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精品 vs 平價單品:以製成和消費者設定的觀點來探討

想開這個個人意見文好久了, 草稿擱在那邊一直沒寫完, 不過最近因看到這篇分享文( 還有其中的討論), 有些感言, 所以先丟出來了:

K, 本文開始:


隨著全球經濟成長, 雖然貧富差距被拉大了, 但其實餓肚子的人也少了許多。 因此, 越來越多人有能力去買一些對生活上來說較奢侈的物品, 如衣物包包等, 間接地促進了近十年來 時尚精品界的成長。

那這對消費者有什麼影響呢?很直接的就是的時尚單品的產量和相隨的選擇性也變多了。


===========================================================
版型

其實個人覺得在版型上每一個牌子各有千秋。

很多人會說精品品牌的版型有多好多厲害, 但其實版型和身形是互相對應的。 不可能一個版型就可以滿足所有人。 但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何精品品牌的版型好像較合身。 那是因為精品服飾的合身度已經建立在它尺寸上的解析度了。 打個比方, 去Burberry 官網看一下, 一件外套有 size 44, 46, 48, 50, 52, 54, 56, 及 58。跟一件尺寸只有分 XS, S, M, L 的, 那一個較容易合身呢? 那這解析度從那裡來的呢?其實已經內建在精品的高單價上了。

那麼平價品牌呢?其實個人覺得有的時候它們的版型更合身的 (如 A/X, Gap, H&M, 與 Zara 等)。為什麼呢?數量的問題。既然產量大了那甚至可推出較極端的尺寸。 因為顧客群夠廣所以較極端的尺寸被買單的機率也高。 顧客群大的話設計師也較好抓出符合大眾的版型。

當然, 還有顧客群設定的問題。 有些牌子的顧客設定為肌肉男(例: A&F), 有的為高瘦男(例: Dior Homme), 等等等。。。

最後值得一提的, 其實在技術層面上來說版型是最好抄襲的。 路邊攤也可能會有超好的版型。


===========================================================
設計

精品與平價品牌較明顯的差距是在於設計的變化性。 不過偶爾會有像 Zara一樣的品牌去打破這些趨勢。

在時尚展上個大精品品牌們都會發表一些較新概念的作品, 吸引在穿著上願意多作一些變化的顧客。如果回應不錯的話, 這些設計概念會慢慢變成主流。

引導這個主流很重要, 因為這很可能會關係到這個品牌未來10年的表現(例: Rick Owens, 或靠 Hedi Slimane 掌行後的 Dior Homme) 。

至於大眾品牌, 因為它們有一定的顧客群(通常穿著也較保守, 較端莊), 所以通常沒有必要去特別改變設計。

由於設計這個東西還蠻主觀的。。。每個品牌的東西好不好看就見仁見智咯。


===========================================================
質料與製工

當然, 精品品牌所選用的材質以及製工通常會比平價品牌好。 但我要強調"通常", 而且有沒有好到要價這麼高又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平價與中價品牌使用的材質不一定差, 甚至很好(如 A&F, Uniqlo 等, 打折後 c/p值超高), 但通常在質料的變化性較保守。 原因之一是因為較常用的原料(棉)較便宜, 陳本較低, 所以售價也可較平價。

以製成上的精細都來講其實有的時候有些平價和中價位品牌的單品不一定輸給精品品牌的(尤其是越基本的款式, T衫, 襯衫, 毛衣等)。 有些中價位的西裝甚至可以跟一些精品品牌的西裝比拼(甚至勝出)。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要你這件衣服穿起來舒適就好了(暖或涼, 摸起來, 動起來 舒服 不易損壞 等)。 Well, 感覺得到差別的人自己知道。 感覺不到的話那沒差咯。

有的時候個人覺得精品品牌的在質料以製工上的最大賣點是在它們的獨特性(特殊質料以及較罕見以及費工的製成)。


===========================================================
最後個人感言: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最後不管你入手什麼好物只要你或你care的人喜歡就好。 雖然我愛好精品,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精品品牌的單品都會引起我的購買慾。 其實有些中或品價位品牌的單品也不差, 甚至很好。

總之, 在我們這個年代, 時尚單品的選擇性越來越多了。。。隨著技術進步, 只要夠多人 care的話, 衣服的質料以及製工應該會越來越好把。

Sorry 話多了, 又沒圖, 思緒也沒整理的夠完善。。。不過有空的話可能會再補些注解和圖例。
2013-09-09 8:03 發佈
身型氣質最重要,也要懂得搭配,不然穿上精品也是浪費...
Karl Lagerfeld:奢侈品就是輕鬆地把一件T桖也賣到很貴的價錢...




啊剛 wrote:
想開這個個人意見文好...(恕刪)


說我自己的實穿經驗.以最基本的牛仔褲及針織衫來說.

