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GLC 250 AMG line 心得文 (圖少文多)

本篇心得問着重在車主心得分享,文多圖不美,看圖請看 mobile01 測試文。


拿到車也四天了,一拿到車就上山露營,市區跟高速也開了快要一千公里,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首先,先分享一下配件類。小弟算是比較在意隔熱效果,所以隔熱紙的部分,就選用 V-Kool,雖然隱密性很重要,而且我覺得深色車就是隔熱紙要透,白色車就是要黑才好看,但是我不希望貼太黑晚上倒車需要下車窗,所以最後決定依照夜色套件的配法前淺後黑,組合是前擋、前車窗 V-Kool V55,後車窗跟後擋 V-Kool X05,天窗 V-Kool V70。選用 V55 是看上他是新產品,內反射率低,因爲我不喜歡上避光墊,所以內反射低對我來說很重要。天窗因爲原本就是染黑玻璃,所以用 V70 維持可以看星星的 view。

貼完之後,發現其實因爲後半步貼 X05 的關係,其實順光下看,前後車窗的色差並沒有大到像夜色套件那麼誇張,而是蠻一致的,我覺得挺好看的。真的要看出差異,大概要從側邊看,才會看出前後車窗差很多。

不過從車內看就是天差地遠的,從照片可以看出,後窗外的景色曝光正常,前窗外其實都過曝了,肉眼看更是非常清楚,我非常滿意這樣的配法,給大家參考看看。

行車記錄器的部分,我喜歡沒有螢幕,這樣才能小小的隱藏在天後擋,大家都很推的 AW2 原本是首選,不過看到有人分享 Thinkware F750,似乎在晚上的處理更高明一些,所以這次就給他一個機會。


回來最重要的車子本體,W205 世代後的內裝質感我想是不用多說的,更不要說 X253 跟本就是一模一樣,這個去展間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行車路感上,其實我本身是個旅行車控,因爲以前開過 SUV 這種髙重心的車,說真的重心高真的對操控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爲原本我的口袋名單是 C250 estate,但是因爲要去露營,加上 GLC 相同價格上,配備比 C250 estate 好上太多了,光是 4matic / 9G tronic / 智慧頭燈,就狂勝 C250 estate,所以就轉向 GLC,不過休旅車的高重心不利操控,就直接決定要直上 AMG line,希望運動化懸吊可以補強回來一點。但是人又很賤,因爲要老婆小孩,運動化懸吊說真的去年十一月訂車的時候讓我很猶豫,如果是試駕過 C250 estate,就知道運動化懸吊加上低扁平比的車胎,根本就是碰碰車,讓我都差點想要選 Air Body Control 了,不過後來預算移去 23P,就直接放棄了,這個後面敘述。原本 49000 可以升級 20 吋胎圈真的是無敵划算的,不過後來放棄 Air Body Control 後,希望 19 吋的 55 扁平比可以多一點舒適,加上可以省下換胎成本,就放棄的升級 20 吋的選項。

先說明一下我之前是開 Peugeot 308SW 跟 CLA shooting brake,開了這幾天下來後,我心中的大石頭放下了,GLC AMG line 的運動懸吊配上 235/55/19 的胎,舒適性非常不錯,當然沒有像一般版的那麼柔軟,但是處理坑洞上不會讓人不舒服,也沒有 C250 estate 那種硬邦邦的彈跳感,山路開起來,當然沒有旅行車那種跟房車接近的利落感,畢竟車重加上重心高,但是側傾抑制的很好,讓我能很有信心的過彎,我真的非常建議買 AMG line 搭配原本的 19 吋胎框,算是舒適跟操控的一個平衡。如果還有同好猶豫 AMG 運動化懸吊會不會太硬,我覺得你可以放心了。

