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5408 wrote:
不曉得Lativ老闆在想什麼,
如果報載外移的說辭無誤,
另開一個MIT專區,
以略高一點點價格做限量銷售以及市場區隔,
說辭委婉、懇切一點,
也不會讓人有真心換絕情的氣憤。
看來,前面的八卦倒是有一點點的真實性。
Lative 出去,現在---- 這台詞現在還流行嘛?
出去,現在從去年流行到今年呀~
出去,現在 Mazda
出去,現在 Lative
jackdr wrote:
近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英業達,當初HP把平板的量喊的超級大,英業達為了HP還增加好幾條產線
應徵了幾百個工程師,結果平板賣沒幾台,英業達只好把產線收掉把員工資遣,還上新聞弄壞自
已的名聲,虧損還要自已買單,想要供應商多開產線不是那麼簡單的。...(恕刪)
哈哈哈.....果然控制媒體就可以控制群眾啊.....那就用報紙數據來說吧,
當時報紙的數據說要裁員30%是為了平板停產,問題來了,才一個平板機種就動用到30%的研發能力?
當時同時在廠內開發的有幾個機種?若照這樣的說法,那...英業達一年不過只有承接三個新機種的能力囉?
所以說....那叫做順水推舟,反正有人出包,那就全部推過去就對了,反正這樣就錯不在己還有人扛,多好?
當時的情況,其實該說英業達上游廠商一堆備料才慘哩...可以轉到別的公司的料倒還好,
萬一是機種專用的東西,那就糗大囉...
這次的事件,其實問題該是出在當初它是用MIT來爭取台灣消費者的認同,
但現在又要將產線外移,所以才會引起軒然大波.其實若就產業長期的發展而言,
只靠一個市場,等於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簍子裡,"萬一"市場反轉,那一個品牌就付諸流水,
當然,也可以說它的企圖心不只於此,目前應該已經放在整個亞洲市場了,
說不定日後有機會跟Uniqlo抗衡,與其在這邊說嘴,不如祝它有機會為台灣創造一個新品牌在世界上行銷.
反正東西好就買,東西不好?就算在法國做的衣服也一樣沒人買,對吧?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gipigu wrote:
消費了MIT製造,銷售,創造的利潤,用於獎金??
所以無法提高吸引人的薪水,反而繼續要求員工產能提高?
反而要求無奈的消費者認清事實,否則別下單,反而要消費者認同提高員工生產力,是不能使用合理提高薪水的?
現在的生產,銷售,利潤的循環擠壓在前線員工,相同時間因為員工想方設法,達成一個又一個更高產出目標!因為時間一樣所以不會有加班,產出的利潤倒金字塔式再向下分配著..(恕刪)
沒錯. 這就是典型的台灣商人. 吃台灣米, 喝台灣水, 吃干抹淨之後再給長期力挺的台灣鄉親呼上狠狠的一巴!!!
另一家一樣的公司就是HTC!!!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