行為,就是我所謂業務常用『模糊焦點』『隱惡揚善』的手法導致。我不怪賓士業務D,拿人薪水難免得看人臉色。因此就只讓租賃公司人員B開車過去證明我的預測。
果不其然,租賃公司業務B的回報以及賓士業務D的電話證實我的想像,就是【當我是一般要去賣車的】,只是或許賓士業務D請求其配合車商要估高一點。還好我沒到場,否則我可能會脫口而出:『有沒有羞恥心?可以因為自己造(賣)出瑕疵車反而賺更多(新車及中古車各一次)?』
不討論售予其他中古車商的原因是我古板的頭腦中認為:「這部車的交易上,誰獲利,誰就該負責任的態度」。中古車商都強調因為此車還在保固期,賓士會負起責任的說法。我的想法是:「如果同意你們說的,認為賓士會負起責任,那我就自售好了」。因此我和一般車商對賓士該負的「責任」定義是不同的。
租賃車業務B隔周一打了電話給賓士0800申訴專線,並通知已成案。週二下午中華賓士E接待就打了電話給我,並說明目前由他來負責這個案件。只好再耐著性子將我與大白相處的故事及想法說了一遍,並強調理論上應該由賓航賓士出面處理的,我對中華賓士的服務很滿意。E接待耐心的聽完我的嘮叨並表明會與台灣賓士及公司主管開會後再回覆我。因有了上次與賓航賓士的經驗,特別強調請把我的想法完整表達出去,如果賓士覺得不合理大家可以當面談判,沒必要為了1-20萬把事情鬧大…其中E接待問了我一句話:「你是否有意願再使用(買)賓士?」 結果我很直白的告訴他以目前這台的經驗,你要我怎麼再選賓士?
於是日子就在等待回應中過了一個星期,耐不住性子的我於是打了個電話給E專員,過了不久他回電時說了我一點也不意外的話:「依照您的要求,可能必須回到賓航處理。」這不就是一個星期前我認為應該由賓航處理的結果相同?繞了一圈,浪費了一個星期還不是回到原點!
(賓士手上有的文章到此為止)
不過中華賓士的E專員後來又來了通電話,告知他們經理想和我約個時間碰面。因為當時正忙著處理房子裝潢的事,只好約了隔周一下午3點碰面,自然的我也約了租賃公司B到場會同討論。事情總算前進一步,即使它可能還是另一個「模糊焦點」、「隱惡揚善」之旅。
與中賓士F經理的互動過程中看得到,他是個老江湖〜往好處想是他有豐富經驗;往壞處想他是個老油條。在再度重覆大白的造反過程中,可以感受到F經理幹練的維持著表面上禮貌的微笑,但是從他眼神上可以看出些許的不耐。我想所有抱怨的車主應該都很類似。見多了,不會有啥新意!對他來說重點是:「你想怎樣?」
【江湖在走,眼色要有】當然也理解F經理的任務是什麼,但是鋪陳也是應該的,否則讓他毫無情緒的向上寫報告那我來幹嘛?快速的結束了應該是第四次的(賓航D SALES、租賃公司B SALES、中華賓士E接待及本次F經理)陳述及主張,只見F經理面帶微笑緩緩的說道:「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失望───依據我們過去經驗及消保法內瑕疵車的認定看來───」
我想這應該是原先就準備好的套路,於是我制止了F經理的發言,問了一句:「抱歉,請問您幾年次的?」得到回答後,我慢慢的說:「我們年紀差不多,有些事大家都清楚,我完全了解您的這些說明,是想告訴我『你告不了我』在此再度重申,我沒有要告賓士,而且你們都修好了,我完全沒有立場和資格去告賓士。今天我只是來和賓士談一個責任的問題!