我現在都愛穿G牌牛仔褲.因為它的立體剪裁.雖然是skinny版型就連一秒蹲下去也不會有問題.也不會卡襠.

針織衫的做工真的不是一般平價衣服可相比.純棉POLO衫穿兩年多應該穿有近百次還跟新買的差不多.(都是自己用滾筒洗衣機柔洗方式洗.非送洗)

以品牌識別度來說不是我考慮的重點.

我比較在意的是撞衣的問題.就連G牌的POLO衫我都撞過.

跳回正題.

01的時尚版近來真的很冷清.相信很多人不願意開箱就是怕遇到一些酸文吧.

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我大概是衣服1500以內才會買的那種
我講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有些消費者有品牌偏好,就算精品C/P很低
也寧願多花一點錢買精品
其實買中間價位的單品,基本上品質都不會太差

有些人為什麼還是會買高價精品(如有得罪地方,先說聲抱歉)
1.炫耀自己有經濟能力買精品,當然品質部分一定和平價多少有差
2.出席重要場合,有時候大家都穿名牌出席,不得已只好忍痛買幾件精品

結論
1.有能力的人都會想買精品,太便宜的還不想買
2.經濟能力普通的人,其實買中價位真的很划算,又可以買很多件替換
3.有時候真的是喜歡那件精品設計,但價格又超過預算....其實有時真的很掙扎
品牌價值多少會在意
一件東西稍微貴一些 有時候真的只是因為心裡虛榮的小惡魔
不過說真的舒適度真的有差
像我自己買過台灣路邊常見的G牌polo衫接著日本U牌之後穿boxx和frex pexxx那種感覺真的是有差
或許有些人神經比較大條或是覺得無所謂總會在旁邊說
不過就是一件polo衫 logo拔掉剩299吧?
不過就是條很普通的牛仔褲?要5000?

togolin wrote:
說我自己的實穿經驗....(恕刪)


不好意思

請問G牌是指?

不過我覺得版大說的很對

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好東西
看到啊剛大的分享
特來湊熱鬧響應一下
一些想法就這麼蹦出來
如果過於雜亂請多包含

平價時尚(或者說是快速時尚)這名詞是近幾年才有的
這樣的產業讓成衣市場的生態
有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唸書時的刻板印象
如果要有比較好的材質及版型
勢必要尋求較高單價的品牌服飾
那時候比較紅的品牌(對我來說)
大概就是Polo jeans、Tommy Hilfiger、Sisley、DKNY或A/X之流

當然也有平價的商品
諸如佐丹奴、Hang Ten、NET等
再便宜就要去五分埔了^^

那時候這兩塊組群
距離很遠
想要便宜,就得犧牲舒適及版型
想要好看有形,就得拿出大把銀子
比較沒有中間地帶

但是自從市場上開始有了所謂的平價時尚
把上下兩族群的優勢做出妥適的結合
打破大夥習慣的消費模式
這衝擊
我想目前有很多廠商到現在都還無法適應

反應過來的
就急忙做出調整
走出自己的路
還沒回過神的
就只好漸漸被浪潮推擠後淘汰
現在的成衣市場
越來越殘酷

可是回歸一個想法
如此大環境的變革
是否就是正確的方向
一般人不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所謂的「時尚」
要嘛~就是承襲自己既有的穿衣風格
不變的繼續穿下去
要嘛
就是藉助這些所謂平價時尚品牌的指引
去接近想像中的時尚

這樣算是一種…感化嗎?
我們在這樣的情境下
被平價時尚餵食
灌輸其指定的方向
會不會因此抹煞掉我們辨別的能力?!

也許擔心過頭了
大部分的人還是繼續生活
沒在關心時不時尚
只要能夠蔽體
管它好不好看

有人認為追求美
是一種社會責任
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這樣想
但我覺得
把自己整理的乾淨、整齊、體面
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的確是較對得起自己的作為
至於有沒有沾到「時尚」的邊
我想就不太是事情的重點了

自己的想法是
不管時尚如何變遷
對於包裝自己
一定要有想法
並且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這才是真正的「時尚」
氣質重要
有氣質穿什麼都像樣
沒氣質搭什麼都不像樣
stephan
精品

剪裁較合身
穿起來感覺身材真的會比較立體
基本上我都買萬年基本款
最好沒有大大的LOGO
平均汰換期約2年

平價單品

有的特色T我也很愛
材質也很好穿
不過平均只有壽命半年

我都亂穿亂搭....

好看 舒服就好

上半身下半身價差幾十倍以上很常見

反正穿得開心好看就好

常常看到一堆人只會照DM穿....

身材跟DM MODEL又相差數倍

行頭很貴又如何

醜就是醜......

亂穿亂搭有自己的感覺

(其實女皇意見很多啦)

不要太過正式,整齊又乾淨才是王道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