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小A開了有一年,不論駕駛的慣性與習性甚至與小A彼此的磨合該適應也都適應了,
實際上會開這台車本身就是個小意外,當初家母座車已邁老舊也差不多該換車了,
徵詢她的意見後,僅表示全權由我選擇品牌與車型但前提是必須為紅色...
當時正好是A系列發表之際(2012/11),由於我的Skoda Fabia才購入約一年,
又對這台車的外型衝動不已,正巧是順水推舟之勢,於是對A250與A180做了許多盤量(柴油A200不考慮),
以A系列來說A250的C/P值絕對是首選,經過試乘對於180的舒適度和250的動力及硬朗直接操控性
都很喜歡,私心來說不入手250會後悔,但客觀說來此車是買來給家母開的,加上她曾經動過大刀,
250一體成型的座椅可能不太適合她,當然也能改座椅,但這樣又少了250的原味...
最後經歷多番思量,對家母來說行駛的舒適回饋及拿捏恰到好處的避震是180較為合適,畢竟主駕駛是她。
因此選擇下訂A180,當時11月發表之時,台灣配量150台訂單已全數交出,所以只能德訂,
順便配上後座中央扶手與置杯架。
2013/3交車後,反而是我在一頭熱,家母則對車子完全無感(當然她非常喜歡這台,
可是她本質就是對車子完全不熱衷),剛好正值外甥女出生,父母整個快樂含飴弄孫,
加上老爸又習慣開他自己的車,這台小A整個被冷落在庭院足足快4個月才破總里程1500km...
有一天老媽跟我說,她沒甚麼特別目的與需求要常開到車子要我把名下fabia那台讓給我內人開,
上下班才方便而她的180就交給我自由發揮,當時臉上有點給它三條線
(心中想著,那當初我買250就好了呀!)當然還是欣然接受
過幾天要保養了來一張紀念,平時就是放庭院無車庫狀態。

