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各位好,最近因為防疫在家又無法出門訓練跑步,所幸把自己的刮鬍刀具拿出來整理與紀
錄,並且附上比較直白的心得:

廢話不多說,先來張大合照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有些刀具在搬家到時候遺失了,印象中至少還有3把Fatip的...
有機會在補齊他們(只是沒想到大創39元你怎麼還在啊?)

先從德系的刀具開始介紹好了;本篇文章介紹會偏向這幾年使用的實際體感形容,不會附
上所謂的刀具三圍(重量、刀具間隙,刀子角度)
這些都非常的吃體感,不會因為附上這些數據會讓你覺得有實際使用的體感比較。
也許我覺得溫和的刀具你覺得過於侵略與鋒利,你覺得好用的刀具我反而覺得還好。

Merkur 23C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時至今日,依舊是踏入老式刮鬍公認的最佳刀具...
不過對於鬍子長的快,而且茂盛的人可能會覺得刮鬍效果不足,沒有現代刮鬍刀(拋棄式
刀頭)好用,經典流暢的設計也讓它一直稱霸於老式刮鬍不敗的境界。

現在除了拍照之外就讓它當擺設了...
因為我覺得真的太過溫和...
附上我4天沒刮的下巴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Merkur Futur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本體非常的沉,使用起來重手,所以在刮鬍的時候相對輕鬆省力,有著六段可調整角度的
設計,當年入手的時候真的覺得這設計超炫...
第六段刮起來非常有感,但不像官方說的有著直逼剃刀的銳利感...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上蓋這個設計讓我想好好處理人中區域的鬍子非常不餓苦惱,怎麼刮就是會卡卡的,不過
對於其他區域非常的好用,雖然它現在的狀態也是當擺設品就是了...

MUHLE R89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這隻大概就是柄比較粗一點的23C了,當年太太買來送我的生日禮物,刮起來跟23C基本上
是相同的體感,狀態:倉庫管理員。

Merkur 39C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39C是從我購入之後一直常駐使用的愛刀。
刀具的重量、手感、刮鬍的順暢度甚至於外觀我認為是首選的好刀。
在使用39C之前我是用Fatip42100,偶爾還是會受傷流血,但是39C的斜邊設計真的對我來
說是順暢好刮沒話講,外觀猶如大槌,操縱起來份量十足,鬍子茂密,需要天天刮鬍且預
算足夠者,絕對要買一隻來使用,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DOVO 直式可換刀片剃刀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這是我第二支入手的類直式剃刀,剛開始刮的時候讓我蠻驚訝的,
刮起來不會像Goodfella那麼容易受傷...(雖然現在也很少受傷了)
不過介於39C跟Goodfella等刀具之間,它最後也變成擺設品的命運...

Gillete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這隻就純收藏的,去年從國外買進來的,看到合裝有質感就納入收藏名單。
沒有實際使用過,不過推斷應該使用體感類似23C一樣。

義系
義大利的東西就是屬於高CP,同樣價錢根本買不到德系日系的好刀具...
義系的刀具便宜又大碗,個人覺得在不確定是否會入坑以前,想試試水溫買他們的產品就
對了,進可攻退可守,棄坑也不會太心疼。
缺點就是他們的做工比較隨意點,沒有像德日一樣的優秀,不過除了看起來有時候會有點
礙眼,實際使用上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的。
畢竟他們國家是超跑生產地,工業技術應該是不會太差啦......

Fatip 42100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我第一把義系刀具,同時也是第一次使用開放式刀頭的刀具。
當時使用的時候很驚訝,輕巧好操控,刮鬍體感直接,不拖泥帶水的特性也讓我對更具侵
略的刀具嚮往!
現在命運:
因為有39C,所以也變成擺設品的命運...

Fatip 42138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這把則是把開放式刀頭與斜邊設計融合為一體的綜合版刀具。
在使用的時候會讓使用者有非常侵略的刮鬍體驗,俐落不囉嗦,刮鬍就是刮鬍,受傷就是
受傷,個人認為算是39C的低配版、代替產品,不過論侵略性還是42138更勝一籌。
不過個人在這兩把刀具交替使用一陣子的情況下,還是會覺得39C會比較適合我自己的節
奏,畢竟比較重手,重手的刀代表相同施力的情況下會更有效率的推進。
不過價錢是42138的優勢,畢竟相比起來便宜了將近一半左右。
如果不在意刀子本身作工的精細,而是講求刮鬍的體感以及男性般的真劍對決,42138是
非常推薦稍微進階一點的男士們所使用。