至於引擎跟變速箱的搭配,果然不枉費我當初放棄 C250 estate 轉向 GLC,新的 9G tronic 變速箱實在是好上 7G tronic 一大截,7G tronic 當初我在試駕的時候,最令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從 4 檔推到 2 檔時候的頓挫感,尤其這在慢慢聽紅綠燈的時候特別明顯,9G tronic 基本上完全沒有問題,更不要說大腳 kick down 的反應了,直接一次降三檔,一點頓挫都沒有,真的你不看轉速錶,有時候根本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沒有換檔。搭配 M274 的 211 匹,驅動減重後的 GLC 說真的十分輕鬆,油門十分線性,高速公路上一踩就是 140 km/h,尤其隔音真的太好了,一點感覺都沒有。原本 CLA shooting brake 我覺得隔音就非常不錯,但是 GLC 有更上一層樓,就算是搭配 PIRELLI 的防爆胎,輪拱來的聲音也不大,不過我相信一萬之後應該就會有胎噪了。風切聲在 100 km/h 一下,我覺得抑制的非常好,大概 110 km/h 之後就開始有一些風切聲了,不過我覺得這是 SUV 的非戰之罪,我可以接受。4matic 也提供了超黏的特性,我不太會形容,之前開 CLA shooting brake,前驅車就真的是轉彎可以感受到前輪拉着你走,但是 4matic 就真的好像輪胎粘在地上,都有傳輸動力,轉彎的時候不會有太明顯轉向不足的感受,可以給上不少轉彎的信心。

而椅子的舒適度也是我要提的,之前 308SW 的椅子真的很舒服,不織布椅也是我的最愛,換到了 CLA shooting brake 的時候,說真的我對它的椅子非常失望,我一直沒有辦法找到一個舒服的設定,長途下來,真的是腰痠背痛。不過可以放心的是 GLC 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很輕鬆的我就可以找到我喜歡的設定,開了兩個小時也沒有之前 CLA shooting brake 腰痠背痛的問題。而且 Artico / Dynamica 的設定,也算是解決了我不愛皮椅,喜歡不織布椅的一點點遺憾,但是也讓我不得不放棄了豪華內裝的儀表板蒙皮,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再來分享一些其他選配的使用感受。
1.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 23P (必選)
爲了 23P,我放棄了 Burmester 跟豪華內裝,不過實在是太值得了,我個人認爲最適合用的地方,就是塞車跟五楊高架這種道路,爲什麼這麼說呢,塞車真的 23P 是一大福音,油門跟剎車的控制當然還是沒有人自己控制的那麼好,不過其實我給 80 分,因爲雖然沒有辦法像人控制的如此平順到感受不到,但是已經很有使用價值,可以讓你在塞車的無間地獄有點休息的空間,但是當然你希望不要隨便被插車的話,要記得調整 23P 間距。
高速公路上爲什麼我覺得五楊或是汐五高架這種高架道路比較有使用價值,因爲我不想要跟在大車後面增加玻璃被石頭打到的機會,也不想佔內線,因爲內線我覺得是超車道,這時候這種兩三線的高架道路就是絕佳的使用場景,因爲沒有大車,沒有太多交流道,不會有太多莽撞並車流的情況,走了三次五楊高架,23P 根本就可以從頭開到尾了。
再來說說 23P 的限制,其實 23P 並不是像 Tesla 的自動駕駛,允許使用者完全不用控制,23P 如果偵測到使用者的手沒有放在方向盤上,會依情況顯示提醒,如果你不理會,他應該會打閃燈慢慢減速。很多人就會覺得那這樣 23P 有什麼用處?其實他就是輔助你,讓你可以在長途駕駛的時候,可以不用花費完整的精神而可以輕鬆一點,我覺得的確有讓我減輕不少負擔。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就是開兩三個消小時的車,後來因爲注意力下降,車子比較沒有辦法控制的很好在路線中央,而會偶爾左右移動一下,這個就是 23P 想要幫助你的地方,而且我覺得他真的控制的比人好很多,都可以維持非常穩定的中間行車路線。
另外我真的很建議選配 23P,要搭配 HUD,因爲系統的設定你可以在 HUD 上看到,減低的很多低頭看儀表中間螢幕的機會。

