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大的問題就是當初就是[愛台灣]當作號招
才讓大家開始接受這個默默無名的品牌
結果沒想到現在卻以人力不足無法供應存量來告知消費者你大可以不要選擇
然後一堆人在講台灣養不起
台灣沒有人,台灣有兩千多萬人,就業人口假設七百萬,現在失業率都還這麼高
哪邊沒有人,是因為薪水過低導致大家不願意去做這樣的工作
如果今天薪水可以讓你溫飽,甚至可以讓你有點小錢
誰不願意去做,今天如果說坐縫紉機有 35000 的薪水
至少打死一堆 22K 的文書人員
Lativ 自己認為他沒有企業責任,也不需試著改變市場環境
那當然被唾棄,台灣政府不會做的,他自己覺得那我也不需要做,外移就好了
商人都是一樣,不改善社會環境跟工作薪資,誰願意做這種技術性的工作
人家日本也是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但是日本的工匠也沒有變的比較少,也是有很多人高中就去做技職工作了
簡單來說,這就是整體社會的問題,企業的責任在哪裡,企業自己要想
偏偏台灣企業就是賺錢就往外跑,虧錢要台灣人愛台灣
這種遊戲大家都膩了
2023,Pixel 8 石墨黑降臨
is1128 wrote:
還是有些人不知道為何...(恕刪)
我也不喜歡廠商開始的動機,因為他想在平價市場裡,用民族意識鼓勵國人買自製衣,但日本的平價衣不知道產地大多在哪?應該也只有少部份在日本自製,價錢又要跟外來平價衣的競爭,這樣在高工資的環境生產真的很難生存
大家都可以理解低薪資在台灣很難生存,加上這些工作也很吃力,導致沒有人想去做這樣的工作,更不說年輕的族群朋友,但是高薪請工人,價錢要賣的低,廠商也是很無法生存,難道要偷材料嗎?勞方、資方都有各自考量。其實台灣的成衣, 需要的是轉型再出發.
而不是全然把生產線移到大陸或是東南亞就沒事了.
我的想法是, 像是Lativ這樣的公司, 當初打著MIT的
口後, 或多或少, 也該有一點MIT的企業責任.
也許有機會的作法, 是保留一個產品線在台灣, 做具有
台灣特色, 台灣文化的產品, 如藍印布或是客家花布
甚至原住民文化的產品, 如此有文化特色的產品,
不僅是包涵了台灣特色, 也是台灣生產, 價格略高,
我相信台灣人及外籍人士也都能接受.
當然,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而已, 這些大老闆
可能根本不會考慮..
我的想法只是,一個東西, 除MIT之外, 他的內容
以及特色, 是不是也跟台灣有關才對?
不然, MIT永遠只是台灣製造, 沒有自己的靈魂!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