RAZORINE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金角銀角....顏色搭配起來非常的舒爽。
鍍鉻的品質個人覺得非常普通,實際使用則是類似日式直剃刀的手感。針對臉頰兩側以及
下巴的區塊非常的好用。
但是因為上蓋的設計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對於要攻略人中的部分還是有點麻煩,可能有點類似Futur的關係吧?上蓋也是屬於微厚
,整體來說體驗感尚可,造型吸睛的刀具。

PRORASO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比較冷門的款式,手柄是橡木,觀感看起來溫和舒適,刀子整體感覺非常紮實,但是實際
使用非常普通沒捨亮點,所以這把刀子也處於擺設品的狀態...
橡木要多摸,多愛惜它,才不會像我手上這隻失去光澤哦~

Goodfellas 直式剃刀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紅黑配色就是低調奢華的超跑標配顏色...
個人覺得要踏入直式剃刀的領域這把算首推的產品,無論是價錢、做工、質感以及實際的
刮鬍體驗都是最接近的完美平衡。
想當年我剛開始入手時常常刮到流血紅腫,最主要的就是刮鬍的使用方法跟已經習慣的傳
統刮鬍又不一樣,下刀的角度、手法以及力道都要透過一段時間練習才能發揮這把刀實際
的價值,時至今日,我偶爾還是會把它拿出來使用,它給我的刮鬍體驗依然的美好,CP爆
棚的一把好刀具!

Goodfellas 日式剃刀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相對於Goodfellas的直式剃刀,這把就是入門日式剃刀的體感產品,帥氣滿百沒話說,尤
其是盒裝(對,我當初就是衝著盒裝買的)
這把刀的實際刮鬍體感當然不會太差,尤其針對人中部分,簡單好用不囉嗦,刀起又刀落

日式剃刀拿的手感可能對沒真的去用直式剃刀的族群們會更好的操縱與入手 更直覺的使
用,不像是直式剃刀,其實都有手勢的問題存在。

其他系列:這系列就
是大陸、日本剃刀以及自己跟其他刀友交流的刀具。

金元剃刀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這把是當年對岸淘回來的產品,鋼材品質其實不差,可惜的是出產開鋒的角度不一,刀片
收合的公差有大有小...
適合要會校正以及磨刀的進階者使用。

東京剃刀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與同好交流而來的,當初他從日本Y拍入手,年紀可能比很多人都還大...
前主人顧的不錯,甚至在交流給我的時候還特地磨了一下刀,當時最好的狀態能夠凌空斷
髮,使用起來體感非常的好,只要稍微施力推進,鬍子就能輕鬆落入,跟替換式的系統刀
具是完全不同的境界與領域,如果想要體驗究極與極致的刮鬍體感,直式剃刀跟磨刀石買
下去就對了!!!

台製品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這把也是透過交流而來,刀頭設計為封閉式刀頭,刮鬍體感類似23C一樣嬌羞可愛,柄則
是台灣加工廠自己做的,重量將近100g,而且是完全實心的不鏽鋼。
做工上面真的無可挑剔、我覺得不會輸給日系、德系高價品牌的刀具,可惜廠商沒量產推
廣...這也證明了台灣金屬加工真的不輸給其他國家!!!

大創39元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會讓人退坑的東西....
我也不知道留它幹嘛....

Feather AS-D2
如果真的預算夠,的確是能考慮的一把好刀
雖然是類似封閉式刀頭的設計,但是在實際刮的時候體驗非常的好~
尤其是重量的搭配,在推進的時候非常有感,加上炳的雕花防滑設計讓這隻刀子更好操作
如果之前介紹的39C是100分的刀,這把應該有120分以上的評價。
光是刀子本體加工的質感就非凡萬分...(雖然價錢也是)

一開始的盒裝看起來就高貴非凡...(而且重量非常扎實!!!)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刀子本體的底座(這個真的超重,原來盒裝扎實的重量幾乎都來自這顆底座)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刀座與底座的合體
手機畫素真的不好,無法實際拍出刀子的質感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傳統老式刮鬍刀綜合心得分享

日本的工藝在這把刀上的確是一覽無遺...也看的出來這個民族的龜毛程度...

