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工眼鏡

一開始被手工眼鏡的高單價吸引,但發現也不是依造你的臉型去設計打造...因為貴在賽璐璐材質嗎?另外對塑鋼材質的眼鏡也感覺不錯,請問版友對眼鏡選擇需要注意哪些?感謝
2018-01-18 3: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手工眼鏡
貴在手工、製作所需的時間(可以去看賽的製作簡介)以及品牌價值吧

不過真的要挑眼鏡的話,除了外型喜歡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親自試戴過比較準,不要網路上看到喜歡下單回來才發現不適合你的臉型就會後悔,像是現在流行金屬大圓框,但未必大家都適合不要一窩蜂。

挑的基準就看起來順不順眼,戴得舒不舒服,會不會鼻子不夠挺一直往下滑,鏡腳長度有沒有剛好勾到耳朵或太長太短都不好。

此外,不要把整支眼鏡大部分預算花在鏡框上,鏡片也是很重要,如果你的眼睛較敏感就更要注意鏡片了

以上為個人淺見歡迎討論~
賽璐璐根據臉型調好後不易變形 好的鏡架是一生物 鏡片3 2年就要換
aqq001 wrote:
一開始被手工眼鏡的...(恕刪)
拿賽璐珞鏡框和金屬鏡框比較或許意義不大,所以我就簡單分享個人所知、它和最常見的膠框材質 - 醋酸纖維 相比,有哪些過人 (和不足) 之處。

賽璐珞 因為硬度較 醋酸纖維(板料) 高、處理過程費時且待料時間長、易燃(所以歐美國家全面禁用)、手工製作難度也較高的緣故,在產量上和一般板料鏡框無法相比,這些當然也反映在售價上。不過對我個人而言,賽璐珞鏡框最吸引我之處,還是只要妥善保養,壽命比起容易"霧化(不確定有沒有更精準的專有名詞)"的醋酸纖維鏡框長上許多,只要透過拋光就能重現昔日風采。

偏愛膠框的我,過去我也曾花大錢購買不少其實售價也沒有比賽璐珞鏡框便宜的膠框,像是 Tom Ford 之流。不過不管售價有多高、透明、半透明甚至不透光材質,只要是醋酸纖維製品,不出幾年,絕對逃不了"霧化"的命運。原本透光度高的鏡框,一旦霧化(有時還會些許泛黃)後變成有多掉漆,我想大部分有配戴膠框習慣的朋友都再清楚不過了。

為了降低霧化可能造成的影響,多半選擇不透光顏色板料框的我,最近的一支黑板料框 Tom Ford (也就是電影 A Single Man 中男主角 Colin Firth 配戴同款),大概戴了兩三年後也難逃表面霧化命運,從亮面黑變成不均勻的消光黑。但我年代最久遠的一支賽璐珞鏡框,年紀絕對超過十歲的 正義作(上黑下透明的 BKCL 賽璐珞鏡框),目前還是頭好壯壯,透光度一流,除了固定接觸我習慣抹造型品的頭髮讓鏡腳部分有極輕微的霧化(但送回店家做拋光或是自己使用拋光膏就能輕易處理)外,那鏡框絕對可以 "再戰十年" 沒有問題。

所以如果你是那種喜歡跟著潮流更換眼鏡、最多兩三年就會換新框的人,我是覺得沒那個必要買又重、在利用材料表現設計創意的程度上也相對受限(因為硬度高、加工難度高)的賽璐珞鏡框。不過如果你是我這種,以收集鏡框為樂,每個大師作品都想要擁有幾副且最好能永久保存、時不時拿出來配戴的人,那賽璐珞鏡框是不會錯的選擇。
同意樓上a大說的,像我自己有收兩支角矢的手工框,風魔跟東家康,好好愛護甚至不太需要拋光都跟新的一樣~
我這副角矢買15年
後來螺絲接點處都氧化 鏡框鏡腳也開始霧化就丟掉了((可惜丟掉前忘記拍照

這張照片是三年前 就是戴了12年的狀況
賽璐珞還是很透徹
(原本是淺灰色,照片上鏡框已經開始有點泛黃了)

15年前買的時候 連鏡片5千有找
這幾年已經漲太多 也沒興趣再買來戴了
現在改戴木質眼鏡了


賽璐璐備料的時間
聽說要兩三年板材才會穩定
原料必定比塑膠貴上不少
加上師傅裁切組裝打磨敲敲打打的
每天產量就是那些
所以才會有一些冠上大師名號的
價格居高不下
這些大概是10年前手工眼鏡開始流行時
會說的幾個原因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