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mofish wrote:
我大學是念商業管理,這個事件可以成為非常好的教材與討論...
企業危機永遠都潛伏著,SWOT分析 (不知道的人,可以google一下)是每家企業經常在檢視與檢討的
我想談的是如何從危機中如何轉化成轉機?前提是lativ真的想永續經營~~
如果我是公司高層,出面向社會大眾道歉!
短程計畫重點:
1.宣布公司高層年終全數捐出,創立年輕人創意發想設計中心。
2.電子商城成立MIT專區,堅持少量台灣生產製造。如果是境外生產也誠實告知
3.將未來營利,投入建造新成衣產線,規模或許不大,但所有經由台灣人設計,首批產品一定堅持台灣製造
4.維持MIT商譽價值,提高下游協力廠商利潤。
5.堅持利用台灣設計師設計,工廠本土勞工。 (二度就業媽媽搶著做,他們是穩定性非常高的生產力)
............
我絶對不會買這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你是公司經理人。
用情緒治理公司,儘做些沽名釣譽的事,
根本沒有危機這事,頂多業績稍微下滑。
沒的事說的像真的。
nemofish wrote:
這幾天Lativ事情...(恕刪)
前面有人說到了 關鍵在於他們言而無信
信用怎麼重新建立應該才是你的目標
至於那篇公開聲明真的很好笑
君不見網路有流傳一張圖
要快 + 要好 > 要錢
要好 + 要便宜 > 要等
要快 + 要便宜 > 醜
要快 + 要好 + 要便宜 > 不存在
lativ直指台灣沒有生產環境,後頭又說是因為生產不及
我想應該是不想付多一點錢吧
不想增加成本
不想犧牲毛利
不想提高末端零售價
結果就是....出賣了信用
木已成舟,現在再做什麼大家都不會相信他們了
當然
你也可以認為台灣人總是健忘的
就好像屈臣氏十多年前被連環踢爆賣過期藥、賣假藥
結果在不滿意包退的廣告稀釋之後 大家都忘記屈臣氏的惡劣行徑了
只是十年的功夫才能喚回市場 不覺得代價有點太大了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