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tide wrote:另外當天享受過uniqlo的服務後,我覺得台灣所有服務業(不只是賣衣服的)真的應該去逛逛,學一下什麼較真的服務業精神...(恕刪) 台灣的客人素質跟大陸的差不了少服務品質卻不錯
簡單來說:當TW Uniqlo 的價格 > 其他國家的時候 = 大家會說我們被歧視當TW Uniqlo 的價格 = 其他國家的時候 = 大家說我們國民收入和其他國家比為低, 一樣是被當盤子當TW Uniqlo 的價格 < 其他國家的時候 = 大家依然會說不夠便宜, 因為和夜市, 五分埔, 或是一般牌子比起來還是貴看了這麼多, 我發現到其實問題不在於Uniqlo訂多少錢而是只要東西不是免費的 -> 就會有人抱怨! 但是呢, 我有一種預感就算東西是免費的, 網友應該還是會抱怨的哩~例如:1. 為什麼我要的尺寸/顏色沒有了?2. 為什麼不能直接送到我家來?3. 為什麼不能讓我更爽, 倒貼我幾百塊...? 這樣子的環境, 怪不得這麼多國外牌子都沒有進來台灣, 如果我是外國人的話才懶的躺這攤混水哩, 怎麼做都錯 台灣人這樣子搞, 長久下來就造成購物環境水準就下去了 ....PS: 進口商品林林總總, 怎麼都沒有人去抱怨汽車, 包包, 甚至是可口可樂...... (那些賺更大) 還是大家都沒注意到哩?
很多人觀念要調整一下為何日系品牌uniql雖然產地一樣是MIC但就是比較多人接受我想這問題主要在於品牌建立出來的可靠度當然其他的條件包含款式種類等這更不用說了待過工廠的都知道,平平一樣的東西,出給B家或出給大廠,品管跟來料都會有些許的差異雖然有可能同出一條產線,但是最後能否獲得客戶的承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往往工廠端對於大廠的品質檢驗都較費心,甚至能做到客製化流程這就是品牌價值不要一看到MIC就說都差不多,老實講差很大,只是這部份的差異一般人不知道罷了
frank111 wrote:就算你買到跟日本相同...(恕刪) 很多人都在比居民收入, 但生產一樣商品,和居民收入有什麼關係尤其是外移到外地去生產的商品,和生產成本關係較大另一個就是居民的多寡,市場大自然單價就可以再低一點很多事聽起來合情合理,但一細心分析就覺得.有點不講理在台灣買什麼進口東西有便宜過了???除了Redwing 我還真沒見過什麼東西比原產地便宜的?上次在美國COACH Outlet 買了三個大包一個小包再加上母親節七五折, 四個包一共一萬二三千塊吧...在台灣可能只夠買一個...但是在日本買Redwing 875 可能要台灣快二倍的價格喔...只要跨國去比...就怎麼比都比不完啦...但是有一個特殊的例子..我一直忍不住想去幹交....那就是無印良品...對他們來說可能台幣對日幣 1:1那種價錢比有印的可能還貴...價格簡直和專櫃沒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