很多人都關心如果 23P 巡航中,遇到台灣三寶近距離插入前方車道的問題,就我這幾天的實測,如果 23P 啓動中,有人很近的切入前方,系統會依照他的車速來決定反應,如果他的車速相對我的車速快很多,那麼 23P 的反應其實很淡定,就是維持原來的車速,或是慢一點到兩車間距回到你設定的距離,完全不會讓你感受到不舒服感。
但是如果插進來的車,速度跟你差不多或是慢一點,那麼當然系統就會快速的降低車速,這個我覺得是必要的,因爲如果是人開也是要立刻下降,不然就親上去了。
所以我個人認爲這個有旁車很近插入車道的部分,其實 23P 處理的比我想像中的好,因爲光是會判斷車速有不同的反應就是上乘了。
至於怎麼知道系統認爲的前車速度?如果有選 23P,速度儀表的外圈是有一圈 LED 指示燈,會顯示前車的車速的,讓你心中有個底目前系統偵測到的前方車速,我覺得還蠻直覺的。



2. 盲點輔助系統(這個在 23P 裏面)
我自認爲是安全駕駛,所以以往我再切換車道的時候,除了看後照鏡外,還會瞬間回頭看一下後照鏡死角。盲點輔助真的讓我輕鬆很多,因爲它在後照鏡上的三角形提示很明顯,亮度也夠,幾乎只要用眼角餘光就可以辨別到,下雨目前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發瘋亂閃的問題。



3. AirBalance 香芬系統
這個當初是因爲看上負離子的功能,原本想要買 Sharp 大臺車用空氣清淨機,因爲之前用了覺得效果很好,有了小孩就特別注意這個,後來發現香芬系統也有負離子功能,就試試看,這幾天使用下來,不知道是心理因素還是真的有效果,就算空調自己跳到外循環,都不會有任何外面的異味,之前開 CLA shooting brake 的時候,空調只要一跳到外循環,立刻就會發現。這個算是我很意外的部分。


4. HUD 擡頭顯示器
這個真的是必選,65k 真的很貴,但是看過實車之後,就會知道這個絕對不是外面加裝的 HUD 可以比擬的,畫面大,解析度高,亮度足夠,重點是畫面就像是懸浮在引擎蓋上面,可以減低很多眼睛遊移在前擋跟儀表板之間,而且上面可以顯示車速、導航、23P 的資訊,這樣儀表板的螢幕就可以用來顯示其他資訊,不論是 23P 跟前車的相對資訊,或是音響資訊,都可以讓你同時收看更多資訊


5. 360 環景顯示
這個停車真的太方便,尤其我的車位是機械車位,現在都可以輕輕鬆鬆停好車。尤其露營的營區,很多都在山上,產業道路小條到會車都有問題,以前都要請別人幫忙確認一下是否可以過去,現在有了 360 後,完全可以自己來了。

2016-04-13 10:54 發佈
ism wrote:
本篇心得問着重在車...(恕刪)


讚呀...車友您好(握手)我們車應該是同一條船3月底到港的.真是漂亮

我的GLC250 AMG還沒時間去牽回來. 這週再抽空牽車去, 先恭喜您了!
車友好
的確我的車是 2/28 裝船,3/30 到的。
因爲急着去露營,所以車子一出整備中心,一天內就辦牌領車,隔天立刻上山露營,哈。
也祝你牽新車開心!

ism wrote:
車友好的確我的車是...(恕刪)


真的耶真的是同一梯次...我車牌都早早標好了,車也領牌OK,沒想到竟然沒時間去拿車.

您選的配備都非常優質,非常值得其他車友觀摩. 開新車露營真的一定非常開心!

好詳實的分享~
ism wrote:
本篇心得問着重在車...(恕刪)
看到這個內裝跟HUD,怎麼同時期的GLE沒有這種配備!!!!
我覺得是因爲 GLE 還是在舊世代內裝的關係
大改的時候應該就會補上了

dknyling wrote:
看到這個內裝跟HUD...(恕刪)

樓主的介紹文很詳細 ,圖片不須多! 只要文筆好仍然會吸引讀者閱讀

前後檔的隔熱紙將會列入我新車候選名單

感謝分享
好厲害,書讀得少,我寫不出這樣的開箱文
車子買來我只會開,不會寫評論

ism wrote:
本篇心得問着重在車主...(恕刪)


買賓士就是要德訂

德訂就是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