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自從一月底開始在ASOS上面購物以來 才不過短短一個半月我居然花了近" GBP 2000"

以下物品台灣專櫃價大概至少2~30萬跑不掉

買了牛仔褲 長短袖襯衫 短T 包包 鞋子 領帶 內褲 太陽眼鏡 皮衣 風衣 西裝外套

買了大小品牌:"Emporio armani" "Boss" "Paul smith Jean" "DKNY" "Fred Perry"

"MCQ" "Diesel" "Raf Simons" "C'N'C" "G-Star" "Calvin Klein" "Paul&Joe"

"Linda farrow" "Energie" "Acne" "Jean shop" "Ben sherman" "Ted Baker"

"Franklin & Marshall" "French Connection" "Tommy Hilfiger"

"Hilfiger Denim" "Jack & Jones" "Full Circle" "Sebago" "Jas M.B"

"ASOS" "Sperry" "Peoples Market" "Polo Ralph Lauren" "Two Stoned"

"Swear"

更囧的是我身邊的朋友都很宅 只認識腳印跟網子 我以上買的牌子他們是連聽都沒聽過

然後穿這些牌子的衣服出去 要跟他們說這些東西有多好 他們連聽都懶得聽

甚至覺得跟腳印的東西完全沒差

所以 到現在我冷了 值得高興的是一個半月就脫離了ASOS的魔掌

曾經我以為穿戴有設計的東西 可以讓自己變帥很多 (有變帥但是在宅男的世界完全沒用)

但後來發現名牌跟路邊攤對於一般人來說"完全沒差異"

都只是自己爽 而且只有第一次穿上去的時候爽 之後就完全沒感覺了

給現在還在名牌當中迷惘的人參考!

2011-03-07 14:15 發佈
恭喜你畢業了~

目前我還在身陷泥沼中...

因為周圍不少人也跟我一起同流合污~
Franklin09 wrote:
更囧的是我身邊的朋友都很宅 只認識腳印跟網子 我以上買的牌子他們是連聽都沒聽過

然後穿這些牌子的衣服出去 要跟他們說這些東西有多好 他們連聽都懶得聽


講句不好聽的

Franklin大你是有點花太多了

你的周遭可能多宅男、工程師朋友

孤陋寡聞是「他們的問題」,畢竟他們沒機會去嘗試。

畢竟歐洲牌本來台灣人就比較少聽過。

買得也這麼分散,難免。


品牌、價錢不是最重點

重點在衣服能不能幫你加分

沒有女友、老婆的,多少會希望買一些好看的衣服幫自己加分

這跟「女為悅己者容」一樣意思。


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一個流行鈍感的人

礙於房貸不得不穿舊衣,連出去玩也不例外。

所以我跟他出去會低調一點穿搭

也不會提我這衣服多好多好。

可是我還是會想建立一個我理想中的衣櫥

不求琳瑯滿目、只求可以隨「心」穿搭

除了襯衫我實在買不停之外、所有單品以兩樣為上限

管他刷色多好看....與我何干? 我只有一雙腳跟一週七天

管他皮質多柔軟....那又如何? 我一次只能套一件外套跟一年各一個秋、冬季


不過你也不用去跟他們解釋什麼,很容易讓人以為你在炫耀

每個人都對品牌有一把尺

你知道你的尺在哪就好。
買那麼多東西2~30萬應該還好.
有設計感的東西明眼人還是能一眼看出來, 重點是能不能把質感穿出來.
我覺得台灣男生有很大比例的人對於流行和質感的敏感度可以再加強一點.
有時看臉就知道這個人是工程師,這樣講可能會得罪很多工程師,不過特徵也太明顯了,讓人無法忽視.
其實不一定要用名牌來烘托, 不蠻您說有時光看外表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有沒有美感.
有美感的人即使簡單的牛仔褲+T恤也能穿得很有型.
設計師品牌的東西那又是另外一種表現, 當一般品牌的設計感無法滿足時,很自然會找有設計感的東西,只要自己負擔得起, 不要造成額外的壓力時,我覺得買這些東西應該還好.

Franklin09 wrote:
自從一月底開始在AS...(恕刪)


恭喜大大參透悟道了

歡迎參觀 ~ http://picasso1181.pixnet.net/blog
我是

2/11 訂
Clarks Originals Desert Boots
Diesel Vintala Leather Belt
Junk De Luxe Yates Kir Plaid Short Sleeve Shirt

2/14 訂
Barney's Originals Belted 4 Pocket Leather Jacket

總共花 201 鎊

之後三月收到 20% 的折扣碼 看來看去不知道要買什麼
30萬?

可以買1D4+85L

在一台5DII當備機

抱歉,這是我的換算方式
感覺開版的心境
和當年的魔獸症候群
有異曲同工之妙
Franklin09 wrote:
自從一月底開始在AS...(恕刪)


這讓我想起了,敗家分成四個時段

開始上高中,把所有零用錢都花在Levi"s、Lee、Bule way、STUSSY、DADA很重的潮牌迷思

然後,就是一次要把好幾種品牌穿在身上就對了,自以為很潮。

漸漸上大學就開始~把所有LEE、Bule Way、性感鑽石、STUSSY....漸漸汰換掉

褲子變成LVC或者日製Levi"s,鞋子從FORCE變成靴子,上衣變成A&F、UNIQLO、鱷魚POLO衫。

開始賺錢養活自己後,褲子變成美版Levi's 501(便宜耐操工作褲),襯衫就變成Net或者佐丹奴(直接

丟洗衣機&烘乾機省時),鞋子還是都穿靴子(耐穿、穿不壞)

如果當年紀越來大,經濟能力越來越強應該就會往國際精品發展了吧。

這篇還讓我真的認真的感觸一下。





購物不該是從旁人的眼光來當作表準,
旁邊的輿論當然可以當作參考,
但是購物應該和經濟能力以及自己的喜好更有強相關,
能力足夠自己又喜歡此道的不需要裝寒酸顯示自己清高,
能力普通的也不需要穿金戴銀顯示自己品味,
自己生活的平衡點自己掌握得宜就是成功啦!!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