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誰 還 買 CD ?

話說現在沒什麼人在買CD了
感覺CD已經變成一種收藏而不是一般出版品而已
包裝不夠精美的話實在很難吸引人家去買
畢竟音樂本身已經是垂手可得了
像我這種 ' 試聽滿意' 之後會去買CD的外星人大概已經沒幾個了...
可能是我本身就特別愛CD這個東西吧... 音質我也是很重視...

說到CD包裝 其實台灣這幾年已經進步很多
漸漸把日本那套學起來 讓唱片變的更像商品 而不只是一片光碟裝個盒子(其實也還是?)

不過讓我納悶的是 最近台灣唱片越包越大張
一堆用裝DVD的長條狀殼子來裝CD 然後外面再加個封套 的包裝
像最近的蕭煌奇 小宇 范逸臣 林宥嘉全都是用長的殼子
有些是用單片式的 有些是用相簿集式的 (可以展開一扇一扇的那種)

想的到的原因大概有幾個:
1. 這樣版面較大 更顯眼 就像貼廣告的邏輯一樣
2. 唱片業蕭條 也許DVD的出貨量還比CD更多 用DVD用的殼子也許能省些成本

不過我本身倒是對於這種包裝很不以為意
因為這些長條唱片盒整個打壞了我唱片櫃的秩序
原本大家都一樣高一樣寬 放起來整整齊齊的 多了這幾個來搗亂的 整個變的參差不齊

更別說如果是放抽屜的了
原本整整齊齊放兩排的 這種長條狀的一次就佔去兩張的空間 整個超浪費的

(回到正題)
唱片變貴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學生時代唱片三百到三百五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漫畫也是一樣)
現在至少都是三百五以上了 很容易就四百多
雖然很多都有附送DVD 可我覺得那只不過是要合理化高價的手段罷了
那根本不是附送 那本來就是商品的一部分
就已經不是 '要不要加蛋?' 了 而是 '要一個蛋還是兩個蛋?'
感覺DVD只是用來充數的 讓變大的殼子看起來更有料一點 (那用小殼子不是看起來更實在?)

轉過頭看日本的CD 殼子並沒有變大 而是變厚了
我買過的原裝日本CD殼子的厚度 顏色 種類都有很多種不同
一般薄薄的CD殼 日本國內的流行音樂專輯已經不大用了
很多都用加厚的殼子 就是夾歌詞本的前扇用手根本彎不了
然後卡CD的地方一體成型 不會一不小心就被壓斷
很多的殼子還搭配專輯設計的色調做調整
像是Dir en grey這類比較黑暗一點設計 就會用染上一層色的透明殼
不但是黑上加黑 更有些黑的發亮的感覺
(很久以前馬克歐文的GreenMan專輯則是綠上加綠)

除了殼子之外 日本唱片的歌詞本也常使用一些高品質的紙或顏料來印刷
像是類似雜誌封面帶有光澤的紙 或是印起來像是油畫一樣的墨水

對我來說日本唱片的包裝可以吸引我在沒有聽過的情況下就買下它
如果音樂本身也非常讚
那對我來說他確實價值台幣一千元 (日幣3000大多)

買這種包裝好也確定有三首不錯單曲的CD
原比買一張400台幣包裝普通只有主打歌好聽的CD來的實際的多

看起來重視音質的人越來越少了 畢竟大家都是用電腦喇叭聽mp3
(雖然我承認有些音樂聽起來並不是真的很有差)
CD本身攜帶的不方便性也許才是讓唱片業蕭條的主音
畢竟很少人抗拒的了 '比較方便' 這件事情

也須有不少人心裡有想要買唱片
可是一想到買回去還要轉檔然後輸入隨身聽就 '懶的' 買了

隨著網路影音越來越發達
等到到了任何電影都可以一點就播HD的時代
也許連電影DVD都會消失

CD到底會不會也消失呢?

如果CD真的變成藝術收藏品的話
那我家裡不就一堆古董...