於是我將隨身帶的文章(就是這篇記敘文)與大白相關的部分取下,並在內容中用螢光筆標記重要部分拿給F經理。並說明我自己平常有寫作的習慣,會將生活中發生的事及我自己的感想寫下來,提供自己日後回顧及反省。剛好有寫到我使用過的車子,這幾頁是有關大白,也就是你們的C200部分。裡面有發生的經過與陳述處理的程序,以及感想和主張。麻煩你在向上報告時將它做為附件,它可以避免轉述上的誤會。
就我的經驗中,不確實的表達或轉述,誤事機率是很高的。自己身在設備代理業知道層層報告【失真率】會很高。因此為節省大家的時間,我可以將我個人記敘文中有關賓士的這部分供你上呈。不過請不要散布給不相干人仕,且不得修改。我笑笑的拍拍坐我左邊租賃公司 G SALES(B當天臨時開會,沒空)的肩膀說:「他可是證人!」。
F經理帶著些許訝異的收下文章,並有些恭維的說:「您不愧是做大事的人,把資料都備齊且完整的以文字表達〜」 對於這種客套話在商場上是必備的,就好像賓士服務人員見人都叫董事長、總經理。管你是阿貓、阿狗、毒販、詐騙集團?但我們可不要忘了自己是誰!該做什麼事?再來則是閒聊,可別輕忽了這種看似輕鬆的聊天,它可是互套背景及測試雙方底線的最好時機。
綜觀我從與F經理的互動中我預測目前賓士的談判有上中下三策來應付我這種幸運者:
【上策】說服幸運者再掏錢出來購入另一台賓士
【中策】回購價格介於一般中古車商及市售價之間並簽保密合約
【下策】不理會此幸運者(冷處理)
對賓士而言,上策的籌碼最多,如果新車品質正常,不但可反轉客戶印象還可再賺一筆,並且沒有後遺症。
中策的話只能止血,且高於正常回收價格的決策需要有人簽准,客戶對賓士只會停留在還可以的印象。
下策則是翻臉的斯文表現方式,會有什麼後遺症就端看客戶的能力。
在我而言也有上、中、下結論:
【上】賓士以市售中古價買回大白(可扣行政費用)
【中】賓士以優惠價賣我新車並回收大白
【下】把大白留下當買菜車再用它寫故事
與F經理會談後兩天我接到租賃公司來電,說賓士F經理提出欲以一般中古車商買價加10萬回購大白。
我想這數字應該是他把市售價和一般回購價的價差,扣除行政費用後的利潤除以二所得(他在會談中曾提及此可能性,我回答:我沒有犯錯為什麼要負擔一半?請他跟上層談談,並再次強調,請附上我的文稿。)。
換句話說,他們還是堅持要在這種因為他們品質發生問題的事件上再賺一手,只是利潤減半。這就是賓士對『責任』的定義!
我真得有些失望,這就是台灣服務算頂尖的公司對責任的定義?於是我再重申一遍我的立場,然後請租賃公司拒絕此提議。
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態度』。理論上賓士應該直接找我說明賓士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及態度,購入數字只是個輔助說明工具。
而不應該就和租賃公司聯絡,丟出個數字以測試我的反應。難道賓士不知道,要那個數字最大就自售好了,我幹嘛繞這麼大圈?我還真的強烈懷疑我那個附件又被【隱惡】了,還是所有主管都有意的【模糊焦點】。
現在社會普遍的氛圍就是來吵的人:「不過是要多點錢嘛?」我要的不過是一個尊重、一個說明:「對於攸關消費者性命的瑕疵車,我們賓士的看法及做法是什麼?」難道賓士對品質瑕疵造成你客戶的生命安全疑慮就只是丟一個數字出來打發嗎?可以不要用這麼輕率的手法去對待一個曾經信賴你的客戶?
經過一天的沉潛反思,到底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應該是留下來當買菜車!」在短距離又在市區及速度不快的情況下,應該出不了什麼大事(三台車都買了:車體、第三、竊盜、超額…)。自問自己能接受這個結果嗎?既然決定接受,那就釋懷了。
每當我在某些事情上躊躇不前,患得患失時,最終的手段就是將選擇後可能導致的最壞結果推演出來,如果確定自己可以接受,那就做吧。
一直以來都是小惡魔(mobile 01)的潛水客,嘗試性發文看看網友對中古車買賣瑕疵責任的問題的看法,大部分人都以「現況交車」、「買中古車就是賭博」及「想太多」來回應。
觀察網路上的朋友一般而言懂法的似乎不多,大部分人都是以合情或合理為出發點,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完備。最好是合乎情理法,但是如果無法兼備該如何?拿一個例子來看:(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5&t=5061666&p=1)
大部分網友以感應扣管制、鎖電梯,不付錢不給用的論點來解決問題。 有人以較冷門的消防規範當突破口,不是不行但是容易有爭議,到時候還得雙方走法律程序,可能曠日廢時,不小心還會惹上官非,人財兩失還容易留下後遺症。如果有人懂「公寓大廈管理法」其實它非常容易解決,而且迅速、乾淨,沒有後遺症。
寫到這裡不禁赫然驚覺,為什麼處理別人的房子問題比較容易?而換到自己的大白,就處理的坑坑巴巴?到底差異在什麼地方?仔細思量下發現有兩點不同:
第一就是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有情緒及利益的成分在裡面
