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CD已經變成一種收藏而不是一般出版品而已
包裝不夠精美的話實在很難吸引人家去買
畢竟音樂本身已經是垂手可得了
像我這種 ' 試聽滿意' 之後會去買CD的外星人大概已經沒幾個了...

可能是我本身就特別愛CD這個東西吧... 音質我也是很重視...

說到CD包裝 其實台灣這幾年已經進步很多
漸漸把日本那套學起來 讓唱片變的更像商品 而不只是一片光碟裝個盒子(其實也還是?)
不過讓我納悶的是 最近台灣唱片越包越大張
一堆用裝DVD的長條狀殼子來裝CD 然後外面再加個封套 的包裝
像最近的蕭煌奇 小宇 范逸臣 林宥嘉全都是用長的殼子
有些是用單片式的 有些是用相簿集式的 (可以展開一扇一扇的那種)
想的到的原因大概有幾個:
1. 這樣版面較大 更顯眼 就像貼廣告的邏輯一樣
2. 唱片業蕭條 也許DVD的出貨量還比CD更多 用DVD用的殼子也許能省些成本
不過我本身倒是對於這種包裝很不以為意
因為這些長條唱片盒整個打壞了我唱片櫃的秩序
原本大家都一樣高一樣寬 放起來整整齊齊的 多了這幾個來搗亂的 整個變的參差不齊

更別說如果是放抽屜的了
原本整整齊齊放兩排的 這種長條狀的一次就佔去兩張的空間 整個超浪費的
(回到正題)
唱片變貴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學生時代唱片三百到三百五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漫畫也是一樣)
現在至少都是三百五以上了 很容易就四百多
雖然很多都有附送DVD 可我覺得那只不過是要合理化高價的手段罷了
那根本不是附送 那本來就是商品的一部分
就已經不是 '要不要加蛋?' 了 而是 '要一個蛋還是兩個蛋?'
感覺DVD只是用來充數的 讓變大的殼子看起來更有料一點 (那用小殼子不是看起來更實在?)
轉過頭看日本的CD 殼子並沒有變大 而是變厚了
我買過的原裝日本CD殼子的厚度 顏色 種類都有很多種不同
一般薄薄的CD殼 日本國內的流行音樂專輯已經不大用了
很多都用加厚的殼子 就是夾歌詞本的前扇用手根本彎不了
然後卡CD的地方一體成型 不會一不小心就被壓斷
很多的殼子還搭配專輯設計的色調做調整
像是Dir en grey這類比較黑暗一點設計 就會用染上一層色的透明殼
不但是黑上加黑 更有些黑的發亮的感覺
(很久以前馬克歐文的GreenMan專輯則是綠上加綠)
除了殼子之外 日本唱片的歌詞本也常使用一些高品質的紙或顏料來印刷
像是類似雜誌封面帶有光澤的紙 或是印起來像是油畫一樣的墨水
對我來說日本唱片的包裝可以吸引我在沒有聽過的情況下就買下它
如果音樂本身也非常讚
那對我來說他確實價值台幣一千元 (日幣3000大多)
買這種包裝好也確定有三首不錯單曲的CD
原比買一張400台幣包裝普通只有主打歌好聽的CD來的實際的多
看起來重視音質的人越來越少了 畢竟大家都是用電腦喇叭聽mp3
(雖然我承認有些音樂聽起來並不是真的很有差)
CD本身攜帶的不方便性也許才是讓唱片業蕭條的主音
畢竟很少人抗拒的了 '比較方便' 這件事情
也須有不少人心裡有想要買唱片
可是一想到買回去還要轉檔然後輸入隨身聽就 '懶的' 買了
隨著網路影音越來越發達
等到到了任何電影都可以一點就播HD的時代
也許連電影DVD都會消失
CD到底會不會也消失呢?

如果CD真的變成藝術收藏品的話
那我家裡不就一堆古董...
<(_ _)>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
最後還是客套的講一句: "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