謝謝有耐心的看到這兒,有機會都能互相交流與研究。
老式刮鬍的路上走起來會稍微有點寂寞。
2021-07-23 1:12 發佈
狂爆煉哥 wrote:
各位好,最近因為防疫...(恕刪)

感謝分享
狂爆煉哥 wrote:
各位好,最近因為防疫(恕刪)

有的人真的天生鬍子長很快,我留4天大概長度只有你的一半而已,不過也省去了經常刮鬍的麻煩,2~3天刮一次就好,也不會感覺很雜亂,用電動刮鬍刀滑個幾下就解決了
這顆船長碗顏色漂亮
小弟也是碗換來換去,還是最常停留在船長碗:
1.寬度足夠,攪泡面積夠大。
2.側邊不會高到一直碰撞刷柄或把太多泡泡擠到柄上。
3.側邊內弧狀,泡泡不容易被推擠出來。
份量尚足以單手捧起,又不至於厚重到只能當檯面碗;像國外很多那種保溫scuttle,就比較適合放檯面上打。

小弟的是標準版銅碗,還有個特殊能力──不少人反應她可從「聲音」判斷泡泡的完成狀況:
一開始是叮叮噹噹的碰撞聲(雖然我是儘量避免刷柄碰撞),隨著泡泡逐漸濃厚會轉換成「扣扣扣」的紮實聲響,這時候就知道泡泡狀態差不多了。
ERS4 wrote:
這顆船長碗顏色漂亮小...(恕刪)

請問船長的加重版您有看過嗎 好奇功用有沒有差別
超想收銅碗的
難得看到煉哥在m01po文 好文章推個
阿狗叔叔 wrote:

請問船長的加重版您有看過嗎 好奇功用有沒有差別
超想收銅碗的
難得看到煉哥在m01po文 好文章推個


小弟買的時候比較了一下,兩個版本大小、比例差不多,實際起泡性能不會有太大分別,差在以下幾個小部分:
1.重量:加重版的重量跟陶版的比較像,適合喜歡原陶份量感的人;標準版可以浮在水面保溫,算是多了額外功能。
2.收邊:標準版收邊圓滑,最大降低嗑傷刷柄的可能;加厚版的喇叭邊手做風味更多,也很不錯。
3.聲音:輕量版的「聲音變化」差異比較明顯,加重版沒看過用戶提及此事。
.
船長公司的Scott在開發初期表示他較推薦標準版:「我一直在嘗試它們,並發現 5 盎司版本的手感更好。當你拿起它時,更重的一個會讓你感到驚訝 - 看起來它不應該那麼重,它更重,但也許沒有必要。」
也說明會出現厚版,是因為在實驗如何強化開口而愈做愈厚,後來才想到捲邊就能有效克服。
.
小弟自己覺得── 標準版捧在手上已經有適當的份量與質感、不會像不銹鋼飯碗那樣輕飄飄;同時捲邊視覺精緻,跟一些現代風格de比較好搭。
當然兩個版本都很多粉絲,附加性能也都不是必要,純粹看自己喜歡哪種外觀就好了。
.
這是小弟使用到目前的狀態↓
一開始表面有層過陣子很容易剝落的清漆,氧化後會花花的,又不是那種有變化的美感;把漆推掉+偶爾盤一盤,氧化層會比較穩定細緻有光澤。
ERS4 wrote:
小弟買的時候比較了一...(恕刪)

感謝您回覆 背景的貓似乎不喜歡銅碗的樣子XD
阿狗叔叔 wrote:
感謝您回覆 背景的貓似乎不喜歡銅碗的樣子XD


因為那是她愛的位置,所以她覺得我神煩~一直放東西進去拍照;即使是柯博文、哥吉拉、忍者龜……也會被討厭。


避免我們離題太遠,再多補張碗照以示對煉哥的尊重;小弟偶爾想到時會簡單擦一擦,把一些不穩定的浮鏽跟水/皂垢清掉,只留下logo裡的銅綠,讓氧化出的讓銅殼清爽一點。
好多刀喔。 我也有一個厚重銅的皂碗~
我只有四把刀.... Blackland Dart / Razorock MAMBA 53/70/ECO
Razorock 就佔了三把.....
我是老鼠 ! I'm mouse ! Ich bin Maus ! Soy rata !ΕΙΜΑΙ ΠΟΝΤΙΚΙ !
手頭上只有一把Merkur 23C,
沒有用過皂碗一直以來都是在臉上直接起泡
linyutine

早上起床很趕的時候我也都不用碗,但用碗起的泡,除了「享受」以外我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來形容~~~ 

2021-08-10 18:33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