第二就是法源依據。房子的事有公寓大廈管理法及標準的房屋買賣契約規範。其中對於住戶之間或買賣雙方,都有非常詳盡的規範。
情緒面就不談了,人總是自私的,需要修養及時間淬鍊,自己還得多多學習。
以法源部份來談可能比較客觀,拿中古屋賣方瑕疵擔保責任來說,隱匿瑕疵不報在法律上是要負完全責任的。
可是反觀中古車的買賣都以”現況交車”來執行,大家也都視為理所當然。車廠、車商對於「檸檬車」流入市面自然就樂觀其成。
因為不僅可以免除責任,還可因不知情的第三者,再賺一手修車費。因此民眾對中古車的買賣都說是「賭博」。
我不禁疑惑,如果房子會很快倒塌危及安全,外表可能還容易分辨。車子有重大可能瑕疵是外表及短暫試車不容易分辨的。結果不易危及生命安全的房屋買賣有完整瑕疵擔保責任,容易造成生命威脅的車輛,其買賣合約卻隨隨便便帶過。況且車輛發生事故後車主不見得有機會或有能力申冤,因為事故後他得要完整的活得下來,此外對車輛的檢查常常是球員兼裁判!真相有誰知道?我看只有「老天」!可惜的是天地從來沒有仁慈過,人跟螞蟻是同樣地位的。所以只能靠自己去爭取!這就是我掙扎的理由。
又過了一個星期租賃公司告訴我,又打了個電話給賓士看看有何進展?賓士回答就是和上次相同條件!然後傳了一張協議書要租賃公司及使用者簽名(使用者還打錯,小弟明明在會談時已經交給他們我的看法及主張,還附簽名及電話!)看來F經理還是當我是來賣車的!看來,比一般車商加了10萬就是封口費〜
先前我跟租賃公司說的是:「 賓士不應該在這件事情上再賺錢,我評估過扣除合理行政費用應該是比一般車商加15-20萬,而且必須告訴我你們將如何處理大白?絕不可直接轉賣,並且我不接受簽任何協議書。」我不知道是否租賃公司轉達錯誤(和F經理開會後賓士都沒有直接和我聯絡),讓賓士以為我只是要多5-10萬才肯答應?事情層層轉達都會失真,看來F經理也沒把我的【報告】往上呈或當附件,否則應該不會有使用人誤植以及只在數字上琢磨了(還是又出了【模糊焦點】及【隱惡揚善】的絕招?)。
不過已經放下就不用在意他們怎麼想了〜 Let it go!
有時不禁在想BENZ在台灣市場上應是進口品牌的一哥,他們的服務和品質也一向口碑良好。那到底為什麼和小弟格格不入?以前好像有人說過:「當你的意見和大部分人不同時,不要急著辯解。如果你是對的,時間會還你公道。如果時間沒來的及還你公道,那是因為人生短暫。既然人生短暫,那管他人意見幹嘛?」
「緣份」可能是決定選車的最大關鍵?每一家車廠,每一家經銷商都有各自的文化。就如同人的個性一般,適不適合要相處看看才知道。要談談看才能理解是否門當戶對?再回來談到與我無緣的TOYOTA。當年他們不給試車是因為「傲慢」,沒錯就是「傲慢」。因為競爭不夠,再加上品牌光環加持,使當時剛設廠的TOYOTA車供不應求。因此【我們Toyota沒有在試駕的…】絕對與當時的公司文化有關,什麼氛圍就會造就什麼員工這是我多年來觀察的經驗,所以你可以發現同一家公司出來的人,他們的應對進退、商業模式、管理風格都極其相似。因為不認同的人會很快就被排除淘汰。我相信TOYOTA這麼多年的服務口碑絕非是以「傲慢」堆疊出來的。只可惜我生不逢時,在人生最落魄的時後遇上了當時「傲慢」的TOYOTA。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二十幾年後的TOYOTA是品質好,服務佳的大眾化品牌。它契合了普羅大眾對車輛的需求:省油、好開、毛病少、維護成本低再加上服務良好的條件。可是二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已半百,對車輛的要求就是安全第一,再來操駕時需要有些契合感。以TOYOTA目前的主要客層來說,當然與我的需求相左,因為安全及操控是需要成本的。
這就是在不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如果是二十幾年前的我穿越到今天,我想TOYOTA 絕對是我第一的選擇。
再來談到八字相剋的BENZ,從小我周遭的環境就告訴我開BENZ都是有錢人。小弟是個農家子弟,大部分都是窮親戚,往來大部分都是白丁。國中時村裡機車都還沒幾輛,哪來的自用汽車?還BENZ咧!但是有兩個同學,一個家裡開自行車工廠,另一個他家是工程包商,家長都開著一台淡綠色的賓士(當時好像流行這顏色)。當年讀書時學費有時候父母都要向別人借,哪有能力【肖想】有錢人的代表BENZ?直到工作多年後,看到許多老闆都開賓士,因此在我心目中賓士與成功人仕是等號的。直到我多年後有些許能力足以負擔賓士車價後還是不敢走進賓士展售中心,因為我自認不是個成功人仕,因此沒有資格開它。
時至今日,當擁有了賓士後,卻赫然發現萬物自有其緣法。,大白不意外的話應該會是我第一台和最後一台賓士,況且他將是我修練的一部分〜他將伴隨著我寫人生的日記。
想想自己實在有些自虐,許多認識的人都說把它賣了,免得你每天看了它就煩。 讓我放下的是:「也許我可以拿它來修練自身」,人生有幾次可以如我這般幸運的買到萬中選一的瑕疵賓士?既然讓我買到了就代表它勢必是帶著任務,也就是我的「緣分」與「因果」, 我何不坦然接受它?