<(_ _)>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
最後還是客套的講一句: "請支持正版"
2009-02-21 7: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CD
CD的消失是總有一天的事情
君不見每況愈下的銷售量
現在賣超過3萬張就可以放鞭炮了

最近買了盧廣仲的CD
獨立發行商很窮
大概CD成本算算不到20塊...
我還買~我還買~

不過要看狀況囉~
真的超級喜歡的而且支持的歌手會想辦法入手航空版的...
一般古典樂或是Sofa music就買台灣版的...
CD的音質還是比較好的
並非是每一個人都聽流行音樂
聽非主流音樂的都一定得買正版cd甚至是國外盤
沒為什麼...因為mp3根本抓不到...而且重音質的人大部分都無法忍受mp3的音質
尤其像是偏愛聽高低頻差很多的樂曲更明顯
個人偏好聽metal...哥德
所以只有正版cd可以買...我只是小小咖...也只收了400~500張cd
身邊一堆大咖...都是用千當單位計算的
所以cd不會消失(但有可能進化)...因為還是有固定客...只是多少而已...

ps:我還買過4首歌850元的國外絕版盤cd...找了兩年...當下在y拍找到有人拋售...只記得買到的感動...忘記價錢的痛...
真正喜歡的歌手我還是會買,畢竟要支持一下喜歡的歌手
學生時代啊~~~讓我想起那時候卡帶都是一百多塊錢的時候
寬容 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還是會買CD,
昨天才在7-11取回在博客來訂的CD,
在家用音響聽CD跟用mp3 player聽是不一樣的享受滴.
用CD PLAYER+音響設備,身心靈都被音樂包圍著,很舒服的感覺。
聽MP3,只是耳邊有音樂,是外出時不得已的選擇。
我會買耶....爵士樂很難抓mp3 雖然要找是一定可以找的到,不過我感覺爵士樂收藏CD比流行樂的CD有價值多了~~
(偏偏很多非主流的也很貴,隨便一張好一點的都500以上....)
straypoei wrote:
我會買耶....爵士...(恕刪)


還是會買啦

不過真的不像小時候那樣買的很隨意

現在很挑

只買幾個喜歡的團出的專輯

像U2 、 Oasis 、 The Killer之類的英國團/愛爾蘭團固定會買

或是中文歌曲的小眾市場會會買,像娃娃(魏如萱)

其他就沒有了

一方面是個人偏好英國搖滾,另一方面是真的比較雋永,歌曲附涵的意義比較有內容

像U2一首十幾年前的"One"堪稱經典,到現在依舊大家還是喜歡聽

他們反戰宣揚人道關懷的精神也在歌曲中不自覺的流露

比較沒有中文歌曲趕流行,一堆藝人隨著潮流唱著曲風相近的歌曲那種問題

而會買CD的另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

平常在家我習慣用音響播著CD來聽

私以為純用CD聽跟用iTunes撥MP3,聽起來感覺真的不一樣

聲音有亮很多,畢竟少一次截取就少一次破壞嘛

打個廣告:U2的新專輯"No Line On the Horizen"將在3/2全球同步上市!四年才發一張新專輯,這次一樣是等超久的!

貼個他們在The Brit Awards 2009(全英音樂獎)的新單曲表演:Get On Your Boots

〈Get On Your Boots〉
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
我來插花一下~
如果你買的是初版的~
什麼贈品都沒有~
銷售量好之後~
唱片公司就推出一個慶功在版的~
給你多幾首歌或是MV或是贈品~
請問有人還會再去多買一張嗎?
看到大家的回覆心裡還滿感動的...
感覺身邊的買CD的人真的很少...

每次在別人面前開新的CD都會被丟一句 "現在誰還買CD阿?"
一副好像我不知道有mp3這種東西的樣子

就像大家說的
喜歡非主流 (或是至少不是流行) 音樂的人真的會比較常買CD

不過說到這個就讓我又想起現在台灣唱片行外國音樂的匱乏
想起小時候我在東區的淘兒透過視聽機認識了多少的外國樂團與歌手
每個周末大概都至少有一個下午是在那裏度過的

雖然想是誠品還有法雅克這類的店還是有陳列很多的外國音樂
不過除了店員自己寫的介紹卡之外 幾乎就沒有甚麼別的資訊來源了
不像以前很多很多的外國專輯都有寫側標 光看那個就可以有個大概的概念
同時還可以認識很多其他承先啟後的樂團

看到大家的回文讓我想要做一個大膽的猜測

在場的大家在當年 mp3 vs MD 的戰役中是不是選擇了MD?

(像我就是...當時還投資了不少錢說...畢竟那時才高中...
後來發現真的轉錄歌曲超不方便的...雖然音質真得沒話說
去日本的時候還看到以MD形式發行的Mr.Children專輯
以為自己選對邊了...沒想到...)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