以下將以家裡fabia做比較,我知道本質上不同,但做為同樣歐系車款,在此只是作為對照組
若拿家裡的福特(F)三菱(M)或你上(N)的車子來比較,更不公平
感想:(平時幾乎用E模式但一發動引擎則關掉ECO鈕方式開車,M模式沒興趣,S模式偶而)
1.
避震與懸吊非常的舒適,Q彈拿捏恰到好處,路不平過坑時車體晃動也抑制得很好,
這種舒適並非路上常見車那樣避震軟但一遇到凹凸處卻像船體晃動的半吊子舒適度(回饋慢?),
高速下則相當安穩穩定很有安全感,也許是因為車身不高緣故吧!
在一般過彎或是中高速過彎則比較讓我驚豔,入彎是直接的,隨著方向盤轉動帶來的入彎
並不會造成太多偏移與外甩力,原本基於慣性像Fabia較為硬朗的懸吊(比起180)應該是
會再犀利一點,但事實是駕駛Fabia,駕駛人身體會不自覺會被反向外拉,而A180的轉向反應,
入彎反應,外甩力低,以及服貼度都大大勝過Fabia(包含平面道路穩定度與過坑舒適度)
內人也常反應過彎感受差很大,較高速過彎(輪胎吱吱叫)仍輕鬆樂勝較低速過彎的小F
簡單說,180行駛舒適度極高,亦帶有一定程度上的運動性懸吊與避震(此為小熱血),
可說是意向所指,隨心所欲。(懸吊舒適度,過彎享受,是本人覺得180優點中較值得一提的)
2.
車內乘坐空間以小車來說很滿意(除了弱爆的後車廂)
從車外看來揣測的後座空間完全是失準的,也許是流線空間與車身較低的錯覺,會讓人覺得
後座肯定是鳥的,但是進入後車室意外的大(以小車來說),這點很滿意。
3.
引擎動力與變速箱搭配上,個人覺得剛剛好,沒有驚喜之處。
這顆1600cc渦輪增壓引擎也許是因為德國馬力課稅緣故,又因為想打入低價市場,所以
做了不少的封印,實為遺憾之處。
靜止狀態下的起步與加速中規中矩,不慢也不粗暴的拉升速度,
而變速箱的銜接反應迅速良好,加速性上也沒有落差與頓挫,算是小小享受,
而小F加速以數據來說是比180慢點,但感受就是:阿!爆衝了...啦!....
享受到的加速較為有感(當然DSG的銜接是良好的)
在行駛時速40-60區段中的再加速到60或更高時,個人評為,弱。
撇開動力不談,個人認為這變速箱的"電腦很笨",
舉例來說有兩狀況
40-60km/hr中,油門加深再加速時,有時候是反應迅速(降檔位引擎拉轉速度即出);
但有時候是一樣40-60km/hr中油門加深再加速,明明降檔位了引擎拉轉了,
引擎還發出帥帥的嘶吼聲,結果過3-4秒後速度才出來,這點實在汗顏
此外,還有一個重點
靜止加速或40-60km/hr中再加速常常發生以下某狀況,
比如快速道路上或剛上高速公路時(加速),甚至平面道路的靜止加速,油門一深
降檔轉速拉升做加速動作,到了目標速度後輕放油門或放油門,轉速卻還在卡在那邊...
4000多轉(有時甚至5000多快6000轉)不願意降檔,要過了4-5秒變速箱才願意升檔位,
此時引擎轉速才能下來(E檔位)。
從新車入手就這樣了
如果變速箱(&電腦?)能凝人化的話,我會叫它去做麵包
這次保養時更新電腦再看看狀況吧
4.大小總結:此車優點多,但以下則挑出缺點來總結,捫心自問與親身經歷,
主觀意見造成不悅請見諒。
a)後車箱過小,但小車天限就這樣,可接受。
b)後座無冷氣出風口,非常遜,型號往上選仍無解,誠意不足。
事實上180的冷氣是夠力夠涼,但沒後出風口氣流循環會較差是肯定的
c)駕駛座右腳有時膝蓋靠向右邊(螢幕,冷氣,音響中央總成),輕輕碰到邊邊時,會發出極
明顯吱吱喳喳的聲音,應該是板件貼合不良或密合不良,新車時就有了
d)音響不用太大聲,主駕駛座車門門板密合不良,共振明顯,新車就有了
e)中央螢幕尺寸小,解析差,無觸碰(這倒無所謂),但螢幕外框居然比香腸還粗,基本上
可以整體框架大小不變,螢幕變大而邊框小一點才較好。
f)雨刷自動感應笨笨的,基本上速度可接受,但是明明剛剛雨一般,刷的速度OK,
結果現在雨很大,卻還要快不快,或是拖個20幾秒才加快。
乾脆關自動雨刷再打開,重新偵測還比較快,或是直接手調速度
p.s.前檔玻璃保證乾淨(含感應器位置)
g)只有M模式才能看到你的檔位在幾檔...大缺點!!!
作為參考也好,我覺得E跟S駕駛模式真的沒必要隱藏目前檔位,一點也不貼心,
弄得好像不是用M模式就沒資格更加享受駕駛樂趣,
若能檔位顯示,E或S模式仍然可以參考轉速與檔位作油門補放判別呀!
h)沒有引擎蓋油壓頂桿,有人介意亦有人不介意,我是尚可啦
i)音響前方四顆,後座僅有兩顆(後座門邊那高音單體位置是假的飾板)
我知道一分錢分貨,我重音效(小F音響改得很好)而180音樂表現也是不錯的,但是有必要偷料那兩顆
入門高音單體嗎?...前座還好後座音場包圍度真的有差
而且那時很多展場跟簡介根本沒有告知,沒有!
j)主觀認為屁股沒讓人驚豔
車頭,美
車身,美
車尾,跌倒或裝作沒看到(pass)...雖不至於醜,但發自內心覺得無亮眼處,
當然當初買車時已經有心理準備,連很多掀背車都比小A屁股好看
只論屁股而言,拔除Benz銘牌的話可能連屁股都不屁股了
k)正副駕駛座的門隱藏凶器(咦!!??),如下圖:
在哪裡呢?請再往下看

這裡,就是這裡,整條上下的黑色邊線如果拇指做上下滑動,會非常容易割傷;
若左右滑動,就如同刨刀般會刮你的皮肉,本人曾開關門時被削過兩次,當然見血。

如果b)e)g)這三點能在A45有改善,很有衝動想上A45
當然,如果雨刷能在更聰明點,變速箱能多學習駕駛人習慣就更好了
報告結束,祝各位行車平安 愉快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