只是我還是想提示:【保固期車商的瑕疵擔保責任,是否該有更嚴謹的條文?】,並不是所有人都如小弟般有其它的選擇,如果此事發生在15年前,立刻售出將是我唯一的選項。
大白日記(2018.09.21)
昨天是大白很久以來第一次跑長途,出差時特意開著它。必須說它實在安靜、省油。開著它也讓我平常開高速公路愛打瞌睡的老(年過40才有的)毛病消失無終,讓平常散漫的開車習慣,改正成聚精會神,連音樂都沒開。途中在大甲交流道附近因為修路大塞車,車速只有5-10KM每小時,我打D檔只控制著煞車,大白安靜平順得像隻鬼魂飄過,就因為安靜,儀表板附近就會傳來不定時,間斷的類似不同材質因受熱膨脹係數差異所發出的 答.答.答.異音,如果開音樂就聽不到了。
全油門加速時,大白也恰如其份的給力,只有一個或許是我自己的問題,那就是它藍芽與手機的溝通似乎不是很友善,在車上接電話時有時會失效,讓我手忙腳亂。此外車用導航畫面實在有點那個....通俗。 應該是配合的圖資廠商美學概念比較特殊,當然「美」這總東西見仁見智,也許是我個人沒水準。這次大白表現我給85分 !
(2018.09.24)
中秋節這幾天到花蓮走走,三天兩夜的行程來回都是凌晨4:30出發,因此沒有使用大白。它目前在我心中還只能擔任短程、市區或中程白天的工作。
花蓮觀光人口好像比以前少很多,經濟活動有些病態的頹廢感,飯店的價格、空間以及舒適性讓人覺得乾脆到日本或東南亞渡假還比較划算。
旅遊時我常比較台灣與日本的差異,在日本自助旅遊用餐「很少踩雷」,在台灣是「很難不踩雷」。台灣觀光地區商家常有撈一票就走的想法,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的職業不尊重、不負責就只想賺錢的心態。
有時候很想問問老闆:你自己的東西你吃了會「味自慢」嗎?你會不會給自己的下一代吃你自己做來賣的東西?還有你願不願意下一代傳承你的想法、手藝?你讓他們驕傲嗎?
怎麼感到好熟悉?我與車廠的爭議就在於大家對「責任」的定義不同。請問車商:如果你下一代買到自己公司造的「檸檬車」你會怎麼處理?處理方式如果就跟現在約定俗成的方式相同,你要怎麼和下一代說明「負責任」的定義?你會希望台灣的下一代學習這種方式的「責任」嗎?
台灣變成這個樣子,就是我們這些中年以上的人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不管你承不承認,現在社會的環境與氛圍就是我們塑造出來的!
因此在大白這件事情上,我既然有能力承受,就假惺惺的來個年度評分,直到大白保固期到期(2019.09)為止。因此這日記會持續一年,最終的分數再決定它的命運。
大白這次沒有出勤,理論上不能評分。但是原本這也是它原來預定的工作(它這次沒入選是因為長途、山路、夜晚需要高妥善率『心理因素也是我心中妥善率的一環』)。目前大白還需要留待觀察,所以它應該算「請假」,必須算在出勤表中列入年度考評。請假=50分。(你說評分方式不公平?抱歉,車是我開的,命也是我的,主觀意見從來都不需要公平。)
大白日記更新Please visit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03&t=5584340
德國人機械強, 電腦很像沒那麼強,另一個B 也有引擎掛點,正時鏈條行駛中斷掉,直接停車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