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被手工眼鏡的高單價吸引,但發現也不是依造你的臉型去設計打造...因為貴在賽璐璐材質嗎?另外對塑鋼材質的眼鏡也感覺不錯,請問版友對眼鏡選擇需要注意哪些?感謝
賽璐珞 因為硬度較 醋酸纖維(板料) 高、處理過程費時且待料時間長、易燃(所以歐美國家全面禁用)、手工製作難度也較高的緣故,在產量上和一般板料鏡框無法相比,這些當然也反映在售價上。不過對我個人而言,賽璐珞鏡框最吸引我之處,還是只要妥善保養,壽命比起容易"霧化(不確定有沒有更精準的專有名詞)"的醋酸纖維鏡框長上許多,只要透過拋光就能重現昔日風采。
偏愛膠框的我,過去我也曾花大錢購買不少其實售價也沒有比賽璐珞鏡框便宜的膠框,像是 Tom Ford 之流。不過不管售價有多高、透明、半透明甚至不透光材質,只要是醋酸纖維製品,不出幾年,絕對逃不了"霧化"的命運。原本透光度高的鏡框,一旦霧化(有時還會些許泛黃)後變成有多掉漆,我想大部分有配戴膠框習慣的朋友都再清楚不過了。
為了降低霧化可能造成的影響,多半選擇不透光顏色板料框的我,最近的一支黑板料框 Tom Ford (也就是電影 A Single Man 中男主角 Colin Firth 配戴同款),大概戴了兩三年後也難逃表面霧化命運,從亮面黑變成不均勻的消光黑。但我年代最久遠的一支賽璐珞鏡框,年紀絕對超過十歲的 正義作(上黑下透明的 BKCL 賽璐珞鏡框),目前還是頭好壯壯,透光度一流,除了固定接觸我習慣抹造型品的頭髮讓鏡腳部分有極輕微的霧化(但送回店家做拋光或是自己使用拋光膏就能輕易處理)外,那鏡框絕對可以 "再戰十年" 沒有問題。
所以如果你是那種喜歡跟著潮流更換眼鏡、最多兩三年就會換新框的人,我是覺得沒那個必要買又重、在利用材料表現設計創意的程度上也相對受限(因為硬度高、加工難度高)的賽璐珞鏡框。不過如果你是我這種,以收集鏡框為樂,每個大師作品都想要擁有幾副且最好能永久保存、時不時拿出來配戴的人,那賽璐珞鏡框是不會錯的選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