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098 wrote:以下的案子我相信很多台灣的''學生''都做的出來...只是出了社會能堅持以及執行的能有幾個這案子好像在巴西-------------------------------------------------------------------------這案子應該在日本 以上這兩個案子都好棒但是我不是學建築的我想,這陽台這樣突出沒有柱子支撐能抵抗台灣的地震嗎?另外,風水上及心理上一直覺得屋子下面懸空部份很不安全及安心這方面,我這路人可能心裡還是會對這樣的家有疑惑不過,若能可服心理的障礙我想,這兩個案子真棒P.S.我可能保守了點.....
其實從建築史的觀點來看...從最早的承重牆結構..再到建築的黃金年代Le Corbusier的框架..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到現在啥麼門派的主義都有....都是為了讓建築空間在被設計以及使用的過程中..不會被結構以及構造去影響到...或是拘束...我上面post的那兩個案子...或許看起來沒柱子支撐的版~~結構一定也經過縝密的計算..放心..建築物沒那麼脆弱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不是事情所有的面像 ~~而建築剛好是一個很特別的東西...他一個昂貴以及巨大的藝術品..而其中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給人們所居住..簡單來說建築是人們''行為''的容器~~好的建築師在為業主做設計時候一定任何的動作都是為業主所設想..而我知道很多用心做設計也願意花很多時間成本在設計上的建築師..面對業主卻得不到很好的回應..有時候想一想為何要那麼犯賤..業主要啥就給他啥就好了不是很快..當個沒靈魂的建築師不是可以賺更多錢嗎???不肖建築師大概就是是在想怎樣可以快點搞定業主..請照..施工..竣工..結案...結清設計費..在接下一個案子~~賺錢第一而上面的案子有的人看起來會不喜歡..我只能說..真的住了體驗了啥麼是真的優良的空間品質以後在下定論也不遲吧....如果已經找了建築師為您設計..就好好相信它吧...在請建築師幫自己設計房子或室內設計幫自己的空間做設計之前..不訪多做作功課..多跟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聊聊....真的覺得對方不錯..就把需求告訴對方..然後大膽的把設計交給專業的做..反而會對雙方都好~~~~~
bear098 wrote:其實從建築史的觀點來...(恕刪) 同意~~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結構工法...建築設計意義在於追求創造.絕對有辦法再設計與實用的天平上取得平衡...但,一個完美的平衡需要用心的設計者和追求素質的業主才能完成...其實台灣已經比以前提升很多了,像宜蘭已經有許多富有設計色彩的民宿..希望將來台灣能越來越重視設計這個行業..也希望設計者不要再只是繪畫圖的監工.
AMONGOO wrote:舉的例子台灣不適用.. 巴西案例......這個外伸板跨距沒什麼技術性問題.小弟做過日本案例.......二樓以上是輕結構更容易....只是輕結構在台灣沒什市場.除了隔音差震動大銀行也低估價值
colt8885 wrote:巴西案例.........(恕刪) bear098 wrote:何以見得我附上的案子...(恕刪) 我還是想說不適用因為台灣都是走樑柱框架系統為啥是框架勒?是建築師偷懶?是營造廠偷懶?是技術不夠?還是.....太多理由了...所以舉的例子,台灣還是不適用台灣能玩得應該是帷幕牆,DOUBLE-WALL建築設計不是被業主吃死,而是被工人+營造廠吃死。當然也有不屈服大環境如黃聲遠建築師
難得有建築案子在01在台灣建築設計要作的巧妙不只要設計能力還要有溝通能力且要夠堅持有些時候業主看建築師唯唯諾諾,就指揮起建築師了這個案子,我想建築師應該也有相當程度的妥協雖然很感不捨,但是也沒有辦法看得出來業主就是看了許多西方建築的東西要建築師套上就是在這個環境下,如何加強與業主的溝通能力,進而使業主信賴並且接受設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台灣這個能力的需要甚至凌駕設計能力的需求這並不是說設計能力不重要,而是如何讓業主明白我的設計能夠讓你生活空間更好這是在我經過一些案子後的心得,與大家分享曾經也成功說服業主增加20%預算於企業廠體整體造型部分也獲得一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