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米契 wrote:這就有點像是之前的豆漿理論。一杯豆漿早餐店賣15元。但是成本可能才0.5元那你有考慮過其他衍生費用嗎 離開工廠的價格是10元,最終顧客買到的價格是100元,這中間的管銷成本+利潤有這麼高?一些廠家的年終清倉特價其實就證明,是後端業者自己利潤要得太多了,才會造成貨品賣不出去,要用3~50元的價格來清倉
scarwolf wrote:最近在lativ網站...(恕刪) 網路上一堆本土自創品牌的垃圾只能騙自己台灣消費者價格亂開衣服料濫試問廠家敢保證純棉衣放入熱水中洗烘乾不變形變小國外一些大眾牌子可以為何台灣牌子不行價錢還跟國外牌子一樣貴自己玩死自己
我是真的不懂...不管什麼產品, 為什麼一定要把吃力不討好, 利潤又低的生產部份非留在台灣不可?除非是需要高技術的人工才做得出來, 或是少量多樣, 工廠非擺在RD旁邊不可,或是有一塊蠻大的內需市場並且在當地生產才划算. 要不然國外很大多品牌一樣把生產外移,但是把錢賺回來啊?最好的就是用頭腦賺大錢, 那些花勞力, 高污染,賺得又少的產業巴不得都不要留在台灣!!台灣有些人有那種奇怪的堅持是怎麼回事?? 萬年代工心態??
這個廠牌的衣服沒買過,所以不便評論他的CP值單就品牌而言我還是鼓勵大家要支持台灣牌,個人而言哪怕品質差了點,還是願意多花一點錢買MIT.它是外國生產又怎樣?把勞力密度高/獲利低的工作扔給國外做沒什麼錯吧?台灣人應該要有用腦力賺錢的想法才對,否則以後的台灣人真的是世世代代做代工.今天有兩樣同質產品,A是台灣牌,台灣設計國外生產,B是國外廠牌台灣生產,表面上B可能養活比較多台灣勞工,可是代工一定是給價低的做,今天可以給台灣代工,明天也可以給別人,為什麼三星的單可以輕易讓台灣代工廠的股價上下波動,但是代工廠卻奈何不了三星?因為三星有品牌,代工廠就是代工廠.當台灣勞工愈來愈貴時,這些高科技代工業就會往人力便宜的地方去.加上代工業多半會對環境產生污染,代工做得愈多台灣的環境就愈糟.
這種低層工作都給更落後國家做心態就是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台灣人不是每個人都高學歷台灣人不是每個人都是高科技員工低層的人還是很多的!不要凡事只看高不看低!台灣只剩高科技 高產質的東西那些基層人民要做什麼?種田那麼辛苦 給別人做就好了啊!做工那麼辛苦 給別人做就好了啊!你成本那麼貴 給更少錢的做就好了啊!很多基層人民 貧困人家就是須要這種基層工作!不要留台灣給別落後國家做! 那麼他們要靠什麼賺錢?還是餓死一個少一個? 窮人全死光了那就是有錢人了嗎?台灣消費型態已經從金字塔變成漏斗型了還有給盲目追求台灣品牌的人!去打聽一下支持品牌的水準 不要只支持那種只會貼牌而不研發設計的公司! 台灣現在已經有好幾間了!清一色全是大陸白牌台來的貼牌產品!一間公司只有不到十個人!只負責行銷!連包裝貼牌都在大陸完成!會賺的只有上面幾個人!下面的業務跑死一個是一個!或者是 根本是外國人來台灣設公司的假台灣品牌!一間公司不到十個人 快一半都是外國人!台灣人只有當業務的份
sendoffy wrote:離開工廠的價格是10元,最終顧客買到的價格是100元,這中間的管銷成本+利潤有這麼高? 其實我覺得~~~一個商品的成本其實大部分並不是花在生產上~~~而是廣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是到"店裡"去買東西而不是到"工廠"去買東西...如果真的東西離開工廠的價格是10元~~~那乾脆像前面網友說的大家都去工廠直接買就可以了...其實在物流中單一商品的獲利應該是月下游會越高~~~比如從工廠出來到大盤商的話一雙鞋可能只賺5塊...但是從大盤商到下游可能就要賺10塊...最後店家賣到消費者手上可能一雙鞋就要賺到50塊了...因為越下游的滯銷的成本應該會越高...而且行銷啦..管理啦~~等等的成本也會越大...所以離開工廠是10元~~到顧客手上賣100元這是真的有可能的...畢竟工廠是廠商要100個貨才生產100個貨...不會有滯銷的問題...但是最下游的商店進100個貨能賣出幾個??當然每一個的利潤就要加倍才有辦法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